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源头活水
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唐巍先生同来自美国、新西兰与加拿大的道长
交流“易道”本源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
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
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21世纪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由古“医”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1、先谈一谈巫的治病,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当然没有经过白老鼠、兔子、猴子做试验,直接做临床,是非常危险的事。所以病人吃的结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巫又把它记录下来,什样的草治什么病,把植物的形状绘出来。到神农时候又把它整理归类汇编成神农本草经,所以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指此事,绝对不会是用自己做试验。
2、再关于问事: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主要是为了打猎。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然后巫发现对于事情发展的推断,不如用药治病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会产生极大的落差。对于人民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聪明的巫对于人民所提的问题不再予以明确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给对方一个暗示。而其比喻多随兴采用民谣歌词。一直流传到伏羲,把历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归纳成六十四个个案,这就是《易经》的由来。
易道文化研究会顾问
成都市道教协会会长
青城山道教协会会长
建福宫当家 张明心道长
与唐巍先生每月一次不例外的论道谈易
“医”和“易”是一对双胞胎,是人类文化的两大主轴,有关《易经》的版本流传:在人类没有符号文字之前,是采用结绳记事,《易经》的八卦的阳爻,阴爻是用一个大结,和二个小结分别做代表。一串一串绳子结挂在墙壁上就是“卦”的由来。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组合成的,因此每一个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个三爻卦相联结,所以便称做“连三”。又因为三爻卦中没“三”这一卦,只有“山”“艮为山”。由结绳进步到符号文字以后,把“三”连结起来就像“山”如干卦的排列是「」好像两个山字连结起来的样子,故把“连三”改为“连山”了。由于文明的进步,人类知识渐开,对周遭事务的认知也有改变,故对“连山”易有所修订整理。至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把原先挂在墙壁的“连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号。发现易的排列,应该由坤干两卦开始。而且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干卦前面,排在第一,为了正名故改为“归藏”。一直延用到殷朝。周文王被纣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为了避免纣王对他起谋反的疑心,所以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不敢读。只有弄一本“归藏”易来读,以示胸无大志。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来。“归藏”易经周文王修订整理即改名为《周易》。对《周易》发扬最有力的是孔子。孔子周游列国反鲁,六十八岁获得《周易》,发现自己心中一切的疑问,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满足的答案。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可见其用功夫之勤。并为《周易》写了十篇文章,阐扬《周易》的理论。最后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自叹读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岁读到《周易》的话,就不必周游列国,到处问道了。《周易》经过孔子整理后,就定稿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更改只字词组。所以《连山》、《归藏》、《周易》实际上是一本书,由于版本不同而书名亦有所异。
再论易道
易道是基于中华几千年传承遗留下来“易”文化,以伏羲、老子、孔子思想学说为基础,融中华“易、道、儒、武、医等传统文化中“易学思想”于一体的易学文化体系,是中华特有的文化遗产。
2018年12月国家民政部前常务副部长陈虹同志
专程出席易道文化研究会新春年会
题词:“易道传承”
1、《周易》之道
《书序》:“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
2、谓互易其处境
《战国策·赵策三》:“ 齐 , 秦 之深讎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 秦 , 齐 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是王失於 齐 而取偿於 秦 ,一举结三国之亲,而与 秦 易道也。”
3、整饬道路
《国语·晋语四》:“轻关易道,通商宽农。”韦昭注:“轻关,轻其税。易道,除盗贼。”春秋战国时期,晋国重视经商,实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有力政策推动贸易发展,这是晋商发展的起源。早在春秋时期,晋国为了运销他国的剩余产品,曾采取“轻关、易运、通商、宽农”等政策,以至晋南绛邑富商“其财足以金玉其车,文错其服三世演禽易经古籍,能行诸侯之贿”。
4、平路
《淮南子·说林训》:“易道良马,使人欲驰。”
5、易于引导。道,通“ 导 ”
汉 刘向 《说苑·修文》:“乐之动於内,使人易道而好良;乐之动於外,使人温恭而文雅。”
6、《易经》与“道教”的简称
国宝级书法家杨法英老先生
赠唐巍先生墨宝“道法自然”
7、《周易》所揭示的对宇宙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为易学的基本内核。
八卦源于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通人事,是对天地人三才的统一认识。《周易》以卦爻符号为宇宙模式,以占筮吉凶为语言形式,对天理人理进行探究。“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系辞上》)《易传》对《易经》思想加以发挥,提出“道”的重要范畴,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周易·系辞上》)把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现象称之为”易“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周易·系辞上》) 由太极分化出阴阳,阴阳的对立、交感、往来、变化即为”道“。阴阳变化之”道“徽妙无形,不可感知,却贯穿一切事物之中。”易道“为后世诸家诸派不断丰富发展。
8、《周易》的四项基本内容,指辞、变、象、占。
《周易·系辞上》:《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辞”指卦辞爻辞,用来说理论事;“变”指爻画的刚柔变化,用来指导行为举止;“象”指卦象爻象,用来制作器物,“占”指求卦,用来进行占筮。宋项安世认为“易之道四,其实则二:象与辞也。变则象进退也,占则辞之凶吉也。不识其象,何以知其变?不通其辞,何以决其占?”(《周易玩辞》)
中央民族大学孙悟湖院长、谢路军教授
与唐巍先生在北京把酒论“易道”
9、指“易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至繁。”
正本清源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的思想。其道之大,无所不包容。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如何“独善其身”? 曾国藩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他一生奉行“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曾国藩的“巨大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真正成功之处是悟出了修身之道。人有三宝:精、气、神。万法由心而定,心清净平和,五行自然平和顺畅;心乱烦躁恶念多,五行自然失调,不平和,万事皆不顺。
2017年5月民政部前常务副部长陈虹同志
为易道文化研究会
题词:“正本清源”
《易经》说:“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们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阅读《易经》之时,让我们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们的心态,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中共中央宣传部前副部长龚心瀚同志
与唐巍先生在都江堰视察水利工程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奉行拜金主义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们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们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虽然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我们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们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成都市道教协会的道长支持“正本清源”
《易经》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们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一本《易经》,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务真求实
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孔子不谈“怪、力、乱、神”,就已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这些思想,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而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如股票跟风般去追求虚妄、虚名。
2019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著名书法家 朱亚东先生
为《易道会客厅》赠墨宝
1、出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有人喜欢出书,当然,如果是出书写自己的自传、生平事迹或纯文学类作品等,那无可厚非。
可是,针对易学而言,百姓日用而不知,此典籍几千年从未干涸,至少从民国开始计算,民国以前往上推,几乎历朝历代都会出几个了不得的易学大家,他们之所以成为易学大家,是源于他们在老祖先易学原典智慧的基础上而又更上一层楼,不仅是传承了,更重要的是有了非常大的升华。诸如:《火珠林》(宋)麻衣道者著;《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宋)邵康节著;《八宅明镜》、《地理青囊经》(唐)杨筠松著;《葬经》(晋)郭璞著;《秘本搜地灵》(明)刘伯温著;《三命通会》(明)万明英著;《渊海子平》(宋)徐升著;《紫微斗数全书》(宋)陈希夷著;《柳庄相法》(明)袁柳庄著;《演禽三世相法》(宋)袁天纲著;《秘本诸葛神数》(汉)诸葛亮著;《推背图》(唐)袁天罡,李淳风著;等等。。。
而今,看看各种大大小小的书店关于易学类的琳琅满目的书籍,据不完全统计,至少70%的易学相关书籍纯属盗版和抄袭版,不仅如此,其内容如下类别:一是真实的大白话,空洞乏味,不仅没有升华易学之智慧,究应用部分而言原地踏步的同时导用的案例也是牛头不对马嘴;其次,没有灵魂,其内容翻来覆去的同时借用原典话语并没有深层次挖掘,甚者数字符号在一定程度是错位的,这就不仅仅是贻笑大方,严重的是误人子弟了。
刚刚上面说到的是70%,那么还有30%是什么呢?那就是学院派的理论占据18%,可能确实有真东西,内容确实可以借鉴或零星的内容让人脑洞大开。余下的12%呢?这部分人的书籍可以说不乏民间高人,隐士三世演禽易经古籍,他们确有绝学之技。反之如果潜修原典古籍之精髓,修身静心,不是不可以达成异曲同工之妙的。
而我们要说,超越二字,民国以后至今的易学人士,有超越了郭璞之《葬经》吗?有超越邵雍之《皇极经世》吗?有超越万明英之《三命通会》吗?有超越杨筠松之《地理青囊经》吗?千年来,有超越孔子之《易传》吗?。
孜孜以求 诲人不倦
唐巍先生在为法国领事馆领事
讲解易理“彖传”
易道文化是世界的文化
学易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学易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出书,因为你并非千古绝唱,学易的目的更不是为了借古人先祖之光而光大自己门庭。
2、自吹自擂
有人学了点命理学就冠名张氏命理,王氏命理。有人懂了点奇门遁甲,就冠名李氏奇门,吴氏奇门。有人会了点梅花易数,就自命不凡以自己的姓氏或另取符号。居然还有人一知半解加故弄玄虚的搞什么“数字能量学”,三十岁不到自封风水大师,国学大师。收徒带弟子,试问,你明白“易学”之精髓是什么吗?
大师真的那么值钱吗?以前在九十年代“皮包公司”猖獗的年代,都知道吐口唾沫都能砸到几个“总经理”,而今,吐口唾沫能砸到无数个“教授”,无数个“专家”还有无数个“大师”。
起初可能太多的易学以外的人们出于好奇感觉那些身着中式服装,戴个手串的人真是“仙风道骨”,想近亲,想学,想拜师。后来,逐渐就延伸出职业。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和情感瓜葛。总想有人解惑,这就是此项职业的生机。那么伴随着滥竽充数的“大师”们的到来,“速成班”就应运而生,门店,作坊,工作室,层出不穷,自以为不神充神谓之神。
“传承” 是一种用敬畏之心耕耘的责任
3、炫耀
大大小小的易学会议,云云种种的各种论坛,花样翻新的朋友圈晒图,花钱与所谓的名人合影,即便这个所谓的名人不是易学领域的。如同几年前超女快男选秀拉票一样,开始有了网络投票同道,主办单位不是某公司就是某个人自发的东西,出来了所谓的“全国最具影响力国学名人投票”、或者是“中国易学名家XX投票”、或者是“最具影响力易学名人XXX投票”等等。。。还煞有介事的在朋友圈说话“给我投票啊”。。。这样的“名人”、这样的“大师”你认同吗?
那么试问,难道“易经”这部国粹智慧就是让你们变成了这样的人吗?你还有多少时间读易修身静心呢?你都被利欲熏心成这个样子了,你的家庭和谐吗?你的事业颓废吗?你的人际圈难道真的很务实吗?
《易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脚踏实地,务实才能求真。天道、地道、人道,讲究的是两个字“和谐”,也就是阴阳之“恒定”。当心尚在浮躁跳动之时,那么你一定欲望满身;当心已静安笃定之时,你呼吸都是平和的,眼神也是安宁纯净的。
《易经》绝不是为了占卜而生的,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作为中国哲学的起源,作为被誉为东方的圣经。《易经》是明智、涤心和开悟。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盖建民所长与唐巍先生携手践行
“正本清源”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说出来的,是接地气做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而《易经》也仅仅是国学经史子集中“经部”的一个分支。
诸如我们大家熟悉的《大学》、《论语》、《弟子规》、《道德经》、《礼记》、《了凡四训》、《菜根谭》等等,其间无一不包含易学智慧充斥其间。
易道文化的真谛是“慈俭济人”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公益助学 教育扶贫
是易道文化研究会的责任和担当
传承的前提是悟到也悟道,发展的前提也是悟到和悟道!!
开悟前提之唯一:敬畏之心!
写于2018年10月成都
后学:唐巍
非遗传承人-唐巍
唐巍:斋号,多宝道人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易经-梅花心易】传统数术项目传承人;
中国大型“易经”类系列视频媒体访谈节目《易道会客厅与》总策划、制片人;
国际易联易道文化研究会会长;
国际易学联合会副秘书长;
正一派道号:三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