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创什么派,只是回到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一定要冠个名,就用彭子益的古中医吧。
——李可
彭子益,1871年生于云南大理鹤庆,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恩师李可先生尊彭子益为彭子,认为他是“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中医古籍易经的原理,并赞叹他“最具中华民族的高风亮节,是骨头最硬、脊梁最直的铁杆中医”。对彭子益的遗书,恩师也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是“近百年中医史上的一座丰碑”。所以恩师慧眼识珠,在众多的医学书籍中发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并以一生的实践来验证古中医圆运动理论的正确与常青,更是耗费精力历经7个月汇集各种版本,互补遗缺,带领众位师兄校注整理完成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并出版。此书在中医界影响极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医理论向古中医理论思维的回归,更是在中医界掀起了回归古中医、学习古中医的热潮,使得“古中医”一词成为中医人士的常用语,成为检验中医理论与实践的标准。
我认识古中医,踏入中医之门,当从恩师李可先生的教导开始,他给我的第一本书就是他千辛万苦整理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拿着这本书,我开始了对彭子益先生的了解和探索。我反复地研读,做了多遍笔记,并在恩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古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快速地走向中医之路。在日后的临床中我不断地验证古中医学的伟大与神奇,这也让我痴迷于对古中医的探索并对彭子益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2年8月陪恩师在北京出差,恩师告知我彭子益先生当年在山西讲学时有一套讲义即《医学丛谈》流落于民间,这套丛书是彭子益先生最早的医学著作,也是他后来出版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前身雏形,要想办法把它寻找出来,造福后代中医学子。多年来恩师的嘱托我不敢忘记,牢记心中,对彭子益先生这套丛书的寻找一直没有间断,历经波折,耗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终于将彭子益《医学丛谈》全套书稿收集完整,经整理后于2018年4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获得了中医界一致的认可和好评。
彭子益在完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前,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所到之处,讲学、看病是必不可少的。他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和不同地点,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古中医理论的体系,在各地的讲学中产生了多种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内容基本一致但也有区别的讲稿版本,他们互相补充又互相印证,每一个版本都是他学术思想不断完善的标志,也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逐渐完善的根本前提。我经过多年苦苦搜寻,彭子益先生生前在各个时期的所有著作版本已经基本收集完成。在此过程中,我见证了古中医圆运动理论逐步成熟和完善的整个过程。能把这些著作重新整理,再现于世人面前,不仅是彭子益先生冥冥之中的指引,还可告慰恩师李可多年的苦心与期待。
在整理《医学丛谈》的时候,由于一些资料没有收集完全,遗漏了彭子益先生的部分考证内容,在这里我们将用第一手的详细资料对先生的著作及其相关内容进行更为完善的考证,供读者参考。
一、彭子益先生的著作成书概况
(一)《医学丛谈》
这是彭子益早期在山西中医讲习所授课时编写的教材,由于历史原因,这本书的内容散落于不同的地方,经过多方不懈努力终于在2018年收集整理完成并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此书的成书时间大约是1921年。
《医学丛谈》
(图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 上下编精校版》/ 彭子益著;张宗祥,张卉冰,赵豪杰整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这本书当时是为了教学而编排,内容稍显庞杂,基本以黄元御学术思想及其著作为依托,在黄元御学术思想的影响下,重视脾胃和气机的升降,彭子益的古中医学术思想在此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实验系统学》
1924年成书于山西,彭子益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所写的黄帝第78甲子年即为时间证明,而且他也讲明了《实验系统学》成书于《医学丛谈》之后,是彭子益在中医传习所以《医学丛谈》为教材的授课过程中,逐步对古中医理论体系进行研究,探索圆运动理论的开端之作。
《实验系统学》
(图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 上下编精校版》/ 彭子益著;张宗祥,张卉冰,赵豪杰整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三)《中医五行解与可靠十三方》
成书于1927年,彭子益在绛县任职之时所写,篇幅较短,已经收录于《彭子益批注四圣心源》一书之后。
《中医五行解与可靠十三方》
(图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 上下编精校版》/ 彭子益著;张宗祥,张卉冰,赵豪杰整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四)《系统学》
1934年前后成书于山西,这是《实验系统学》的进阶版本,也是彭子益古中医理论体系开始形成的阶段。
《系统学》
(图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 上下编精校版》/ 彭子益著;张宗祥,张卉冰,赵豪杰整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五)《中医气化系统学》
1934~1935年成书于山西川至医专,由其门人邓曰朴记录整理。于今年在山东菏泽购得,这是彭子益学术理论承上启下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本书里彭子益解释了圆运动的基本原理,以及“圆运动”一词的由来,更重要的是他用中医的升降气化理论合理完整地解释了西医学细胞理论,客观地分析了中西医的区别,指出西医有形质诊断的方法而中医没有,但是西医所提出的内科诸病则又全在中医气化原理之中,提出了“中医如在医院之中可以被认可即可以被世人所认可”,他的这些观点在今天依然是鲜明实用的,可谓先知也。个人认为,这本书是民国时期西医思维冲击中医思维以来最为客观冷静的一本书,对于当时的“现在倡废弃中医五行六气之论者,可不必与之辩”,这是对于古中医文化的自信与底气,也是对于那些污蔑攻击中医之人的蔑视与不屑。这是彭子益所有的著作之中唯一提到和解释五运六气的地方,也是对于中医相火解释最为简洁明了的著作。
《中医气化系统学》
(图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 上下编精校版》/ 彭子益著;张宗祥,张卉冰,赵豪杰整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书中用中医气化升降理论,根据他提出的“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中气旋转为各经升降之根”的理论,综合《伤寒论》《金匮要略》诸方,以及对于仲景未列的小儿方、温病方、热伤风方、痢疾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中气四维升降的气化理论对这些方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活泼灵动,易于学习和掌握各方的方义,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这本书对于圆运动理论体系的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古中医理论思想与古中医原理思维有机结合、有机融合的开始。得到这本书原稿后,我们即刻进行了整理和校对,现作为附录附于本书后面,以飨读者。
(六)《唯物论的系统医学》
1936年成书于云南昆明。这本书为铅印,是彭子益在云南特别研究班授课时用的讲义教材。经过多年的积累,古中医理论思维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彭子益先生多年的辛苦也即将结出果实。他在云南除了积极传授古中医理论之外,还以多种形式来推动中医的发展,我们无意中得到了一张彭子益给一位中药师颁发的奖状。
《唯物论的系统医学》
(图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 上下编精校版》/ 彭子益著;张宗祥,张卉冰中医古籍易经的原理,赵豪杰整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38年,前中央国医馆中医系统学主任委员兼特别研究班教授彭子益回到云南,在昆明市慈善会、昆明市药材同业公会和中医公会的支持下,举办了两期“昆明市中医系统学特别研究班”,培养了400余名中医药人才。著名中药铺云南“体德堂”的后人郑家声介绍:“许多中药铺的药工参加了培训班”。他还珍藏着其父当时的毕业证书,证书上印着彭子益告诫学生的话:“惟望同学诸君于研究本讲义之外,根据原理以研究金匮,研究本草,研究脉法,研究前贤医案,以达到整个贯通之境。自问无所遗憾,然后可以诊病处方。治愈百病不为功,治错一病即为过。愿与同学诸君共勉之。”
(图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 上下编精校版》/ 彭子益著;张宗祥,张卉冰,赵豪杰整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七)《系统的古中医学》
1940年成书于四川。1940年彭子益自荐于吴棹仙在巴中所创办的国医学校任教,讲授《易经·系辞·河图洛书》和《国医内科学》。在这个时期,彭子益凭借深厚的国学功底对《唯物论的系统医学》作了进一步修改,两本书的内容差别不大,并将之用于教学,加上他深厚的国学功底,为下一步《圆运动古中医学》的成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系统的古中医学》
(图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 上下编精校版》/ 彭子益著;张宗祥,张卉冰,赵豪杰整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947年成书于广西,分上下两编。彭子益先生毕生的心血自此完整且完美地结成硕果。这本书的问世,是中医界的重要事件,是古中医理论完整再现的重要节点,它对于古中医理论的传承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对于古中医理论在当下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今天众多的中医人士对这本书的评价都是赞叹不已,恩师李可更是受圆运动理论的影响,在多年的实践之中验证了古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与实用性,深感这本书“不但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之书,久历临床读之,更如醍醐灌顶”,在他的积极推动之下,“古中医”一词响遍全国,成了当今中医界的时髦之词。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图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 上下编精校版》/ 彭子益著;张宗祥,张卉冰,赵豪杰整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二、重新整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初衷与意义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部所存内容完整,下部仅有目录,因此恩师李可多次奔赴广西搜寻未果,于2009年带领众位弟子根据《系统的古中医学》和《唯物论的系统医学》,对《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下部进行了整理,定名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以下简称《续集》)并出版,引起了轰动,这也是我步入中医之路的启蒙之书,也是我遵从恩师遗愿的动力所在。在搜集整理彭子益各期著作的过程中,我发现《续集》之中遗失和错失了一些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存在于恩师当时未曾得见的资料中。恩师曾经说过:“要将彭子益的学术思想进行全方位挖掘并整理出来,给予后世的中医学子一个正确学习和认识中医理论的捷径。”所以我萌生了将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进行重新整理的想法,并对其中遗失和错失的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最后确定名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这样不仅可以使读者能更方便且完整地学习和体会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术思想,也是对恩师最好的回报与告慰。
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整理说明
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现存版本为1947年著者铅印本。此铅印本的上编第一册的文前记录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下两编的总目。彭子益在本书定稿之时把此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各篇,为初学医时必读之本;下编各篇,为学医将成时始读之本”。由于历史的原因,下编的内容至今未能一睹真颜,甚为可惜,庆幸的是下编已被李老整理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出版。但是,我在整理所搜集到的彭子益相关著作时发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我在本次整理过程中,上编以《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947年著者铅印本为底本,下编以此铅印本的上编第一册文前的下编总目为纲,从彭子益的《实验系统学》《系统学》《唯物论的系统医学》《系统的古中医学》等著作中整理出相关内容为底本,李老校注出版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为参校本,以呈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全貌。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及附录。上编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原理上篇、古方上篇、温病本气篇,第二部分包括儿病本气篇、时病本气篇,第三部分包括古方中篇、古方下篇、脉法篇、舌胎篇、药性提纲篇,第四部分包括金匮方解篇、伤寒论方解篇,第五部分包括生命宇宙篇。下编包括原理下篇、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杂病篇、金匮药性脉法医案女科外科读法篇、汤头改错篇、杂说篇,再附以王养林书后、汪英时书后、王详瑞赞。附录包括《中医气化系统学》和彭子益先生年谱。在本次整理过程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上编整理说明
上编总目各篇的顺序与正文不一致,以1947年著者铅印本正文各篇顺序为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947年著者铅印本上编共分为五册,现将“册”改为“部分”,即为书中上编的五部分;增设“祥注”,对书中的难点进行评注,供读者参考;将上编的“王养林书后”“汪英时书后”“王详瑞赞”这3部分内容统一移到下编后面。
(二)下编整理说明
1.原理下篇:因李老整理的“原理下篇”与“原理上篇”内容多有重复,所以我们根据彭子益各时期的著作进行了重新整理,呈现出不一样的“原理下篇”。
2.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本篇内容最早由彭子益发表于《文医半月刊》上,在《唯物论的系统医学》和《系统的古中医学》中均有其内容,且内容相同,依据这三者进行校注整理。
3.杂病篇:《续集》版此篇缺失较多,我们根据1934年《系统学》进行了重新整理。相比较《续集》版,我们做了如下工作:“胃经不降主病诀”中补入了咳喘病因;“肺经不降大肠经不升主病诀”中补入了肠痈外证的病因解释;“心经不降小肠经不升心包经不降三焦经不升主病诀”中补入了大便白的病因解释;“膀胱经不降肾经不升主病诀”中补入了肾中阳秘的理论解释。“十二经升降主病诀”是历史上唯一对张仲景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进一步具体到病证的阐述,通过对本篇的学习,使得抽象的六经辨证思维具体到了详细的病证,见病证而知归何经,见病证而知根源,见病证而明晰何处不升降、何处一气周流而运动不圆,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补入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了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学习方法,它的学术价值不可估量,请读者细品之。
4.王氏医案篇:至今没有找到原书,在彭子益所有的著作之中均没有记录。彭子益的《系统的古中医学》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完成有7年的时间,在这7年之中彭子益先生四处奔波,不但为大量的患者诊病并传播古中医理论,而且还要抽出时间来对其著作进行重新整理和编排,7年的时间相对来说极其紧张,他只是在“金匮药性脉法医案女科外科读法篇”中提及要看王孟英医案,所以我们把本篇放于此处,来代替“王氏医案篇”,供读者参考。相比较《续集》版,我们根据1938年的《系统的古中医学》补入了“全书总结”和“编后感言”两节。
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原文,但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寻找该书,以求更加完善彭子益著作体系。在此之前读者可以试读民国初期江苏名医石念祖的《王孟英医案绎注》,该书是目前唯一完整注释王孟英医案的书籍,比《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成书早了近30年,我私下揣测,不排除彭子益所提到的注释王孟英医案即是此书,而石念祖对于温病的研究造诣极深,其所注释的王孟英医案极具可读性,在没有明确的证明有“注释王孟英医案”一书出现之前,可以先读石念祖的《王孟英医案绎注》,特此说明。
5.汤头改错篇:相比较《续集》版,我们依据《唯物论的系统医学》补入了“序言”,同时在“神白散”“保和丸”“三物香薷饮”下补充了新的内容。
6.杂说篇:该篇将《实验系统学》“伤寒理路篇”与《系统学》“系统学伤寒理路篇”合并在一起,下设“要旨”“《伤寒论》药性简释”“方名次序”“伤寒读法”“六经提纲”“伤寒方歌要旨”“伤寒方歌括解”。相比较《续集》版,我们增加了“要旨”“伤寒读法”“伤寒方歌要旨”等相关内容;补入“六经提纲”部分内容;补入“伤寒方歌括解”概述及每条歌括下的歌括解,约4万余字。在“太阳上篇”中补入了“麻黄汤证”“传经”“坏入阳明火邪证”的歌括及歌括解;在“少阳下篇坏病”中补入了“少阳经下篇坏病解”;在“太阴全篇”中补入了“暴烦下利证”歌括及歌括解;在“少阴全篇”中补入了“少阴篇总结”歌括及歌括解。
“伤寒方歌括”是彭子益用圆运动理论来完美总结《伤寒论》学习方法及理解思路的一大力作,化繁为简,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伤寒论》的理解学习有着极强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在此补入了歌括解,对完善彭子益圆运动的伤寒理论体系有很大的帮助。在读完歌括解释后,我不禁拍案叫绝,感觉整个歌括的解释活泼而生动,一部立体的《伤寒论》思维在脑海中即刻成型,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的诊疗效率,对《伤寒论》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意有千意,理只一条,古中医理论是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王道。彭子益先生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面世,对中医理论的传承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出中医源头理论的出处,明确提出了生命运行与自然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天人一体及与人身自身生命个体运动客观规律的关系,以此说明了中国古文明与古中医文明源头的一致性与一体性。二是以阴阳五行的变化和十二经气的升降,着重以中气的旋转升降来明示中医理论的学习思路,把中医理论的气化原理与临床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结合,使得抽象的中医理论变得通俗、活泼,简明易懂,提高了学习中医的乐趣。三是坚持以《内经》和张仲景学术的古中医学术思想为指导来讲明学习中医的思路,用古中医升降气化理论来分析经方,研讨药性,对于中医理论的学习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四是坚持中医的实践属性,在书中多处记录了实践的案例以供后人学习,并且每有取得疗效的方法与思路“必告知众位同学”来共同验证,这种开放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践方法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对中医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彭子益先生的特殊经历成就了中医史上的一代宗师。他承黄元御学说,博览古今,敏锐地抓住了古中医复兴的根本所在,创立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古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彭子益先生找到了古中医传承断层的脉络,使原本复杂的中医理论变得简单易学,使中医学者破迷雾而识真医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精校版)的问世,必定给中医学子学习中医增加了一个捷径,深刻领会古中医传承的四个核心要素,即源头、思路、方法和实践,如能学而行之,必能体会到古中医的源头古老而清澈,古中医的思路清晰而永恒,古中医的方法简单而高效,古中医的实践多彩而充满哲理,古中医的将来必然更加辉煌。希望《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精校版)的出版能为中医人士更好地学习圆运动的古中医理论提供一定的帮助,能为古中医理论的全面发展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个人学识和精力有限,书中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张宗祥
书于济源市李可古中医学术思想研究院
庚子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