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教授治学感言图片展范文第3篇

大学 读书 2024-01-22 12:05

人物传记推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北京大学教授推荐书目图书馆阅读推广

2009年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了“学问·读书·人生——北大教授治学感言图片展”,收集了156名北京大学教授的治学感言,其中145位教授推荐了“对我最有影响的几本书”,共计推荐675本书,书目公布后马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的阅读指导通常以推荐书目的方式,多以经典必读书为主,但北大教授推荐的是对自身最有影响的书籍,因此内容较为广泛,既有专业与经典著作,也有休闲与启蒙读物,更容易激起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北大教授推荐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学科各年龄段学者的学术和生活经历,分析这些书目有利于公众进一步理解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人生理念。

1不同学科背景和年龄段的阅读差异

1.1理工科教授与人文社科教授的阅读差异

在推荐图书的145名北大教授中,理工科教授89人,占61.4%,推荐图书410本,占总数的60.7%;人文社科教授56人,占38.6%,推荐图书265本,占总数的39.3%。理工科教授推荐的图书中有一半以上属于人文社科类图书,但人文社科教授几乎没有推荐理工类图书。

北大教授们推荐的675本图书中,各类型图书的比例如图1:

145名北大教授共推荐了115本英文原版图书,其中93%由理工科教授推荐,7%由人文社科教授推荐,理工科教授推荐的英文原版图书显著高于人文社科教授。推荐的英文原版图书中的91.3%都是专业类图书,由于专业性比较强,未出现被三名以上教授共同推荐的图书。另外,145名北大教授还推荐了266本外国译作,其中接近一半属于专业类图书。

145名北大教授共推荐了294本国内创作出版的图书,其中122本属于古典著作,这些图书中的44.7%由理工学科教授推荐,54.3%由人文社科教授推荐,人文社科教授人均推荐数量略高于理工学科教授,人文社科教授推荐最多的是《论语》,理工科教授推荐最多的是《三国演义》。而172本近现代出版的中文书中,近40%属于专业类图书,人文社科教授和理工教授之间没有显著的学科差异。

1.2不同年龄段教授的阅读差异

145位教授的出生时间跨度从1923年到1966年,各年龄段教师推荐的图书数量基本与人数比例相同,平均每人推荐4—5本书。鉴于我国历史和国情,将马列主义、思想等政治类图书和译作中的前苏联小说等单独进行分析。

虽然各年龄段教授人均推荐的图书数量相差无几,但推荐的图书种类却存在差异。目前70岁以上的教授(出生在1940年以前)推荐的图书中,外国译作最多,其中一半以上属于理科专业文献,也有《居里夫人传》、《世界通史》等人文社科类译作;其次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前苏联小说和《选集》等政治著作;推荐的古典著作与近现代图书比例相当,被推荐较多的图书是《唐诗三百首》、《论语》、《三国演义》;英文原版图书的比例最低,而且都是理科专业图书。

61—70岁的教授(出生在1941年-1950年)推荐的图书中古典著作、政治类图书和前苏联小说比例较高,古典著作推荐较多的是《论语》和《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牛虻》等前苏联小说和《选集》等政治著作推荐的也很多;推荐的外国译作中,专业和非专业图书比例接近,被推荐较多的是《物种起源》;英文原版图书比例也很低。

51—60岁的教授(出生在1951年-1960年)的推荐情况与70岁以上教授的推荐相似,外国译作推荐的最多,但主要是人文社科类的专业图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前苏联小说和《选集》等政治著作比例略有降低;推荐的英文原版图书比例增高,主要为理工和人文社科类的专业图书。

50岁以下的教授(出生在1961年-1970年)推荐的图书中比例最高的是英文原版图书,主要是理工类专业文献,但也有少量人文社科读物;国外译作和近现代国内作品的比例接近,其中专业图书的比例都略有下降,重复率很低;古典著作中推荐较多的是《论语》和《道德经》;前苏联小说和马列主义、思想等政治类图书的比例最低。

人物传记书图片_人物传记图书推荐_人物传记图书分类

上述统计主要根据教授的出生年代进行分类,但实际的阅读行为不能严格按照年代进行划分,如50年代末出生的教授的阅读范围可能与60年代初的教授更接近,而不是与50年代初的教授更相似。虽然有上述问题,推荐书目的统计依然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前苏联小说和马列著作、思想等政治类图书的比例逐步降低,近现代国内出版图书的比例逐渐提高,英文原版图书的推荐比例显著增长等。

2北大教授推荐书目与国内外其他推荐书目的比较

2.1国内情况对比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3年做过类似的调查,《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的五种书》收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120余名博导推荐的500多本图书,与北大收集的结果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苏联小说和《资本论》、《选集》等政治类著作受到了很多教授的推荐。这不是一种巧合,因为阅读不是孤立存在的,阅读风气的形成是一个时期政治、学术的综合体现,并受其深刻的影响。推荐图书的北大教授和中科院博导在1930—1950之间出生的居多,其学术和生活必然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其阅读倾向自然也会有时代的印记,尤其是1940—1950年出生的教授,学术生涯的起步阶段正好是我国跟前苏联文化交往较频繁、跟西方国家交往相对较少的年代,因此这代学者的推荐书目中,对除苏联译作以外的外文图书推荐的比较少。

除显著具有时代特征的推荐图书外,《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史记》、《老子》等古典著作得到了各年龄段、各专业北大教授的共同推荐,这些古典著作也曾有很多被中国社科院博导推荐。可见一些结晶着人类智慧的经典名著不受时代变迁的影响,会一直成为人们的阅读对象。

2.2国外情况对比

哈佛大学曾有3位研究生在1985年做过类似活动,邀请100位教授推荐了“对思想的形成产生过帮助”的550多种图书。哈佛大学这100名推荐图书的教授中,来自管理学和政治学的居多,理工科较少,与中国社科院的推荐情况有些相似。但哈佛大学教授推荐的图书重复率非常低,除《圣经》外很少有图书得到众多教授的一致推荐,说明他们的阅读更加多样化。哈佛教授推荐的书目中,20世纪初的作品比例较高,这是因为20世纪初是欧美文学散发光彩的时代,优秀的作品和作家颇多。

目前,国内年轻教授的推荐书目呈现出了与哈佛教授推荐书目类似的趋势,重复率较低,而且原版图书和外文译作大大增加。这种情况可能与年轻教授们接受教育的时期主要在改革开放之后,良好的外语基础和学术交流环境有利于他们阅读原版图书,他们的阅读范围比年长的教授们更为广阔。或许,若干年后再统计北大教授的推荐图书会像哈佛教授推荐的图书一样,很难看到一本书被反复推荐,多样化的个性化的优秀图书将会进入学生的视野。

3教授推荐书目的社会意义

3.1对高校学生的作用

目前,高校学生在搜索图书等资料时,通常根据豆瓣网、、、百度等网上的评价来甄别,网上的图书通常按读者偏好进行聚合,不利于读者发现平常阅读喜好之外的其他类型书籍。教授推荐书目可以起到资源发现的作用,引导读者发现某些新的领域,再利用网络评价等来判断最终是否阅读。另外,教授推荐书目不会像传统的庞大的阅读指导书目那样对读者造成压力,看似零散的推荐书目可能更适合“信息过载”的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当前无论是传统的阅读推荐书目还是网络上的图书排行榜等都缺少对学术资源的评价,几乎看不见自然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专业推荐书目。教授推荐对自己有影响的图书,比较个性化,不受传统推荐书目必须具有普适性的限制,因此国内外的教授推荐书目中都包括了很多理工科专业图书。这些理工科专业图书涵盖了很多研究领域的学术经典,对研究方向相近或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这些图书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此外,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和费曼等科学家的传记也得到了不同学科教授的推荐,著名科学家的经历对教授产生了影响,也会对新一代学生有所启发。

3.2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目前各类网上书评的水平良莠不齐,而高校教师视野开阔,又非常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他们推荐的文化、学术类经典往往比网上的通俗流行图书更能提高公众的品位和素养。教授们的推荐理由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无论是哲理性或婉约型的推荐,还是犀利的评论或轻松的调侃,都能产生很大冲击力,在这个略显浮躁的年代里,可以为后学者打开一扇窗。

人物传记书图片_人物传记图书推荐_人物传记图书分类

北大教授推荐书目中包括《十万个为什么》、《数学是什么》、小学教材《自然》等一些启蒙类图书,还有些教授推荐了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这类被许多人认为是很普通的图书,却被一些教授认为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无独有偶,哈佛教授推荐的图书中也包括了《儿童故事集》、《化身博士》、《皮诺乔历险记》、《太空警察的旅行》等儿童读物和科幻作品。而且一位哈佛教授在推荐理由中写到:很久以后我们会发现,为什么儿童故事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可见,儿童时期的启蒙书籍培养出的兴趣可能影响人的一生,或许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阅读兴趣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图书馆与教授推荐书目

人物传记推荐范文第4篇

学生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2012年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

一、营造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好的环境氛围总是给人耳濡目染的熏陶,读书也一样。要让学生搜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在班级或学校的故事会上朗读和演讲。将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张贴于教室墙壁、写入班级墙报,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阅读的重要,从心底爱上阅读。对学生每周的阅读摘抄进行检查人物传记书图片,在班上让学生朗读阅读感言。每周评选“阅读之星”,在校园报上选登学生阅读感言,让学生体验成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推荐材料,拓展阅读范围

(1)整本书的推荐阅读。一是学段推荐。根据课标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集合社区、学校、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图书资源,向学生推荐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曹文轩、黑柳彻子等的作品。把推荐书目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选择性阅读。二是学期推荐。根据每期教材中的名著单元向学生推荐经典。例如,由《武松打虎》推荐《水浒传》,由《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推荐《西游记》等。

(2)诗文段的推荐阅读。一是古诗词。将课标中规定必背的70首古诗词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每周选一至二首督促背诵。二是单元阅读。按单元主题推荐阅读文章。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真诚的心”时,让学生阅读有关诚实的文章、名言及名家故事。三是课前课后阅读。课前鼓励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自主选择阅读作者介绍、文章历史背景、文中人物故事的相关文章材料。课后补充阅读课堂上学生认识不全或有疑问的地方。例如,学《凡卡》一文时,就让学生去读俄国同时代作品高尔基的《童年》。四是积少成多阅读。百花园中的 “积少成多”,除教材熟记外,鼓励学生积累类似内容。像以上这样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使学生不仅有内容读,还做到了有目的地读,自觉自愿地读。

三、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1)传授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彰显于课外。”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让其在课外阅读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品味,品析人物之美、感悟作品之美。例如,教学《孔明借箭》时,可以从教材中人物的对话、神态的描写去品析人物、去品味语言。从鲁肃的“惊”、孔明的“笑”品味作品语言之美,品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对写事写活动的文章,抓住场面、细节描写,感受场面的激烈、细节的精彩。对散文、诗歌、儿歌的教学,要创设情境、想象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人物传记书图片,感悟作品语言的经典之美。还要抓住文章的构思、布局读文章。如抓《永远的歌声》首尾照应、点明主题的写法,让学生感悟文章结构之美,品味作品的语言意境之美。学生将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外阅读,同时,把课外阅读到的材料加以整合,不仅提高了课外阅读质量,还能很好地服务课堂,提高课堂阅读的质量。如:教学《十年后的礼物》,让学生在课前做链接阅读,在理解礼物的珍贵时,不仅从文段中理解到四个理由,还联系上下文找到了两个理由:这是达格妮苦等了十年的礼物;这也是她对生活失望时意外收到的礼物。有学生读了原文《一篮枞果》后说:这是格里格去世一个月后,达格妮收到的礼物。后三个理由一个比一个精彩,这都是学生课内外阅读链接的成果。

(2)教会做笔记。新课标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做笔记的方法。其一,勾画、批注。教学生在语言精彩处、印象深刻处做出勾画,并批注自己的感触。其二,摘抄。课内教学时把文中用得好的词语补在词语花篮中,将写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课外阅读时,把借阅的阅读材料中的佳词妙句也摘抄在笔记本上。其三,写感言。将自己对文章认识、有启发的内容和值得自己借鉴学习的地方写下来。“拓读于课外,得益于课内”。教给学生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后,既可以让学生时常玩味于精彩的语言之中,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主旨,有效地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大大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检查落实,增强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半途而废。学生在家,请家长督促。学生在校,每周检查摘抄感言,要求学生读、抄、感一体。同时,安排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周三经典阅读、周五自由阅读、周一展示、佳作欣赏等。另外组织一些演讲、故事会等,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能,充分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与快乐,都能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人物传记书图片_人物传记图书分类_人物传记图书推荐

人物传记推荐范文第5篇

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抓住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从课文中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优秀课外读物,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1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体会着读

言为心声,行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会反映他的内心思想,展示他的精神风貌。因此,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之美、作品之美。例如,我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就让学生抓住爱因斯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体会着读,感悟爱因斯坦伟大而平凡的人格。这样,学生便会从中总结出读描写人物文章的方法,从而将它运用到阅读课外读物中去。

2抓住构思布局、写作方法联系着读

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总――分――总”的结构反复读课文,教学《水》时,我引导学生感悟反衬的写法,教学《早》时,我引导学生感悟以花喻人的写法等等。读后,我让学生想想自己平时习作时是怎么布局谋篇的,并让他们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学生鉴赏语言美的能力。

3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阅读材料

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使学生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学完《海伦・凯勒》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梦圆飞天》这一单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科技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史学家司马迁的生平、文学成就、品格精神等资料,还可推荐阅读《史记》。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舨)《水浒传》(青少年版)《百科全书》《伊索寓言》等书籍。在具体实践中,还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中的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得有兴趣,读得有目标,读得有收获。

二、课外阅读与写、听、说相结合

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很快得到提高。

1阅读与写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记录阅读记录卡,通过阅读记录卡进行阅读反思,阅读积累。通过阅读记录卡的推行,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读书,丰富读书环节与过程。读了那么多的书,一定有什么想法。在学校生活中,在家庭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值得记录的精彩片段,这些想法,这些精彩的片段需要用心用笔记录下来。在指导学生阅读、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来,向校刊《小荷》以及各级各类报纸、杂志投稿,或者写博客放到网上去,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的阅读、写作热情。

2阅读与听说结合

在阅读的时候。会读到很多优美的段落与文章,可以鼓励孩子与大家一起分享,让学生站到讲台上读给大家听,也可以就自己对某一本书,某一人物的看法与大家交流讨论。在孩子们的交流碰撞中,思想往往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也可以让孩子向大家推荐自己阅读的书,说说推荐的原因,讲讲书中的故事,这样从多方面让学生独立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