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为了更富刺激,古人称为博戏,另外一类
民间游戏纯粹是为了娱乐而发明创造出来的,它给人们艰辛的劳作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人们借此减却劳动带来的疲惫,打发空闲的时光。一些游戏为了 更富刺激,参与者常常在游戏的输赢上加上彩物,有的直接变为赌博的方式,古人称为博戏,另外的一类,则完全属于娱乐了。一、博戏。博戏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叫六博,两人相博每人六棋。以后用棋子为博具的又有弹棋、双陆、长行等,这些博戏唐宋时代仍很流行,后来渐衰,今已不见。古代还曾有一种纸牌博戏,叫叶子戏,到南宋知者已甚少。
六博
另外从春秋六博发展而来,宋代以后广泛运用于多种游戏的一种投掷博具叫骰子,形为小六面正方体,先为木制、竹制,后又有玉、骨、象牙制品。后世最流行的博戏是麻将和扑克牌。麻将是用竹、骨、塑料等制成的小长方体,每个小长方体上刻有花纹或字样,共136个。旧时麻将很流行,五六十年代绝迹,近十来年又在民间悄然兴起,不管城镇农村,也不管大人孩子,都玩起了麻将。应该说,麻将是一种很有乐趣的游戏,新手也可能战胜老将,而且水平相当的人一起玩,输赢的机会也差不多,所以吸引力很强。
骰子
但也有一些人把麻将作为赌具民俗杂占,并下巨额赌注,致使少数人倾家荡产,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是为国法所不能容的。扑克牌这种游戏也很受欢迎,茶余饭后、工间休息、逢年过节或外出坐火车,人们就用玩扑克牌来消除寂寞烦恼和疲劳。近几年也有用扑克牌进行赌博的。另一种博戏是以动物斗赛赌输贏,此俗古已有之,至今不绝。历史上动物斗赛有斗鸡、斗鸭、斗牛、斗羊、斗狗、斗蟋蟀等等。从记载看,斗鸡、斗鸭、斗蟋蟀的历史悠久,流传也广泛。斗鸡在《战国策·齐策》中就有记载,以后不少人写有斗鸡诗,描写斗鸡场景。
斗蟋蟀
到唐代,玄宗皇帝好斗鸡,于是民风尤甚,有钱人“倾帑破产市鸡,以偿鸡值。都中男女,以弄鸡为事,贫家弄假鸡……时人为之语日:‘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斗鸭之风不比斗鸡弱,传世的斗鸭诗词也不少。有诗日:“斗鸭栏杆遍倚,碧玉搔头斜坠。”连极少出家门的女子都来观看,足见斗鸭风之盛。斗鸭不仅在地面进行,而且还可在水中进行,别有一番情趣。斗蟋蟀取乐比斗鸡、斗鸭更盛行。蟋蟀又叫促织、蛐蛐等。据《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促织盛出,都民好....每日早晨,多于官巷南北作市,常有三五十……每日如此。九月尽,天寒方休。”
斗鸡
这是对宋代斗蟋蟀的描述。明代也如此,《帝京景物略》说:“七月始斗促织,壮夫士人亦为之,斗有场,场有主者,其养之又有师。”斗蟋蟀要“大小本配,两家审视数回,然后登场决赌”。此风之盛还可以从蟋蟀价之高、使用器具之华贵反映出来。据载,唐“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而付其一喙,其来远矣”。宋代“都民好养,或用银丝为笼,或作楼台为笼,或黑退光笼,或瓦盆竹笼,或金漆笼、板笼甚多”,有“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不用说,廉价蟋蟀笼的买主是平民百姓,而出高价买蟋蟀、用象牙笼、银丝笼等去畜蟋蟀者必是富贵之家。
蟋蟀
二、自娱活动。民间其他娱乐活动,像养鸟、养金鱼养花养猫、养狗养鸽子等等。尤其近十几年,人们的爱好兴趣更广泛,钓鱼热、集邮热跳舞热武术热、气功热旅游热层出不穷,其中既有中国传统游艺活动的复苏,又有西方娱乐消费方式的影响,两者的融合形成了当代中国人的新的游艺风俗。儿童游戏种类也有很多,捉迷藏、老鹰捉小鸡、丢手帕、跳房子滑冰、打雪仗、游泳,以及棋类活动和球类活动等等。有的游戏个人独自玩,有的几个人一起玩;有的是室内游戏,有的则是家庭游戏。在封建时代,上述种种民间游艺竞技活动构成了广大汉族人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主体。
老鹰捉小鸡
然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对每个地区是不平衡的,更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到的。因为民间游艺竞技活动受到各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制约,受到每个人所处的阶级地位、经济状况及各自的文化层次限制,所以不同地区、不同的人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方式及数量的多少不同。比如城市和农村就很不一样。在城市,有供专业演员演出的专门场所剧院、书场、茶馆等等,也有供民间艺人临时演出的庙会等。只要有条件,传统大戏、民间杂要都可以欣赏到。
茶馆
农村则不同民俗杂占,有专供演出的地方极少,即使有也是农村业余剧团的演出,人们主要欣赏走街串巷的民间艺人表演杂耍,就是这些也都集中在农闲季节,特别是几个主要传统节日,其他时间极少。气候等自然地理影响也很大,像南方与北方就很不同,在北方,冬季寒冷,既下雪又结冰,滑冰打雪仗都可以。气候温暖的南方则不行,但是南方人游泳的机会比北方人多。这是土地辽阔才会有的现象。各地人文地理的影响也不能低估,在古代,交通不便使各地文化交流少,各个地区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文化习惯、欣赏趣味。像京津地区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京韵大鼓、评书、相声等是最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