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50字。
诸子百家思想要点整理
一、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德政思想
用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即“德治”“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2.礼治思想
(1)“礼”是社会道德规范,用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法律互补。
(2)在孔子心目中,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其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但孔子所处的时代,虽然周天子还在,可是王权不再,周朝那套礼乐制度早已毁坏,君不君,臣不臣,社会秩序不再像西周一样井然有序。面对礼崩乐坏的现状,孔子一心想通过“复礼”来重建社会,即以礼治国。
(3)“礼教思想”是孔子“德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德”的核心是“仁”,那么如何实现“仁”呢?那就要通过“复礼”。如果一个人能够按“礼”行事,那就达到了“仁”。可见“礼”和“仁”是表里关系。
(4)我们经常把“礼”和“乐”并称,其实,“乐”即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西周,它是“礼”的一部分,什么场合用什么音乐,什么人用什么音乐都是有规定的。如西周规定天子奏乐舞蹈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即此。
3.“仁”的内涵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一种道德境界,其核心是“爱”。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忠和恕。
仁:爱
忠:为人尽心竭力诸子百家思想意义,真心为他人,希望自已好,也希望他人好。(“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待人宽厚,设身处地为他人想,将心比心,以已推人,自己不想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处世哲学
(1)中庸之道
“中庸”指恰到好处、不走极端。“中庸”是孔子倡导的处世原则,强调为人处事应遵循“适度原则”“和谐原则”“合礼原则”。孔子的“中庸”决不是和稀泥,不是做好好先生。
(2)和而不同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
不必苟同于对方。(“同而不和”: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诸子百家思想意义,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3)周而不比:以义合,不以利合;团结但不勾结
(4)义利观:重义轻利、见利思义。
5.教育思想
(1)性相近,心相远:人的天性差不多,后天的教育使人产生差别
(2)有教无类:教育面要向全体
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孟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