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长安三万里》
只要诗在,书在,
长安就会在!
——《长安三万里》
文丨旧故麻袋
∨
“支持国漫”是作为影评人一直在做的事,大概已有六七年之久。
不论是暑期档,还是贺岁档;不论是追光、彩条屋,还是好传出品的,一部都不曾落下;好的、差的、毁誉参半的,照单全收。
看着国漫一点点从微光到曙光,从曙光到绽放,这不仅仅是中国动画人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影迷观众的鼎力支持。
从前谈国漫,很多人大多是不屑的态度,觉得电影院就该是个看爆米花大片的地方,不把这钱浪费在动画电影上,何况既不是迪士尼出品的,也不是梦工厂出品的,国产动画能掀起啥风浪。但现在,国漫完全改变了大众的态度,有了一呼百应的趋势。
今年在大片云集的暑期,前有爆款《消失的她》,后有大热之作《八角笼中》,更有国外大片《变形金刚》、《碟中谍7》双重夹击,《长安三万里》还是以“黑马之势”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追光这条路,走的太不容易了。
你很难定义《长安三万里》,它既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历史史诗,但它却既能是人物传记,也能是历史史诗,全凭观众的观看视角是从什么地方出发的。
我反倒觉得电影无需定义,但这段历史得让年轻的一代知道,这群文人墨客的心性和抱负得让当代年轻人都看看。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由盛唐、诗歌和诗人组成的电影,它以高适和李白的友谊为基础,讲述了唐朝文人墨客在时代纷杂下的盛衰。
这部电影没有可剧透的成分,“安史之乱”大家熟知,李白、高适、杜甫、王维、孟浩然、贺知章等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他们的诗词陪伴了我们一整个学生时代,所以影评对《长安三万里》来说,不存在剧透,更多的作为观众看完之后的沉思和观感。
丨“诗仙”李白的酒肉愁肠
高适是主角,但李白太耀眼,他的放浪不羁,他的乐观豁达,他的满腹才华,都让他在电影里的每一次出场都成了中心。
李白商贾出身,是当时社会中的下等人,即便有钱有才,却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他心心念念要做出一番不世之功,但在当时官场,没有背景,没有人脉,纵然你有大才大能,也很难成功,其实将这种现象带入到现在的社会,也是有共鸣和共情的。
好在年轻时候的李白豁达,即便是遇到挫折、碰了壁,也会在自我疗愈中恢复过来,豪迈的喝酒、豪迈的大笑,锋芒毕露。
但电影对李白的表现又太过片面,于是你看到李白的每一次出场,不是在喝酒,就是在耍疯,不是在逃命,就是在纵情声色,你能感受到他的浪,你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唯独感受不到他的苦。
特别是当他已经小有名气,被圣上召见并封了翰林院侍之后,为何他还是那样的不成体统,仍然醉在酒中,是他自己本来就是这样的性格吗?不是的,李白自己也想对国家做贡献,而不是简单的吟诗作赋,他习得好剑法,有好骑术,更懂相扑之道,可他为何,还是那么自甘堕落?
那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当时的官场,配不上拥有李白这样的大才,翰林院侍,实则是给圣上作诗,歌功颂德,朝中大臣更是处处针对,处处打压,一有不对就纠其错处,让他无法施展拳脚,更令人崩溃的是,他的苦闷无人知晓,他只能寄情诗歌,寄情好酒,让自己醉了,才不会觉得心痛。
这样的李白,是电影里没有的,我们只知道他忘记了和高适的约定,忘记了要给高适介绍工作,忘记了曾经对高适描绘的未来可期,后期的他反复出世入世,做赘婿,做反贼,为的就是给下一代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结果,到头来全是无用功罢了。
丨“高三十五”的大器晚成
渤海高氏,有过高光时刻,曾祖父曾是唐代名将,显赫一时,但到后来,高氏没落,高适没生在好时候,他出生时,高氏已家境败落,一贫如洗,父亲去世后,高适只能前去长安,想靠仅存的家世谋取官职。
结果,“行卷”虽是捷径,可天下捷径岂是为寒门所开,李白没有背景的吃了闭门羹情有可原,可就连高适这种尚有点背景的也吃了闭门羹。
高适憨厚老实,空有一身好枪法,无从施展,最后只能去宴会上表演,以求能入玉真公主的法眼,得到玉真公主的举荐,可本该在战场上杀敌的枪法,又如何能博得妇人欢心呢,使尽浑身解数,也只换来玉真公主的一句“有点吓人”。
行卷之举行不通,那就直接点,参军总行了吧,好不容易靠着相扑赢来带队作战资格,结果他们在前线打仗、挨冻、受苦,回来却看到将军在纵情歌舞,他只能悲愤的写下一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首诗在边塞流传开来,传到当官的耳朵里多不是滋味,所以参军的路也行不通了。
蹉跎岁月,从青年到中年,无法施展拳脚的高适最终只能在老宅度日。直到后来世道乱了,高适才有了翻身的机会。
安史之乱后,高适被委以重任,大战吐蕃,他已是老人迟暮诸子百家影评,但血腥仍在诸子百家影评,某种程度上,他和李白是同一种人,都是理想主义,为理想而战,只是他和李白不同的是,李白是纯粹的理想主义,高适却是理性主义下的实干家。
空有理想的李白,出世入世,抑郁不得志;实干家高适,是在一点点积累和磨练,他知道,总有一天会等到的,虽然那一天迟了些。
丨每个人都有挣扎、困境和遗憾
高适和李白作为主角,他们的成长之路,观众有目共睹,但事实上,电影中其他角色的片刻出现也意义非凡。
“裴十二”空有一身好剑法,却因是女子无法施展才华,裴将军因与权臣有过节,就只能在家花拳绣腿办办聚会,侧面反映出当时朝廷有多腐败。
“诗圣”杜甫官场不得志,一生颠沛流离。
“诗佛”王维靠在宴会上弹琴作诗入了玉真公主的眼才得以入仕。
他们都是唐朝响当当的人物,可当时的唐朝,又如何配得上他们,有了这些文人墨客的唐朝,才有了后人为之称颂的长安,是他们将长安、将唐朝,留在了一首首诗词里,是他们,见证了唐朝的盛衰。
李白和高适,是一体两面,李白是天才,高适是地才,李白张口就来,高适前期连读书都是问题,但无论是李白还是高适,都是唐朝历史符号,是唐朝不可磨灭的印记。
追光做这样的题材,我是万万没想到的,本以为追光会在白蛇的IP中大展拳脚,毕竟白蛇和青蛇积累了不少口碑,里面人物也足以衍生,比如小狐狸,完全可以出个人电影,太有故事性了。结果倒是另辟蹊径,让大家感受了一番诗词的美好。
这样的文化、历史双重题材在国漫市场也是少有的,本以为会是小众作品,没想到这几天的涨势颇为喜人,大有爆发趋势,一部分自然是归功于暑期,加上这又是小学生必看作品,定是少不了孩子们的激情参与。
在电影院感受一番孩子们齐声背古诗的场景,或许也只有《长安三万里》能做到了。希望追光也可以把这一IP发扬光大,毕竟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最不缺的就是文人墨客,每个时代的代表人物都值得拿出来讲一讲,甚至说像是诸子百家也可以拿出来单独出个篇章,墨家、法家、儒家、道家……想想都有内容可以挖掘。
看着国漫慢慢好起来,题材慢慢广泛起来,真的有点感动,希望国漫越来越好,中国动画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