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笑 (Basma / بسمة مصطفي ) 埃及人,生于1989年9月,本科毕业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获中国政府奖学金。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继续通过中国和阿拉伯成语,来了解中国生肖文化的“龙蛇马羊”四种动物,在阿拉伯文化中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重大区别,即:龙在阿拉伯文化的不存在;羊、马和蛇在两个文化中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地位和各自代表的意义,但是,由于两国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在两国文化当中的寓意也有区别。
一 龙
中国龙是中国人虚构的一种神异动物,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迹可寻。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脖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龙是中国特产的珍惜动物扬子鳄神化而成的。中国人把不可抗拒的力量、威权、权力都给了龙,在中国人眼里,龙的地位崇高无上比、是帝王的象征。
龙在中国十二生肖排名第五、与十二支配属“辰”。龙,作为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中国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龙是权势、高贵、伟大、神圣、完美、至高无上的象征,又是幸运、吉祥、成功的标志。是华夏民族所尊奉的图腾。在封建王朝,龙是专用的,别人不得僭越。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子孙被称为“龙子龙孙”。作为炎黄子孙,中国人又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象征意义以正面、褒义内容为多。“龙”象征活泼矫健、情绪高涨、旺盛的精神、英雄豪杰、人才、好人、俊者君子、众人、佳婿、佳丈夫、家长、大人物等地位、德行、声望高的人等象征符号,例如:生龙活虎、 龙马精神、人中之龙、望子成龙、藏龙卧虎、龙眉凤目、龙跃凤鸣、乘龙快婿、乘龙配凤、一龙九种、亢龙有悔、龙行虎步、凤子龙孙、龙种凤胎、飞龙在天、附凤攀龙、龟龙鳞凤,等等。
“龙”字还用于赞美书法、作文、刺绣、乐曲的形势的成语,比如:秀虎雕龙、凤舞龙飞、画龙点睛、文擅雕龙、笔底龙蛇、矫若游龙。
“龙”也包括负面、贬义的象征内容,象征蛮横霸道、艰巨危险、让人惧怕以及敌人、被斗争的对象等符号意象。例如:龙睁虎眼、龙潭虎穴、虎窟龙潭、伏虎降龙、强龙不压地头蛇、龙争虎斗等等。
龙是中国的独特、独一无二的神异动物,中国古代人的想象力太丰富,龙是他们不断神化的产物,现在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在阿拉伯文化中没有龙的存在,这个词在阿拉伯语是外来词,在阿拉伯文化里也没有类似地位的动物,阿拉伯人也没有这个思想。阿拉伯民族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也有宗教,有偶像崇拜、基督教和犹太教,但是主要是以偶像崇拜为中心。阿拉伯半岛的民族把威权和不可抗拒的力量给他们崇拜的偶像,在他们的脑子里不可能把权威给不存在的事物,但是他们愿意把它给存在的事物,哪怕是一块石头的偶像!那么在伊斯兰兴起之后,偶像宗教慢慢消失了,偶像就失去了万能和不可抗力量的地位,伊斯兰教把不可抗力、万能等权利全都给了创造宇宙的安拉。
在古埃及历史上有地位相同的神化产物,就是:荷鲁斯(HOURS)神,荷鲁斯是古代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是王权的象征,可以把荷鲁斯看作是由许多其他与皇权,天空等有关的神祇组成的合并体,而这些神祇大多是太阳神。古埃及法老时期的每一位法老国王代表荷鲁斯神统治埃及,所以他们的称号之一是荷鲁斯。它父亲是复活神欧西里斯,它母亲是月亮神艾西斯。它的形象是一位隼头人身的神祇。埃及南部的阿斯旺省有荷鲁斯的神庙,它的神庙是古埃及法老时期第二大神庙,神庙用两百年来完成了。权利在古埃及和古代中国分别给龙和荷鲁斯。两个文化里都给抽象、自己在想象中缔造出来的无限力量的产物。
二 蛇
蛇在十二生肖中被称为“小龙”,由此可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十二支配属“巳”。人们常常把蛇雅称为“小龙”,以示尊崇。蛇脱下的皮叫蛇蜕,也被称为“龙衣”;民俗农历三月三是蛇结束冬眠、出洞活动的日子,也被称为“龙抬头”。这些都是把蛇比为龙。而事实上,龙也是人们在蛇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想象附会而成的。尽管如引,蛇与龙的地位及敬奉象征意义是有天壤之别的。也许因为龙并不真正存在,人们可以随意塑造龙的形象,而蛇是人人都见到过的,尤其是毒蛇还伤人致命,因此人们对蛇的印象就很不好了。
“蛇”的象征意义之一是莫测。蛇没有脚却可以爬行,又往往来无影响去无踪,显得很神秘。神秘导致人们对蛇的崇拜。上古人们对蛇的危害和威胁无能为力,为了笼络蛇使是施恩于人,人们把它当作神来敬仰和崇拜。由神秘而带来的是种种禁忌。中国各地各民族都有各种蛇的禁忌。
“蛇”象征多为负面、贬义的,但也有正面和褒义的象征符号,“蛇”象征报恩和长寿。蛇是古代人崇拜的图腾,是神的化身,保佑人们消灭得福,懂得知恩图报,例如:灵蛇之珠,“蛇”还象征寿数,例如:岁在龙蛇。
“蛇”的象征意义多为负面、贬义的内容。有的蛇有毒性,让人产生惧怕之感,蛇的形象和行动的姿态欠佳,没有四足,靠肚子行走,给人以不好的感觉,再加上蛇没有声带,不能发出声音,这更加深了它阴冷的印象。所以,人们赋予“蛇”丑恶、让人惧怕、贪心、狡诈、无法莫测、恶势力等象征符号。这类的象征意义可以由以下成语反映出来:蛇头鼠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杯弓蛇影、龙蛇混杂、蛇心佛口、拨草寻蛇、蛇蝎心肠、人心不足蛇吞象、蛇食鲸吞、强龙不压地头蛇、虎头蛇尾、蛇无头不行、打草惊蛇,等等。
“蛇”在阿拉伯文化中也是丑恶、让人惧怕、贪心、狡诈、无法莫测、狡猾、残暴、冷血、阴狠、隐秘、勾结以及谨慎等象征符号。例如:被蛇咬的人怕绳子,就对应汉语里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信仰真主者不会被同一洞穴的蛇咬伤两次,可对应“事不过三;像女蛇藏在干草里,可对应“美女蛇”;女蛇不被其毒物害死,可对应“虎毒不食子”。
在阿拉伯语里,蛇的象征以贬义为主,在研究当中,唯一找到的的褒义成语是“虫子模仿蛇形一伸腰就裂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蛇很灵活,但是虫子不是,虫子因为没有这个特性,一模仿蛇就裂了。这个成语说模仿别人会失去自己的真本色,可对应中文的“邯郸学步”。
“蛇”不仅仅在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中象征意义是一致的,各民族对蛇的看法也是基本一致的,原因是其共性。蛇象征残暴、冷血、阴险、阴狠、隐秘、勾结以及谨慎等,这可以从成语当中显现出来。但是蛇在汉民族文化除了这些象征意义之外,其还象征追求爱情和幸福。这一意义主要体现在民间传统故事《白蛇传》。
三 马
在中国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七、与十二支配属“午”,是中国人最早饲养的六蓄之一。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
“马” 象征意义以正面、褒义内容为多。其象征身材高大、奔跑很快、君王、君子、人才、威严、健康、善良、高昂、刚健、经验丰富,这些正面、褒义象征意义又以下成语反映出来:牛高马大、快马加鞭、跃马扬鞭、龙马精神、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快马一鞭、伯乐相马、一马当先、人强马壮、马到成功、老马识途,等等。
“马”以前是战争的工具,所以有不少的“马”字成语象征战争、激烈战争。例如:招兵买马、马放南山、枕戈汗马、铁马金戈、秣马厉兵、兵强马壮、千军万马、跃马扬鞭、单枪匹马,等等。
“马”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 ,所以“马”常象征一定的人性、人格和具有这些品性的人,也常象征一些事物、事理。这些象征意义中有些是负面、贬义的内容,比如仆人、假货、虚假地位卑下的人、处境危险、没有希望的人事物、领导的人以及普通、无才的人、丑陋凶恶、愚笨、无自知之明、没有知识、乱生活、失去控制等符号意象。这类象征意义的“马”字成语由以下的成语反映出来:作牛作马、牛童马走、呼牛呼马、指鹿为马、盲人瞎马、悬崖勒马、死马当活马医、兵荒马乱、害群之马、马瘦毛长、老马恋栈、牛头马面、马牛襟锯、牛耕田,马吃草、心猿意马、马失前蹄、脱缰之马,等等。
阿拉伯半岛原来多是游牧民族,马对一个游牧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阿拉伯马是世界上的古老马种之一,它们聪明、活跃及富有耐力。阿拉伯马的头形状独特,尾巴高耸,容易分辨。考古学发现它们源于4500年前,属于最古老的品种之一。马一直以来是阿拉伯人体现自己的能力、炫耀财富的方式之一,同时马是战争的辅助工具,是阿拉伯人扩大帝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马在阿拉伯文化只有褒义、正面内容,没有贬义和负面的象征意义。马在阿拉伯文化象征珍贵的礼物、英俊、英雄、聪明、高贵、健康等符号意象。比如:如果赠送马就要赠送其辔,如果赠送骆驼要赠送其缰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鼓励做好事要做到最后,马象征大礼品和好事儿。又如,马的好不在于盖布,马的好在于其力量和速度,马的象征意义之一就是有速度,跑得快和有很强的力量。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我们不要被人或事物的外貌所欺骗,要看出内在的本质埃及的信仰禁忌民俗,可对应中文的“真金不怕火炼”。再如,驴面不如马掌好,在阿拉伯文化“马”的地位很高,马象征备受尊重、欢迎的动物。那么,驴则象征愚蠢、不听话、卑贱、被打骂的对象等符号意象。在阿拉伯文化中,你的舌头跟你的马一样,如果爱护它,它会爱护你,如果侮辱它,它会侮辱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要人好好说话,不要乱说话,因为所说出口的话都会有回报,也是体现马的地位高,人若侮辱马,马也会按它的方式侮辱其主人。可对应汉语里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马在中国文化地位也很高,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它象征经验丰富、英俊、矫健和善良等等。阿拉伯传统文化和马术是分不开的,马是阿拉伯人的骄傲和自豪,所以马对阿拉伯人来说是非常重要,马从古至今一直持有的地位没有变。这样的比较说明“马”在阿拉伯文化和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很相似。我们发现,汉语里带马字成语也有贬义的象征,但是,在阿拉伯语里,没有出现任何与马有关的贬义词,这样说明并证明马在阿拉伯文化当中的地位高于其在中国文化的地位。
四 羊
羊在中国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八、与十二支配属“未”,也是中国的六畜之一。它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吉祥的动物,羊是远古先民宗教仪式中图腾崇拜的吉祥宠物,先民使用羊祭祀祖先,认为这么做祖先会保佑后代吉祥。
它凝聚着中国人们崇尚善良、美好、温顺、吉祥的情结。汉语中的“羊”与大字构成“美”,故在汉文化中有“羊大为美”的说法。古汉语中,“羊”与“祥”字相通,所以人们往往将“吉祥”写成“吉羊”。这样便成了美丽与吉祥的象征。在汉语中,由于古时“羊”与“阳”谐音,所以三只羊仰望太阳的图案称为“三阳开泰”,象征着吉祥、安泰。但是另一方面,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温顺的羊往往又是猛兽的猎物,因此出现很多负面和贬义内容,甚至带“羊”字的成语以负面和受欺负的象征为多。
“羊”是最古老的六畜之一,是食用的对象、祭祀的祭品等,它与畜牧业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可以通过“羊”字成语体现,比如:羊羔美酒、杀猪宰羊。
虽然羊有很多美好的象征意义,但是在成语里,或许是因为它有善良、顺和的象征,因此容易受欺负。羊的贬义象征符号多象征灾祸源头、遭损者、受害者、遭损失的财物。这些象征符号由以下成语反应出来。例如:羊破菜园、饿虎扑羊、虎入羊群、顺手牵羊、羊落虎口、亡羊补牢、如狼牧羊、歧路亡羊、以羊易牛、十羊九牧等等。
“羊”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是祭品、被宰的动物、好吃的动物,信偶像的阿拉伯人用它来祭祀偶像。“羊”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羊”参与安拉创造的奇迹之一,即古尔邦节的奇迹。故事如下,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伊斯兰教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儿子伊斯玛仪献祭,他天天有这个梦,刚开始以为这么梦只不过是幻梦,后来确定这个梦是真的。他最后把这个梦讲给他儿子伊斯玛仪,他儿子毫不犹豫鼓励父亲服从安拉的命令。父亲舍不得杀儿子,很伤心痛哭。儿子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易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安拉(真主)派了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羚羊作为祭献。真主之所以命令伊斯兰教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宰杀儿子伊斯玛仪献祭,是为了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那么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后穆罕默德先知告诉所有穆斯林,穆斯林有两个节日,一个是开斋节,另一个是宰牲节(古尔邦节)。从此之后穆斯林每年的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庆祝古尔邦节、模仿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宰羊宰牛、学习父子对真主的敬畏、顺从的大无畏精神二是把宰牲肉分散救济贫民,使穷人也能感觉到节日的喜庆和快乐;三是抑制私欲,培养坚忍不拔的高尚品德;四是不仅对主能生敬畏.而且对于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能做到亲、爱、公、善。人是万物之灵,通过这个伟大的考验,能体会到宰牲的真正意义,珍惜今世时光,与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共处、互敬互爱,达到名符其实的穆民的标准。所以羊在伊斯兰教起了很大的作用,安拉使用它作奇迹。
羊在阿拉伯文化的特性之一是温顺、可爱、美味佳希。带“羊”的成语都象征宰的对象。这个象征意义由以下成语反应出来:“被宰的羊不怕剥皮疼”。 “替罪羊”,其文化背景是上述详细讲的伊斯兰教古代先知易卜拉欣梦见杀他儿子的故事,是比喻代人受过,现在使用范围不同了,其意思是拿无辜的人替犯罪人受惩罚。“牧羊人若成为朋友,羊会丢失”, 意思是牧羊的人要是成为朋友,他们会忙聊天也不会注意好自己的工作。“战争时没有角之羊被打败”,成语的意思是,在战争的时候人要准备所能准备的来打败敌人,不然会变跟没有角之羊一样被打败。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人要多努力,做好准备。
“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羊伴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中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羊在中国文化里一方面是吉祥的动物,羊的性格温顺,体态和谐,洁白可爱埃及的信仰禁忌民俗,象征善良、温顺、美好的情绪。另一方面羊象征弱者、被丢失的财物等符号意象。在阿拉伯文化中“羊”的地位不相同,虽然象征温顺、可爱、美味佳希、被宰的动物,也有善良弱者的、受欺负的象征,但是原因来自于宗教因素。在两种文化当中羊有相同的代表意向,但是羊在阿拉伯文化的地位来自于宗教原因,在中国,其地位则来自于语言习惯和传统思想。
研究龙、蛇、马以及羊这四种动物和其相关的成语,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宗教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语言习惯,这样情况使得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在思想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是,无论两种文化有多少差异,都值得尊重和学习。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为了更深了解文化,我们比较是为了发现其美丽和独特,能够有独特思想的民族是值得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