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由来又是什么?章太炎说儒的起源与来历

儒家 国学 2023-05-05 14:04

公元前600年至前200年间这段时期,在地球的北纬30度左右,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比较公认的,这一时期在世界不同区域形成了三大轴心文明,即中国先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 。

而此时,正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在中国文化的发育中也形成了一批派别纷呈的理论成果,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期间,儒学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巨大最为深远的一个理论成果。

儒学根源的深厚表现在,儒学植根于商周文化,而商、周文化又是三代文化漫长演进的产物,可以说儒学是中国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之一,更是这种文化发展的集大成者,这是其它各家各派所无法比拟的。儒学影响的巨大,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其规范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质和发展走向。

儒家的由来又是什么呢?关于儒的起源与来历,章太炎在《原儒》中进行了大量考证诸子百家中儒家是谁提出的,提出了“儒之名于古通为术士,于今专为师氏之守”。胡适则在《说儒》中系统论证了儒的产生和商文化的渊源。而郭沫若《驳说儒》则就胡适提出的很多论调进行了学术辩驳。

儒家,出于司徒之官。《汉书•艺文志》云:“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说:儒家这一学派,大概来源于古代的司徒官。(司徒)是辅助君主调和阴阳、倡明政教风化的人。研习六经,用心于仁义之道。把尧舜作为自己的始祖而尊奉其主张,谨守文王武王的法制,推崇并师从孔子的学说,以此来使自己的言论显得重要。在学术理论上是最高明的。

司徒:周时为六卿之一,掌土地和对民众的教化。儒家出自司徒之官原是《周礼》的说法。《周礼·地官·司徒》:“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扰”是驯服的意思,这里的意思说司徒的职责就是帮助君主明教化,即推行政教风化诸子百家中儒家是谁提出的,相当于政治思想教育。其实司徒本是周代的三有司之一,三有司指司徒、司马、司空,司徒主管民政和户籍等,司马是军事长官,司空是司法长官,《周礼》的说法实际上是经过战国以后儒生理想化的改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