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第 一 期 推 送
文史书架
壹
《稀见清代尺牍第一辑》
林登昱、黄显功主编
台北:经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21年2月
学科主题:1.古籍 2. 清代
中图法分类号:I264.9/*194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第三阅览室(D616)13排B面4节
内容简介
《稀见清代尺牍第一辑》所收两种尺牍——《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概称为《刘氏尺牍》)是上海图书馆与台湾古籍保护学会自2010年起合作开展的古籍整理项目,在两岸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于2021年推出整理成果。《青溪旧屋尺牍》是刘文淇与225人之间的信札,《通义堂尺牍》为刘毓崧与241人之间的信札,共收书札3041封。刘氏父子书札往来涵盖的人物不乏当世名家,包括清代道光前后的一批著名学者,如阮元、阮梅叔,乃清代大家;汪孟慈是知名藏书家;刘宝楠、刘宝树、刘恭冕等三人均为知名扬州学派学者,包世臣为清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和碑帖学者,吴让之为篆刻大师,梅伯言师承姚鼐,方存之则为后期桐城派重要人物,丁晏为清代知名朴学家。此外还有晚清重臣曾国藩、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等。
相关评价
这批尺牍以清代学者刘文淇(1789-1854)、刘毓崧(1818-1867)父子为中心,涉及人物460余人、信函3041封。刘氏父子均为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与刘师培(刘文淇曾孙)并称清代三刘。这些书札内容丰富,既是扬州学派的重要史料,更是存世孤本,其中大量内容均为初次面世。书札中大量文献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人交往、学界动态、书籍刊刻等信息,能让后人一窥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文人盛事及学界要闻。它的正式出版,使这批珍贵文献化身千百,对清代学术研究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两岸古籍界合作的重要成果。
贰
《中国典籍日本注释丛书·五经卷》
影印本
张培华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5月
学科主题:1.古籍 2. 注释3. 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Z422/*088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第二阅览室(D610)19排B面6节
内容简介
《中国典籍日本注释丛书·五经卷》收录日本汉学家林罗山等人有关“五经”注疏之作十四种,分成十二册。《周易训点》《尚书训点》《诗经训点》《春秋训点》均为林罗山所着;《毛诗补义》,冈田白驹撰;《毛诗品物图考》,冈澹斋撰;《毛诗考》,亀井昭阳撰;《书经插解》,河田迪斋撰;《周易传义考异》,伊藤东涯撰;《周易新疏》,河田东冈撰;《周易古占法》,海保渔村撰;《礼记备考》,山县太华撰;《春秋左传雕题略》,中井履轩撰;《周易便览》,小池贞景撰。
相关评价
自平安时代以后,尤其是随着宋代程朱学在日本的开展,新注五经迎来了新的气象与读者。有关五经的汉文注释著作《易经》古籍版本,只有到江户时代才能看到,《中国典籍日本注释丛书·五经卷》中所收五经注疏之作均为该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其中山县太华的《礼记备考》未找到其他版本《易经》古籍版本,似为天下孤本,十分珍贵。本卷所选著作均为与国内读者初次见面,相信能为研究中日古代文化的朋友们带来方便和益处。
叁
《四库全书底本丛书》影印本
罗琳主编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1月
学科主题:1.古籍 2. 四库
中图法分类号:Z121.7/*4688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第四阅览室(D620)15排A面7节
内容简介
清乾隆征集天下藏书编纂《四库全书》,各地、内府、朝中大臣等纷纷进呈,四库馆也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典籍,这些书统称为“四库进呈本”。四库馆挑选其中典籍,其中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列为“着录”而抄入四库各阁之本的誊缮底本,即为“四库底本”。“四库底本”只是“四库进呈本”中的一小部分,在正文多有四库馆臣的朱墨删改、圈识和夹签、浮签以及移送单、誊缮格式等,在末叶有纂修官的签条。《四库全书底本丛书》即为汇辑影印征集到的存世的“四库底本”的一套丛书。除了收录“四库底本”,还酌情收录了少量的“四库进呈本”,共收书380种,其中“四库底本”314种,“四库进呈本”66种。
相关评价
“四库底本”除了其版本的唯一性外,还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但更重要的是其文献价值:很多典籍今已不存世,这些文献的保存流传依赖于“四库底本”,特别是四库馆臣辑佚《永乐大典》之钞本;清乾嘉学派的训诂、校勘、辨伪等严谨学风在“四库底本”中得到充分展现;四库馆臣对“四库底本”的版本选择,基本做到了择善而从。另外,由四库馆臣对“四库底本”的删改、圈识等,可以窥探到当时社会对什么是“俚浅讹谬”“抵触本朝”“非圣无法”“离经叛道”,什么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政治、社会、教化的价值取向。
肆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典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著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9月,分上下两册
学科主题:1.吐鲁番 2. 佛教3. 古代
中图法分类:K877.92/*009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第一阅览室(D603)10排A面6节
内容简介
柏孜克里克出土的吐鲁番文书,主要是1980年10月至1981年7月间,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崖前积土和部分洞窟进行清理、维修时,清理出来的一千余片古代文书。在此前,也有少量佛经残片出土。当时初步编八百余号,其中大多属于汉文佛经残片,也有部分其他民族文字的写、印本文书,同时还有少量非佛教文献。本书所收录的佛经残片,无论是已定名或未定名者,均以出土初期整理的文物编号为主,表格中出现的序号乃依据吕征先生《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的分类为顺序,将已定名的佛经残片归类编排,再根据《中华大藏经》册数的先后顺序作的排列。属于同一册的佛经则根据该经文出现的页码顺序排列。
相关评价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典籍》涵盖的文献 大致年代范围,上至西晋,下迄北宋。从目前所知汉文佛教文书的内容看,涉及经、律、论多个领域,对于研究吐鲁番盆地的历史文化变迁多有裨益。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的这批汉文佛教文书,就外观的细节而言,与以往当地发现的抄经并无二致。文书的书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多种书体竞相呈现,反映出吐鲁番盆地与外部区域文化交流的频繁,描绘出在丝绸之路这一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上佛教文化旺盛而持久传播的历史画卷。
END
文案 |蒋震图书馆
设计 | 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