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教九流 杂家是先秦时代学术思想中的九流十家之一。杂家之所以为杂家,是因为杂家不具有原创思想,而以取各家所长,避各家所短。杂家的学者本身并不自认为自己是杂家,在汉书中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才有杂家之说。胡适说“杂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杂家的新名。汉以前的道家可叫做杂家,秦以后的杂家应叫做道家。”由于中国哲学在于春秋战国后渐少原创,并由于项羽火烧秦宫之举,使得许多思想的经典付之一炬诸子百家保护,在其本源残缺不全之下,多数的思想家往往向不同的诸子各家里取法,而不再执著本源,故自汉以后,九流十家几已都算是杂家,不复原貌 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
2、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战国尸子、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战国时期商鞅门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皆以道家思想为主,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 .关于太监自称杂家的问题:太监通常有很多种自称 多数为带有男性特征的自称 杂家有全才的意思“咱”是来自于山西的军事用语,用以称我部军马,有“我”“我们”“你与我”等意思,在明朝有着明显的军事特征,且代表男子汉的气概,现在所说念作“杂”这是安徽的方言的读音,在戏曲中大量采用(京剧大家
3、都知道),于是流传了下来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著,其文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的庶子,封为淮南王,刘安作为长子,承袭父爵诸子百家保护,故亦称淮南王。刘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针对初登基帝位的汉武帝刘彻,反对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淮南子“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这部书的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类。梁启超说:“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氤氲着仇恨和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