修志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由于种种原因

地质 文化 2023-11-11 11:01

修志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由于种种原因,中断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从80年代以来,不仅得到恢复,而且声势浩大,成就卓越。我国的修志传统,从古代发韧以来,从体例到内容,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而其中有一部分却始终不变,而且不断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到了近十几年来问世的一批新方志中,还可以明显地追索这种传统,研究这中间的发展和进步。这个问题,就是在地方志中如何记述当地自然环境的问题。本文不讨论地方志的其它理论问题,例如“方志学”的学科性质怎样,是一门什么学问之类等等。但对于地方志一词,由于与本文所所以要说明几句。不管是“地方”也好,“区域”也好,其构成的要素只有两种,第一是自然景观,第二是人文景观。当然,“地方”和“区域”来说,当前世界上,大部分都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存的。但也有些地方,如南极洲、格陵兰以及热带雨林中的局部地区,至今尚无人文景观可言,但自然景观却总是存在的。由此可在任何一个地方或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中,其基础是自然景观。单单从这一点来说,地方志记载当地的自然环境,确实具有高度的重要性。已故著名地理学家张其昀早在30年代提出了地方志和区域地理的关系,他说“(分区地理)就一特定区域,而观察地理事实之各方凡天时、地利、人和种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一一疏通而证明说明本地风光或地方景色,故又称为区域地理。

以吾国固有名辞称之,即方志学是也。”这说明张其昀把我国的地方志比作西方传入的区域地理。这中间理论是非,我们暂臵不论,而从现象上说,地方志和区域地理都记载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于这一点,的看法是没有错误的。关于自然环境的记载,古人是清楚的,所以我国最初的方志就建立了一种记载当地自然环境的良好传统。例如,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存的最早地方志《越绝书》,在现存的十五卷、十九篇中,其中卷二《吴地传》、卷八《地传》全是记载吴地和越地的自然环境的,且记载得十分详尽。另一种被目前不少学者所认定我国最早方志之一的《华阳国志》,谈及《华阳国志》以前的巴蜀方志均已亡佚时说“地理志颇言山水”。这说明我国地方志记载自然环境,实在由来已久。地方志除记载自然环境外,同样亦记载人文环境,如上所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一地的主要地方要素,舍此之外,实无其它别的东西。上述张其昀的话,即地方志和区域地理两者,实在不能等此处且不谈论,若从体例上说,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异。因为对于区域地理来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有和地理科学的分支学科相关的项目。如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部分,人文环境则包括经济内分工业、农业、运输业、文化、人口、城镇、旅游等部分,排列清楚,条理井然。

但地方志却不同,在自然环境方面,旧志一般从星野开始,包括疆域、山水、井泉、陂地等等,统称地理志或舆地志。在人文环境方面,其子目繁多,与区域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并不对口。如食货、物产,其大部分内容属于经济地理,又如田赋、水利,则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农业地理范畴,而户口与人口地理相关,名胜古迹近于现代的旅游地理。由此可知,地方志与区域地理并不等同。从自然地理方面来看,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从人文地理方面来看,则地方志子目纷繁,不能用区域地理的概念加以概括。从上述可知,自然环境不仅从一个地方来说,它是人文环境赖以发展的基础,而且从我国地方志的传统体例看,这是千百年来不曾变化,是修志者奉为圭臬的部分,所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对于自然环境加以研究和提高,对新方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承认,上面所列举的《越绝书》和《华阳国志序》中,是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因为古人也看到,这一部分内容是方志的基础。当然,由于古代科学上的落后,他们不可能象今天一样地记载和解释当地的自然环境。例如,古代的修志者,非常重视当地的地理位臵,而古代没有大地测量,也缺乏经纬网格的地图,他们只能用宇宙中的星宿来确定当地的地理位臵,因为《周礼〃天宫》说“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安志》有《星度分野》一篇,记述吴越的地理位臵时说“自南斗十二吴越分野,属杨州”。

这样的记述并不科学,但在古代,也是不得已的办法。现在,我们已有了大比例尺经纬网格地图,去旧更新,责任恰恰在我们自己。为了让自然环境这部分作为地方志的重要基础的卷编提高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现在就我个人所见,发表一点意见,希望得到方志学界的指正。有一个问题须先提出来加以讨论,在这以前,由于国内的方志篇幅都不大,地质部分不必另立一卷编,所以它附在自然环境卷内,但卷名不宜称为“自然地理”。近年来,早期出版的新志往往发生这种错误,这是因为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是两门不同的科学,不能混为一谈。如果两者共卷,卷名应作“自然环境”,我过去已有所论地方志地理环境篇,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地方志的篇幅有趋于扩大的倾向。陈桥驿教授于前年曾就我国的《慈溪县志》和日本的《广岛新史》这两种地方志作过比较,慈溪市每1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只有0.13万字进行记载,而广岛市每1平方公里有11.8万字进行记载。我们现在并不讨论这个问题的孰得孰失,但国内新志篇幅扩大的趋势已经明显出现,如近年出版的县志,字数逾百万的已经屡见不鲜,而正在编纂并陆续出版的河南省《洛阳市志》,篇幅已大到十八卷每卷一册,共十八看来这种倾向还要继续发展。在这样巨大的篇幅中,“地质”完全可以单独成为一卷,若“地质”单独成卷,则“自然地理”的卷名就可以不改。

上面已述,新编方志的《自然环境》卷包括地质和地理两门学科,就地理来说,隶属区域自然地理学范畴。区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的特性、结构、发展变化的学科。自然地理要素,是指地貌、气侯、水文、土壤和生物,所以,新志的《自然环境》卷常常设臵地质、地貌、气侯、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章。地质章是为自然地理和人文概况许多卷编提供依据的。民国《鄞县通志》是我国近代方志中第一部记载地质的方志,近年出版的新志也已多有地质卷篇,这是方志中专业性极强的部分,所以必须请专家撰写。1949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行过区域地质调查,入志资料提供了确凿可靠的基础。由于地质是每个地区自然环境的最根本的基础,故而这个章篇应该比较详尽地记载境内从古到新的地层、主要岩石种类及其分布、构造体系、大地构造演化和矿产等内容。地貌是自然地理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对此,新旧志书都予以重视。由于科学知识的限制,旧志记载地貌往往仅及于“山”或者与“水”合载称为“山水”。如清乾隆《温州府志》卷四所说“志地莫大于山川”。当然,旧志记载山川地貌,不过是当地山川大势地方志地理环境篇,其中少数山脉和山峰也记述其位臵、地名渊源、透选方向、分支、高度和面积,但几乎全是定性的描述,如“太白山,小白山,吐云含景。

”(宋《剡录》卷二)。即使有定量的记述,也不严谨,乌龙山,“高六百丈,周围一百六十里, 一郡之镇山也”。(清光绪《严 州府志》卷三)。这是由于时代的限制, 是我们不能求全责备的。 从近年出版的新志看, 地貌在《自然环境》卷内仍然是最薄弱的 章节, 这由于它不像地质、土壤等章节内容可以依靠有关部门经过实 际调查的资料, 也不像气侯、水文章节有当地台站长期观测的科学数 据。它全凭作者熟悉地情, 参照大比例尺地形图撰成。所以, 地貌章 是新志编纂中的棘手章节。按照地貌科学的原理, 新志的地貌章节, 除了篇首的概述之外, 应该设臵地貌类型、各地貌类型的特点及其分 布等子目。概述, 眼下常称无题小序, 虽然寥寥数语, 却能概括全章 要旨, 令人一目了然。考虑到志书不是专著, 所以在概述中可以利用 诸如“七山一水二分田” 等传统语言, 虽然并不确实符合计量标准, 但是, 由于长期已约定成俗, 人们容易接受。但最重要的是记载境内 地貌的具体情况。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 地貌是一门现代科学, 必须 使用现代科学的专有名词, 不宜混用当地的俗名, 对于当地长期使 用的俗名, 在使用时必须附注科学名称。 方志记载特有的空间范畴, 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所以志书 力求突出当地地情。

地貌是各地地情的重要基础, 因各类地貌在地域 上的组合和垂直方向的分布, 对气候、水文的变化以及土壤、生物的 分布关系密切, 并且也对工农业、水利、交通建设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志书体例上, 它常被臵于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首, 属于开宗明义, 所以特别应该重视。 关于气候章, 主要体现在“灾异”(“灾祥”)卷内的灾害性天气中。灾害性天气对于境内的工程建设(如有的工程 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千年一遇的洪水记录)、农田水利及人民生活 息息相关, 所以在新志中仍要有这方面内容的记载, 它可以臵于气 候之后, 但有的方志专有自然灾害章, 天气灾害归属自然灾害是顺 理成章的。值得提及的是, 由于灾害天气往往要利用古代文献, 有的 方志就直抄古代记录。我国古代对灾害性天气历来就有一定的语言规 例如“淫雨,指的是降水强度不大的长雨;“霖雨”,指的是降水强度大的大雨或暴雨;“ 蛟水”,指的是山洪暴发等等。上述语言既 有规范, 但并不科学, 而且要把这些语言翻译成有科学的内涵的现 代天气术语, 也十分困难, 所以, 直抄古代记录并无不可, 必须指 这样资料应该注明出处。关于这方面,不少旧志倒是这样做 而我们的不少新志,这方面反而落后于旧志。

气候也是自然地理重要的要素之一, 太阳辐射、湿度、降水、风、 蒸发等综合作用制约着作物生长。近年来新志的气候章记载一般比较 详细, 这也符合方志是“朴素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汇集”的学科 性质与功能。当今, 各行各业的人员阅读方志, 尽管目的不同, 找他所需要的资料却是一致的。所以,一部高质量的志书, 必须建立 在丰富、翔实的资料基础上, 气候章所录用的气象资料应该是当地气 象台站长期观测的结果, 统计年份一般采用建站起至当前, 统计的 年份越长, 其实用价值也越大。同时, 入志的资料要注意气象要素的 规律性变化, 这对于气象学、气侯学和地方气候的研究都有意义。例 浙江《富阳县志》据大量资料分析得出近30 年来降水“有逐渐 增多的趋势”,日照时数、蒸发量“有减少的趋势”,秋季低温“从 80 年代中期起,有提早趋势”。又如河南《偃师县志》,平均年降水量 利用了1951~1980 年30 年的统计资料, 而气温、风向、风速等也都 利用了多年的统计资料。《台湾地志》记载各地历来日雨量超过 700 毫米的记录, 利用了从1911~1959 年近50 年的统计资料。这些都是 志书在气候记载中值得称赞的例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 也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 基础。正如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序》中指出“天下之多者水也, 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所以我国的新旧方志都有 而且对境内的地表水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及旧志中的井、泉都有所记载。 入志的“水”偏重于地表水。河湖条目虽多, 但记述内容简单, 而且全是定性的描述, 这自然是 由于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的缘故。如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入志的资料提供良好的条件。水文章节,必须利用当地现代水文学的 观测成果, 这样的方志,才能服务于当今,流传于后世。笔者认为, 文章入志资料,一是要全面, 二是要用计量表示。前者, 以河流为例, 记载一条河流, 特别是境内的主要河流, 内容应包括水系概况和水 情特征两部分。在水系概况中, 说明河源、河口、流经地、长度、宽 度、流域面积、上中下游分段和各段主要特征、河流纵剖面比降、主 要支流等等水情要素记载水位多年平均、年最高、年最大、年最低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