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中国那是家喻户晓。不少小伙伴年幼时也曾经模仿刘关张三人焚香叩头拜把子,立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在《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情深义重,关羽、张飞对大哥刘备的复兴汉室大业忠心耿耿。关羽中吕蒙之计败走麦城断了头颅,张飞急于给二哥报仇却意外被手下人所杀。刘备为了结拜之谊,不顾赵云等众人的反对,坚持讨伐东吴人物传记关羽500,为两位兄弟报仇。结果在夷陵之战一败涂地、命丧白帝城。
但《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历史类型的小说,而不是严谨的历史文献。那么,在正史中,刘关张三人究竟有没有结拜成异姓兄弟这回事呢?桃园结义是否真实存在?答案可能令小伙伴们失望了。
一、正史中没有桃园结义的记载。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参照陈寿的《三国志》历史大概框架来写的。而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等正史中,并没有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的记载。
不过,史书中虽然没有记载三人拜把子的事情,但也说他们三人感情很好,情同兄弟。在《三国志》中记载关羽被害后,曹丕询问群臣刘备会不会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刘晔回答道刘备和关羽“恩犹父子”,连兄弟都没提。
如果刘备、关羽、张飞真的曾经是结拜兄弟,《三国志》中不可能没有记载。
二、刘关张三人的身份悬殊,结拜不符合当时的礼制。
我们现在经常讲的“门当户对”,其实就是古代的门第观念。门第制度又叫门阀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门第制度形成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备所处的时代,正是门第观念浓郁的时代。
刘备发迹之前,尽管只是一个织席卖草鞋的小贩,但他的血统却很高贵。刘备经常自诩汉孝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这也是他日后扛着皇叔身份的资本。
刘备虽然贫困,但他的老师是九江太守卢植,其同学都是类似于公孙瓒这样的豪门世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想要成就一番大业的刘备,对门第观念还是很注重的。
而与刘备皇亲国戚的身份不同,关羽是一个杀人后亡命的逃犯。张飞虽然有点家产,但也只是布衣阶层。关张二人的身份地位根本和刘备不在一个层次上,门不当户不对。
无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关羽都是熟读《春秋》的人,刘备饱读诗书更是无容置疑的。而历史上真实的张飞,也是个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美男子,而且还是个书法家、画家。
在重视礼制的汉代,都是读书之人的刘备、关羽、张飞,应该非常清楚如果他们结拜,是不符合礼教的。因此,身份阶层的不同,也决定了桃园结义是不可能发生的。
三、刘关张三人真实的年龄大小,与桃园结义的兄弟排序相矛盾。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排序是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排行老三,所以我们往往也称关羽为关二爷。
但根据有关史料考证,关羽的年龄比刘备还要大一到两岁人物传记关羽500,张飞的确比刘备小几岁。就算是三人真的结拜了,大哥应该是关羽,刘备只能做二哥,张飞还是三弟,这就与《三国演义》明显的矛盾了。
所以,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真实的历史上根本就是没有发生过的事。不过,刘关张三人情投意合、亲如兄弟确是真实的。其实,这也是我们对人与人之间纯真友谊的一种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