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头条号写了几十篇易学的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易经》,总结回顾一下,让大家一目了然地看懂《易经》的全貌。
什么是阴阳。阴阳不是气,不是物质,而是天地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年,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做钟摆运动一周。当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运动到北回归线,北半球从冬季到夏季,热能增加为阳,万物复苏而生长,阳主始。当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运动到南回归线,北半球从夏季到冬季,热能衰减为阴,万物成熟而寂灭,阴主成。一句话,阴阳就是天、地、月之间的能量交换,万物都被这一能量交换所主宰,故曰万物一太极,物物皆阴阳。
什么是八卦。就是一年周期内,能量交换运动的八个时间方位节点。它是以太阳升落的地理方位标注太阳的运动轨迹。以先天八卦图为例:
坤卦为北,夏季时,太阳运行在北半球,出于震方,没于艮方。当夏至日易经中的八卦是,太阳直射点运行至北回归线,到达最北边,此日一过,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
离卦为东,坎卦为西,春秋季,太阳升于离,落于坎,太阳的直射点在离卦坎卦连线区域,春分时向北运动,秋分时向南运动。
乾卦为南,冬季时,太阳运行在南半球,太阳升起兑卦方位,没于巽卦方位。当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运行至南回归线,即兑、巽连线,到达最南边,此日一过,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古人用这八个时间方位节点,标识天地能量交换模式的改变,这就是八卦。
阴阳周期。在远古十月太阳历时代,以火、木、火、土、金,划分能量交换模式周期。在观象授时时代,春夏秋冬四时周期,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以四象二十八星宿为天文基础,以东西时间方位的春分秋分为阴阳分界线。在测影授时时代,以冬至夏至作为阴阳分界线。
不管是十月太阳历,十二月月亮历,还是四象二十八星宿,都是以自然现象为标志物,是模糊的时间空间标志,只有圭表测影才能提供精准到日的时间空间授时标准,才能提供精准的东南西北方位。以上授时方式最后都统一到测影授时体系,这也是先、后天八卦图的区别。
这几个阴阳周期和历法,经常在易学著作中混用,导致了混乱矛盾,需明察。
方位阴阳。东边为日出月落的方位,东边为阳,西边为月出日落的方位,西边为阴。南边为太阳北行的起点,为阳,北边为太阳北行的终点,为阴。
方位阴阳的发展,变成了地理勘舆的二十四山。
黄道和白道。太阳每日的视运动积累到年形成的轨迹,为黄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视运动轨迹。月亮一月的视运动轨迹为白道。
三个坐标体系。以太阳周年视运动轨迹为基准点易经中的八卦是,以东南西北地平方位为基准点,以赤道为基准点。在易学著作中,三个坐标体系经常混用,导致了不少矛盾冲突的表述,这个需要细分。
易经,代表着中国祖先在不同时代对时间空间的不懈探索,是人类建立的第一个抽象的知识体系,是中华文明,也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更详细的解读,请参考本头条号其它文章。等以春秋古易释读的《周易》、《焦氏易林》出版,就可以揭开易经的面纱,窥其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