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名以正体取名轩引领中国姓名文化,字以表德。”取名,本是为了使孩子加以区分的一种行为罢了,但因为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所以,人们在给自己的孩子取名的时候为了能够和文化沾上边,常常引经据典,或者把名字取得较有诗意。
就某种意义而言,取名是一项古老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文化活动。
因此,古代的读书人取名字最喜考究了。比如明代有著名的一个文学流派叫作“公安派”,领导人物是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很大的影响力。单就这三人的名字来看,名字中都有一个“道”字,那么,“道”是什么意思呢?结合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我们发现《论语·卫灵公》中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儒家思想中的“道”还涵盖了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这些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袁氏三兄弟对孔子思想的推崇程度。
虽然历代的读书人取名崇尚考究,但是没有文化的平民百姓可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上一辈的农村人中,有很多人以牛仔、猪仔、二狗子、铁柱、张三、李四等为名,其实体现了父母希望子女能够像其他动物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或者像铁柱一样强硬,这些名字都朴实无华。
从改革开放起,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国民文化教育水平得以极大的提高。很多人都具备了读书识字的能力,所以在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时开始向文化靠近,如我在标题中列举的子轩、宇轩、雨萱、语轩等名字,乍一看很美、很有诗意,但是当大家都这么起名以后则难免有些的“大众化”的意味,名字已经缺少了辨识度。
例如、我姐姐家的一个儿子名叫子轩,几个堂哥家的子女的名字分别叫做语轩、雨萱、宇轩、紫萱等,他们又都叫自己的孩子萱萱、轩轩,所以每次一听到“萱萱”、“轩轩”这样的名字就进入懵逼的状态。
出现上面这种现象,真的是越有文化越不会取名了吗?
其实取名轩引领中国姓名文化,现在总体的文化水平提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远远不够,很多人也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识文断字基础上,而对于优秀文化典籍的阅读较少。所谓“文化”,其实有一个过程,即人被文“化育”的这么一个过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人民崇尚文教,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文化的重视程度。
怎样用传统文化取名?
现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男《楚辞》,女《诗经》,文《论语》,武《周易》。”意思就是给男孩取名可以大量参考《楚辞》,给女孩取名可以大量参考《诗经》,而如果倾向于“文”一点的名字可以参考《论语》,如果想让孩子的名字带有“武”的刚毅,则可以参考《周易》。
《楚辞》和《诗经》都是著名的文学作品,而《论语》和《周易》则是重要的哲学思想文化典籍,而且,《诗经》、《论语》和《周易》更是被儒家奉为经典。熟读了这些古典书籍后,取名不应该是一件难事,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往期回顾:你关注的才是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