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而言,神秘的领域总是存在着的。
譬如易经。
初次读到易经的书,不是《周易》,而是一本残破的纸张泛黄的线装书《易经古筮》。现在连作者是谁都不记得了,实在是不应该。
初次接触的易经给我带来的体验不是惊喜,而是惶恐。宛如在漆黑的夜晚,置身于令人疑惧的奈何彼岸——这完全是一个陌生得让人窒息的领域。
那时候的我,痴迷的目光在繁体书写的故事中流连,企图找到一个古代文明之巅的出口。
尽管文字晦涩艰深,在一遍遍的摸索后,心里竟也漾起了一丝丝别样的涟漪。依稀踏上青石板桥,走过幽深古朴的梨花小巷,抚摸着那被悠悠岁月侵润腐蚀的断壁残垣。那浓得化不开的古典幽雅醇香如酒的远古气息,令人不觉间放缓了那在红尘中奔走的脚步,整个心灵也忽然沉寂下来,于无声处,仿佛完成了对古代易经这种神秘文化一种情感上的皈依。
穿过泥泞的沼泽小径,拂去历史的厚重尘埃。从易经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心灵的宇宙。在被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面前,我们所显露的,不只是有愚昧的稚嫩,有黎明前的黑暗,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与惶惑。也有生的喜悦,爱的挣扎,有诗的韵味,有漫天云霞,一抹微笑。有长河的奔涌,大地的磅礴,灿烂的日出。有日月星空的交响,有轰轰作响的来自远古的回声…
《易经》汇集无数至圣先贤的智慧之光,永远在我们的上空如晨星闪烁,撩人心魄,他牵引着我们的灵魂跋山涉水,上下求索,寻幽探秘,渐入佳境。
关于易经基础知识,这方面的介绍已经足够多了。但我以自己的学习历程来说明易经知识还可以更直白,更简单,让人一看就懂。当然了,这里只介绍入门基础的东西,离正式运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上面说了一些文绉绉的东西,下面该进入正题。
既然切入正题,我也就不装了,开始大白话。如果看完还不明白的话,赶紧撤吧,它与你无缘。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而万物生。
太极是个什么鬼?我们可以把太极想象成是一个宇宙。注意,宇宙有无限个,我们所处的宇宙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宇宙又是个什么鬼?宇代表时间,宙代表空间。宇宙就是时间与空间的组合。一个宇宙就是一个相对无穷、相对稳定的时空。
两仪呢?这就好理解了,大家应该看到过阴阳鱼吧?两仪就是阴阳,阴阳就是构成这个世界的最基本的元素。有着相应的最直接的符号,阴用- -(两根短线)表示,阳用—(长横线)表示。
为什么要这么画?太阳为阳为满用 — 表示
月亮为阴为缺用 - - 表示。
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四时春夏秋冬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同时四象也可以用
少阳:
老阳:
少阴:
老阴:
来表示 。
也可以用四行木火金水来表示。
这些概念在先秦以前就已经确立了。
四象生八卦:
八个卦怎么样才能记得更快更好呢?有口诀,上茅房的时候哼几次,连哼几次就会了。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坎中满,离中虚,兑上缺,巽下断。
怎么样,是不是很形象?
八卦而万物生:八卦相重,得到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包罗万象,可以任意推演一部部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一部部催人奋发的励志故事,一部部惨然无比的战争故事。只要你愿意,他也可以推演出一部部光头强的故事。
好了,六十四卦是哪些?你们确定需要背下来吗?其实,我也不会背,我能背的是以前以自己的方式编出来的口诀,这口诀只在六爻实战中才有大用,为了不使个别对易学有强烈好奇心的帅哥美女失望,我把南宋大儒朱熹同志的歌诀抄下来: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望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升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谦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至此,易经六十四卦卦名齐了。六十四卦卦辞,以及三百八十四爻及其爻辞,再加上统领诸卦的乾卦用九爻辞,坤卦用六爻词,共三百八十六条爻辞。
卦名,我们好理解,起一个挂总得有个名字吧?难不成一个卦六个爻,我们要一个爻一个爻的读出来?
卦辞爻辞这么多,干什么用呢?
其实卦辞、爻辞是针对卦及爻所作的精神内涵的注释。断卦时,照着卦辞爻辞来读就行了。
易经里的卦辞、爻辞,很多都是殷周时期的史事记录易经大衍筮法app,也就是筮官占筮后记录下来的应验内容。还有的卦辞、爻辞是受巫术文化中的卜占、鸟占、声占及其它事物占卜后得出来的应验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有些卦仅用卦名、卦辞、爻辞无法解释的情况。不要紧,还有卦象可以进行解读,可以解读的不仅有本卦,还有变卦以及表示中间过程的互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总有一种适合你。
接下来就有人会问,怎么样才能得到一个卦?
如果是现代人,那就简单了,得到卦的方式有好几种,真的不要太简单。
但古人可没现代这般洒脱易经大衍筮法app,在他们开始发现如何用箸草起卦之前,是经过了漫长的物占过程的,那种物占与易经起卦是完全两码事。物占是非常纯粹的巫术文化,非常巫,有时伴随着血腥,如龟卜,场面有些血腥,我就不加以描述了。
蓍草占筮也叫大衍筮法,说到大衍筮法,可能有不少人听说过,这是最早最原始的筮法起卦方式。
年轻时习易,我就是从山上弄了50根茅草。用剪刀剪去两头,使之一样长短,于闲暇时间,揲(die二声)茅玩卦。
在正式介绍大衍筮法之前,先上三段古文。引自于《周易》大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e四声)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我的天,大衍筮法,三演十八变啊!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晕?当初我也晕,比坐车还晕。
正式揲筮,大衍之数五十,上面不是说五十有五吗?还有个五去哪啦?易界千年以来众说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反正我们起卦是为了实用的,考古的事我们就别管了。一个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河图五为中宫,就让五呆在那儿吧。
大衍之数五十,挂一以象太极,从五十根茅草(这么庄重的场合居然用茅草,好像不适当,但我那时没想那么多,就当是仙茅好了)中任意拿出一根,挂到墙上,象征着太极,不管它了。
还剩下四十九根仙茅,任意分成两份,分握两手(注意,一定要任意分,占筮讲求的一个最高境界就是心诚则灵,不存杂念),左手象征天道,右手象征地道,假设我们现在将仙茅任意分为左手25与右手24两份,那么现在这个过程就可以描述如下:
50-1=49,抽出的这个1挂到墙上去了(象征太极,不管它了)。
49=左手25+右手24。
再从右手所握的仙茅中任意抽出1根,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人道,这样我们双手所持的仙茅,分为三部分:左手天道,右手地道,中夹人道,也就是道中人所说的天地人三才。
揲筮到这个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49=左手天道25,左手人道1,右手地道23。
接下来就是数钱的动作,先把右手的仙茅放到桌上,好腾出右手来数钱,不对,数仙茅,怎么数呢?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上面这句话教导我们数仙茅时,先用右手数左手的仙茅,四根为一组,每数完一组就放在桌上,数到不超过四根为止。同理,再腾出左手数右手中的仙茅,同样数到不超过四根为止。注意,在此过程中,代表人道的那一根不参与洗钱动作。数完双手的天道地道仙茅,便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形:由于以四为一组来数,所以每只手里都会有剩余的仙茅,共有四种情况:或余1,或余2,或余3,或余4,大于四是不可能了。所以现在的揲筮过程可以如下进行描述:
左手天道25=(4×6)+1(余数)。
右手地道23=(4×5)+3(余数)。
也就是左手余一根,右手余三根。
“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
接下来把左手剩余的仙茅夹在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这余数就象征着阴历闰月,称为“归奇于扐以象闰”。
古代历法规定五年之内有两次闰月,所以说:“五岁再闰”。
同时把右手中剩余的仙茅夹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其余数也象征闰月,称为:“故再扐而后卦”。
现在揲筮的结果可如下表示:
演算到这个时候,左手天道余1根,右手地道必余3根。这个结果是基于上面的任意分左手25,右手24而得出来的。
实际上,我们揲筮时任意分仙茅的数目会出现若干种情形,相对得出的结果自热也就不一样。
这些情况会出现以下四种结果,分别是:①如果左手余1根,则右手必余3根(本例即是如此);②如果左手余2根,右手必余2根;③如果左手余3根,右手必余1根;④如果左手余4根,右手必余4根。只有这四种结果出现,不会出现第五种结果。由于四根一组数仙茅,导致左右手余数之和只有两种可能性:A 四,B八,没有其他可能性。
因此,天道(左手)+地道(右手)=4根或8根
再加上一直不动的人道1根,总数就成了5根或9根。
至此三演十八变的第一变总算完成。
继续我们的大衍筮法行程第二变。
其实步骤和前面一样,完全一样,只是数目有了变化。
因为前面的总数是49,减去第一变得出的结果:5或者9。
第二变的总数就成了49-5或49-9两种情况。
从上我们得知,我们手中的仙茅不是44根就是40根,此时再随意分成左右手两份,象征天道地道,从右手拿出一根置于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人道。(在这个过程要注意的是,有的易书作者,在写这一段会出现错误,在第二变中,会拿出一根挂到墙上,这是不合易理的。从开始揲筮之时,你不是已经挂了1根到墙上去了吗?这1根就象征着太极,它在墙上默默地看着你是如何流着泪揲完这三演十八变呢,只要你不放弃整个揲筮过程,这个太极就不会下班,它就得呆在墙上,哪怕它不乐意,这是它的职责。
再接第二变,开始数仙茅了,依旧同上四个一组,数完双手上的仙茅后,这时会出现如下四种情况:①如左手余1根,右手必余2根;②左手余2根,右手必余1根;③左手余3根,右手必余4根;④左手余4根,右手必余3根。这时左右手余数总和为3或7,再加上人道那1根,就成了4根或8根。
这就是第二步推演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大衍筮法的第三变,揲筮过程与前面二变完全相同,只有仙茅总数的不同。
到了第三变,仙茅总数为:40-4或40-8,得二种结果36、32;或:44-4或44-8,得二种结果40、36。
因36重复,故此时第三变可供揲筮的仙茅总数为40、36、32三种结果。
重复上面的操作后,必会得出四种结果,即所剩总数有四种情况:A.36 B.32 C.28 D.24。
而其余数与人道相加之和亦为4或8。
如此则一卦之初爻就出现了。
三变成一爻,六爻需要经历十八变,大衍筮法作为易经最原始最古老的起卦方法,诚然有许多优点,但繁复的演算方式令人头晕目眩,容易令人身心疲惫。
重复十八变后,我们将会得到十八个筮数,从一变逐步到十八变,三变决定一个爻,十八变共决定了六个爻。
那么这六个爻的阴阳是如何确定的呢?从上面推演的筮数我们知道,不管怎么变,最后出现的筮数结果,只有四个可能:A.5、B.9、C.4、D.8。
将这四个筮数进行组合,每三个一组。(因为三个数决定一个爻)。
三个筮数如何定阴阳呢?我们规定9、8为多,5、4为少。这四个筮数之间任意三个筮数加以排列组合后可得到如下四组数群A、B、C、D。
A:9 8 4、9 4 8、4 9 8、5 8 9、5 9 8、5 8 8、8 5 8……
在这里,每个数群的排列次序与我们要得到的结论无关,只看多少。A数群中,每一个小数群总是呈现一种“二多一少”的情形,我们称之为少阳,是阳爻,记作:—
B:5 4 8、5 8 4、9 4 4、4 9 4、4 4 9、8 4 4、4 5 9……
不用看排列次序,只看多少。B数群中,小数群总是呈现出一种“二少一多”的情形,我们称之为少阴,是阴爻,记作:- -
C:5 4 4、4 5 4、4 4 5。
不用看排列次序,只看多少,C数群中,小数群总是呈现出一种三少的情形,我们称之为老阳,是阳爻,但发动了,我们称之为动爻,记作:— o 或o — (o代表发动)。
D:9 8 8、8 9 8、8 8 9。
D数群中的小数群总是呈现出一种三多的情形,我们称之为老阴,是阴爻,但发动了,我们称之为动爻。记作: x- - 或 - -x (x代表发动)。
知道了这些,现在我们可以具体的来排卦了。
假如一个卦已经推演出来,其六个爻筮数如下:
上爻:5、8、4 二少一多,少阴:- - (十六至十八变)
五爻:5、8、8 二多一少,少阳:— (十三至十五变)
四爻:9、4、8 二多一少,少阳:— (十至十二变)
三爻:9、8、8 三多,老阴:x - - (七至九变)
二爻:9、8、4 二多一少,少阳:— (四至六变)
初爻:5、4、4 三少,老阳:o— (一至三变)
这样我们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卦:
其中初爻,三爻发动,变成相反的爻。
对于大衍筮法,我们了解即可。现当代可以说已经没人用这种方法起卦了。易经追求简易、变易、不易三重境界,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简易就是古往今来易学之士追求的最高境界。揲筮法到了汉朝,就被改良后的简易揲筮法替代,限于篇幅,此处我就不加以介绍了。
而到了北宋邵康节同志这儿,他发明了一种简单的时空卦起法,据说是因为观赏梅花时触发灵感,故世人又称邵同志的易占为梅花易。
梅花易与改良后的大衍筮法起卦有一个好处,就是永远不存在静卦,有且只有一个动爻。在预测人事物时,简洁明了,不像大衍筮法,可能是静卦,也有可能是动卦,有可能一爻动,称为“独发”,可能多爻动,称为“多发”,甚至六爻皆动,称为“尽发”。
一卦多动,就算是专业的易学研究人员,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解卦的难度陡增,换谁也不喜欢这种卦。
然而我们要知道,古人费尽心思搞出来如此繁杂的大衍筮法,绝不是用来哗众取宠、附庸风雅的。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人世间的吉凶成败,有时候比人眼所看到的要复杂得多,而这些复杂的人事象仅凭一个动爻是无法分析出来的。人为规定有且仅有一个动爻的六爻卦,在现实生活中明显不够用,也无法适应。
这个世界有着平湖秋月的宁静,也有惊涛骇浪的汹涌;有着一泻千里的奔放,也有流水落花的无情;有着气吞万里的豪情,也有着血染沙场的壮烈;有着尔虞我诈的丑陋,也有花前月下的温柔……
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搏如雄鹰,惊若奔雷,崩若地震……
故爻有静,爻有变,从不变到有变,到多变甚至尽变,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解释现实生活中千变万化的人事物的运动状况,或许这也应该是易经最本质、最自然的体现。
上面我讲了大衍筮法,因为过于复杂,在汉朝以后渐渐消失,取而代之以改良后的简易揲蓍法及梅花易数法,但后两者也因为动爻的局限性,一直以来都没能成为六爻大宗之法。
真正成为易经六爻大宗之法的是汉代京房创立的铜钱摇卦法。铜钱摇卦法,用三枚铜钱摇一次,即得一个爻,六次而成六爻。摇六次就可以得到一个卦象,有可能是静卦,也有可能是动卦,从初爻动到上爻动,甚至多爻竞发,六爻尽发都有可能,完全符合现实生活中人或事物在自然环境及时空环境中的种种状态。
详细或简单的介绍了易经起卦方法,接下来就要对卦进行解说了。解卦之前,我们还要明白一些易经中的基本点。
比如卦象,八个经卦代表什么?不是说八卦类万物吗,怎么类?
请看下面的演绎类象:
乾:天,刚健,马,首脑,首领,首都,西北,政府,公门,主管,头,首,金,父亲,开门……
坤:大地,柔顺,牛,腹,西南,平原,死门,胃,脾……
震:动,足,龙,长男,东,伤门,肝,命门,直……
巽:进入,风,长女,股,胆,弯曲,尼僧,佛道,杜门……
坎:陷,坑,困难,血,中男,猪,耳,水池,休门……
离:丽,雉,目,中女,心脏,光明,景门……
艮:静止,牛,狗,少男,石头,坟包,生门……
兑:愉悦,口,少女,说,语言,争吵,惊门,羊,肺……
八卦类象很多,各位若有兴趣自行百度。
重要的概念来了。
什么是先天八卦,什么是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相传是伏羲氏所创,此说现在已基本证明是不确信的。
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或周公,现在也存在争论。
谁发明的?现在看来不是很重要的问题,那是考古学家们的事。
我们只关注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是怎么排的,它的方位是什么,它的数又是什么。
关于先天八卦,有一个定位口诀: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先天数: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注意,在易经卦中我们只采用先天八卦数,如简易揲筮法及梅花易数法起卦均用先天卦数,先天方位不论。
关于后天八卦,有一个定位口诀: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戴九为离卦,履一为坎卦,左三为震卦,右七为兑卦,右肩为坤卦,左肩为巽卦,左足为艮卦,右足为乾卦。
文王八卦方位(后天八卦图)
注意,在易经卦中,我们只采用后天八卦图,也就是方位,一般不用后天数,后天数主要用于玄空风水,奇门遁甲。
现在举例简单说说八卦究竟是怎么分析的。
还是用上面那个卦例:兑为泽 变 泽风大过
先看卦名,兑为泽,泽表示有水的地方,但水不多,如沼泽。有时可理解成干涸的湖面或水面,兑的象意又为少女,又为喜乐,是不是说明少女心情愉悦,面带微笑,当她行走在干涸的水面时,突然脚下的泽变成了灌木丛生的荒凉之所(比如寺庙,小屋)。下卦兑变为巽卦,她还能高兴吗?大过表示不合时宜,不恰当。
读卦辞的话,先看泽卦卦辞,后看大过卦辞。
泽卦卦辞:兑,亨,利贞。译卦:兑,喜悦,亨通,正道有利,吉。
大过卦辞: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译卦:如果不能遵守正道,则会有危险,如依正道而行,所行之事,必有利,吉。
看完卦辞,再看爻辞,一般只看动爻爻辞。
泽卦初九(初爻):和兑,吉。译:保持温和愉悦的态度才能带来吉利。
泽卦六三(三爻):来兑,凶。译:由于自己行为过于极端而带来不吉。
如果这卦是测某物有多少,则用主卦兑的数目来表示。兑为2,则数目为2,上下相加则为4。
测方位:则在西方。
古人看爻位,还有得位与失位之说。如泽卦,二爻为阳,因二属阴位,则阳爻居二爻为失位。上爻为阴,因上爻属阴位,则阴爻居上爻为得位。
关于易经六爻的概念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