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老师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构导图

此内容为潘毅老师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文稿,手工整理仅供学习使用,请勿商用,侵删。

文末为手工整理课程结构导图。

-----------------------------------------------------------------------------------------------------

好,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首先是绪论,那么绪论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四个问题:

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了解了这两个之后才回到我们这个学科本身)

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是怎样的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语录,它大概讲的什么内容)

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然后在绪论里面,其实它主要交代其实是后面两个,中医学的发展的缘由,你把它理解成为简史也行)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但是这部分首先要说清楚,你们会有一门医史课,医史课专门讲中国医学史。那么我这里因为是中医学的第一门学科,所以就顺带简略的告诉你们中国医学到底怎么发展的,相当于医史的浓缩版。因为有了医史,所以我不可能展开的太多,让你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

然后,绪论的重心其实是最后一点——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但是由于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需要一些知识铺垫才讲得清楚。所以我可能不放在绪论讲。放到哪里讲呢?可能讲完哲学内容,再倒回头讲中医学的特点,比较容易理解。

还有一个就是我上课的习惯,能按书本顺序我就按书本顺序,但假如我觉得书本顺序好像有点难易度颠倒了,那我就按照先易后难,先做铺垫,再讲相关内容。所以有时某些章节的内容会有些小的颠倒在顺序上,但这种情况不多。

好,学中医,首先先了解什么是中医学。关于中医学,书本里面有概念。但我不太满意。所以我把它改成了这样。

中医学:

是发祥于中国古代,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中医学,首先是发祥于中国古代。那么这里其实上是有两个观念了,一个是地域观念,中国的。第二个是:起源于中国古代。但是假如以这两个作为中医的定位,好像是不太完整。一个变成了时间医学,一个变成了地域医学。我觉得都不到点。所以加了一句: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其实,更准确的说,我个人认为,中医学本质上是文化医学。所以,这里就出来一个问题。中医学,好学不好学?

这样说吧,这四个字,易学难精。为什么说易学呢?我讲的易学是,从学会书本内容的角度看,从考试的角度看,至少中医学不会比西医学难。为什么难精呢?出来的问题就是在那两个字,文化。你想想,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学了多少中国文化?其实不多。你别以为你学了中文就是中国文化。其实这个可以回溯一下,上个世纪初,科学民主这些观念带了进来,这是一个进步。然后中国从原来的文言,变白话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也是一个进步。还有一个,打倒孔家店。这就不好直说了,现在孔子像重新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好的东西是打而不倒的。

所以这里不见的是没有复兴?的影响。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好像有点民族虚无主义的感觉。凡是原来民族的国学的好像都有点被虚化了,泛化了。什么叫虚无呢?现在有一个词,更传奇,更传神。就是,浮云。把民族的原来国学的东西,几乎当作了浮云。问题你想想,中国之所以叫中国,是因为中国文化。你本身中国文化的根都没了,那么你说在这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呢?其他学科我没发言权,我觉得中医多少是受影响。你想想,中医主干内容其实是发祥在古代,那么你现代人要看中医书,好了,我们现在教材是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有没有好处呢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语录,我觉得有好处,客观化,系统化,条理化,容易学。但是你注意,任何翻译,都会带来信息的丢失。 所以实际上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医教材,不太是原汁原味的。尽管好学,但是等你学完这五年,你要往纵深发展,想学的好一点,你还是要回到古代的原著本身。但问题是,白话文之后我们读古著的能力是下降了。另外一个,中医学是文化医学。那么它对古代文化的背景的知识要求是相对高的。但是,我们从下受过的教育,学会了中文,古文可能读了几首诗,几首词,几篇散文,领略一下古代语境,但是古代文化背景知识几乎等于0。这种情况下学中医,是有点难。我讲的难,就是刚刚讲“难精”的那个难。所以这提示你们,学完教材还不够,你要深化,回到古代的那些原著。

接下来,在文化基础上,中医学有什么特点呢?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这么一门学科,或者是科学。好,到这里碰到几个陌生的名词,一个是“整体观念”,一个是“辩证论治”。这两个恰好就是我刚才讲的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这两个内容,我们放到后面,讲完哲学再回头看。但是我现在可以略略点一下,什么叫“整体观念”。

实际上,中医根西医很不一样。西医看人,其实把人缩小来看。怎么缩小呢,看微观。中医看人,把人放大来看。怎么看,看整体。比如说你局部有病,它怎么看呢,它除了关注你局部的病之外,他会把这个病放到整体,你在整体中处在什么状况,还不够,因为人在天地之中是天地整体之一,还要把人放到天地自然这个整体里面去考察。

你怎么考察法?比如说天地自然,最容易理解就是两个观念,时空。时间,春夏秋冬,昼夜晨昏。比如说,我有一个病,你现在发病是在夏天还是冬天还是春天还是秋天。在这个时间背景上是不一样的。再缩小在一天,昼夜晨昏。比如说你发热,你是上午发热高,还是下午发热高。在中医是有看法的,不同。

还有一个地理环境,中国那么大,东南西北,你说一个发热病人,他在南方发热跟在北方发热,先不说什么,起码温度就不一样。那么这种也是影响因素,中医学也要参照这种因素。这就是整体观念。当然,展开它还有更丰富的内容。

另外一个,辩证论治。你说它为什么不叫辨病论治,我们知道西医是治病的,中医治不治病呢?中医也治病。但是中医治病之余,他的眼光的着眼点,更多是落实到那个症,你说这个症是什么东西,现在展开还是有点难度,放到后面。但我现在只是,略略提一下。大概是这样,它把一个病,分成很多个雅型?那我举个最简单的可能大家都熟悉的,感冒。感冒是个病,但你到医院去看病,中医不满足于感冒这个症状,他肯定给你分,你是风寒还是风热。还是风寒加湿。至少可能三…三个病人可能出现三种状态。你都叫感冒,但这三种状态,中医的治法是不一样的。讲白了就是在同一个基础上,中医还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好下来,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经络是现代医学没有的。我们讲到经络那一章节再证明它有跟没有。还有一个脏腑。脏腑大家都学过,中学都学过生理卫生,应该不会生。大家注意,中医的心肝脾肺肾跟西医的心肝脾肺肾同龄,在内涵上有同有异,不完全一样。你说不完全一样,谁更正确一点?其实不容易下这个结论,因为各自体系不同,你只能说,各自放到自己体系内,是正确的,但是你用一个体系来衡量另一个体系,应该说不一样。我觉得不存在这种标准,用西医衡量中医或者用中医衡量西医。就好像你爬山一样,你走你的大道,我走我的羊肠小道。各自都能达到山顶,但是沿途的景观是不一样的。你不能说你看见的那个景观是对的,我看见的是不对的。各看各的,各有所得,但是毕竟在同一座山,所以很多景观是相同的,但是有看到有不一样东西,不奇怪。因为刚才讲过方法学上,中医是放大来看,西医是缩小来看,肯定有不一样。下来,归根到底,他是研究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其实后面这句话放到任何医学都行。西医可以用这句话,中医可以用这句话,西藏医可以用这句话。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比重不同。我感觉是这样,西医可能放到疾病的比重更高。中医恐怕是生命健康疾病的比重相对均衡一点。你看呢很简单,现在社会上,最近几年很时兴养生,但你看养生书基本是中医的,所谓养生不是针对疾病的,是针对胃病状态,针对的是生命状态健康状态。我不能说西医不针对它,但是好像他的操作的针对性,或是专门性,好像没有像中医这种成规律成套路,那么容易讲,那么容易操作。所以中医在这边应该是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在里面。

接下来就是我这门学科的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了四大板块,核心板块应该是中间那两个: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包括了我们书本的哪些章节咧,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那几章是属于这个板块的。然后第三个,中医对疾病的认识,那么这个板块包括了病因,发病,病机。然后最后一个板块,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这是对应最后一章防治原则。问题就还有前面那个,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你说干嘛的,它是梳理工具。就是用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方法,把医学经验,讲的白一点就是捆绑起来黏合起来,讲的好听一点是组合起来,使它系统化条理化客观化,容易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有一个不好学的地方,不是体现在知识点,知识点是容易记的,体现在哪里咧,观念的认同,就我刚才讲的,文化的问题。你想想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从高中到初中,受的是西方式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所以叫你学什么数学化学物理,甚至现代医学,一点都不困难。为什么呢,你剩下只是知识记不记得住,你没有观念冲突的问题。那问题你现在学的是中医学,我们的国学根基又不够,古人怎么思考的,比如说很原汁原味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反而没学会,现在我告诉你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那我们中国人反而不适应了。所以这么多年来的国学教育,成功不成功,你们自己评价。所以这几年,民间国学热,其实我觉得也是对这种教学方式的一种反弹。是哇,你本来我们好东西没教会,让我们民间自发,让什么百家讲坛,所以很多人对百家讲坛有议论,说讲的东西浅了。我觉得再浅,起码它是普及了。是哇,你说里面专业性不够,人家主要太专业的东西留给专业人士研究的,是哇老百姓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理念,我觉得这也挺好的。

好,这门学科,所以要注意的是,但是你说,我现在硬要你扭转思维方式跟观念,一下子就说中医很科学,我没有这个奢望。我只要求你听我讲,然后在这过程中慢慢适应这种思维方式,然后慢慢从不习惯到习惯,慢慢接受。因为假如我一开始跟你讲什么提高学习兴趣,那是正确的废话,讲了等于没讲。你学的有兴趣自然有兴趣,你学的没兴趣自然没兴趣,不会因为我跟你讲了这句话自然来兴趣。

下来,有什么参考书,我只建议两本,第一,跟这本教材配套的有一本题库,新华书店有的卖,主编一样的,就是跟这本教材一样的题库,你注意啊,不意味着考试按题库来,只是你有这本题库你在做,在做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现你的学习漏洞,而且肯定做好过不做,因为他的题量很大。铺天盖地的,那你做会了基本上这本书也吃透了百分之八九十了,起码在知识点角度,你说观念有没有吃透呢,那下回分解。

还有一本是辞典,我觉得这是工具书。辞典,有钱的你就《中医学大辞典》,没钱的《中医学小辞典》,这是工具书,所以有会更好。那么另外还需要看什么书,我暂时不推荐,为什么很多很急,比如说我是不是现在开始读《黄帝内经》开始读《伤寒论》,你有空余时间你读书读得来觉得游刃有余,你去读他们读这些书我不反对。但是我建议,迟一点吧,迟个一年半载的,为什么呢,你现在中医的基本知识一点没有,你现在就去读《黄帝内经》读《伤寒论》,你可能花了五十分钟,不知读了什么东西。但假如你一两年之后,你具备基础知识了,你再去读到五分钟你读通了,那你现在那么快读,有点划不来。但是你说,哎我水准比较高,愿意读那就读吧,可以的。

另外一个就是教材里面出现比较多的条文,大部分是来源于《黄帝内经》,我们怎么处理的咧,其实它条文的引出目的是说明主要内容,我们的任务是交代主要内容,你听明白就行了。条文除非老师上课刻意讲的,那有要求,不刻意讲的,一般没要求,那你说我们会不会错过条文没机会读,不会,以后专门开《黄帝内经》《伤寒论》,这种课,专门开。所以这个先讲清楚。

下来是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我这里打出来两块,其实蓝色那块是教科书的,而下面这个板块是另外再归纳。我觉得上面那种教科书的有点点累赘。那么我就按下面的讲。

首先中医学是自然科学,具有自然科学跟社会科学的交叉性。好,首先搞清楚什么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什么呢,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发展规律跟本质的学科。为什么说中医是自然科学呢,中医研究的是人,人是物质性的,刚才还讲的,中医把人放到天地自然去,天地自然还是物质性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中医首先是自然科学,再下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讲的是,社会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你说为什么跟中医挂上钩呢,人是有社会性的,你跟其他的物理化学不一样啵,医学研究的是人,所以肯定或多或少都带有社会性。其西医学,能不能这样讲呢,我觉得可以,因为西医学研究的还是人,你比如说人有心理,你注意现在心理学他的划分是划分到社会科学的,不是划分到自然科学的。那么人有心理,不可避免带有社会科学的痕迹,但是在中医这里还多了一块,哲学。你们以前学的自然科学,有没有哲学背景呢,有,但是那个哲学背景往往是隐在背后,没有浮出台面,但中医学的哲学东西作为背景,他隐在背后有,但浮出台面也有,那么中医学的哲学内容,换句话比其他自然科学就明显很多,因为他浮出来了。其他自然科学没浮出来,你就当作纯自然科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医学的社会科学的比重,比一般自然科学要大,比西医学也大。你说怎么个比重,不好说吧,我估计在七三左右,但是这个不作准,你只能说大概衡量。

所以这里就出来一个问题,现在社会经常有个议论,中医科学不科学,因为我现在先告诉你科学,没意思,我们要学到差不多有中医背景知识的时候,才慢慢做个评述。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所有说中医不科学的,基本上是用纯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中医。而且纯自然科学之中,其实纯自然科学之中还分系统科学,还原分析科学,它还用的是更狭义的还原分析科学来衡量中医。问题是我中医从来没说过我是纯自然科学,我带有社会科学的东西在里面,你用一个纯自然科学小分支的标准来衡量我,只能说你那个标准搞错了,不是我有错。

下来,中医是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双重性。

什么叫基础学科。基础学科很简单,回答的是三个字的内容:为什么,那就是基础学科。寻找各种问题的为什么。

应用科学也是三个字:怎么办。碰到问题了我怎么解决,这就是应用科学。

你说中医学两个都有,哪个比重更大?应用。但你说西医学哪个比重更大,我感觉可能是基础,你那西医学是实验科学,他很多东西是从实验过来,然后做出某种倾向性的东西形成假说,可能同时有很多种假说,把这种假说筛选一遍,哪种在目前最有说服力,就把它相对肯定下来上升为理论,再过一段时间发现可能有问题啦,新的假说又出来啦。然后这种东西成熟啦,再放到临床去用。所以我感觉他的基础学科的比重更大一点。

中医学,实际上是从临床实践而来,先有医学经验,然后再进行理论组合,组合的成果,就是我们这本书。中医基础理论。但是你明显可以看出来,跟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对等的西医有什么科目呢,讲起来就多了。现在你们学的解剖,生理,病理,组织胚胎,微生物,寄生虫等等等等,他一大堆这种基础学科,我们只有一本书,中医基础理论。

你说你这么一本书你能承载这么厚重的临床的东西啊?我个人感觉略显单薄了一点点。但是也不能说他不够用。为什么呢,这里出来一个问题。我们经常说两个字,道理。有没有区别,道是什么?你能不能用现代语言表达一下?大概是什么意思?凭感觉,规律?理呢?理不是规律,道有点意思,假如说道,道这个字其实很难解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讲的清楚 的不是道。但问题是,就算讲不清楚,那么讲个七八分总可以吧。那“道”其实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本质,天地自然的本质是什么。另外一个是规律,天地自然的规律是什么。那么理是什么呢,理其实讲的是具体的东西。具体理,比如说,西医的某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它有什么作用,那么这个具体的东西叫做理。经常听到一些不懂中医的人说中医不讲理,其实中医讲,问题中医是道理并在一起的。跟西医不一样,跟现代科学不一样,现代自然科学讲的是很具体的理,中医怎么回事呢,以天道推人道。它大概是先寻找天地自然的规律,天地自然的规律找到啦,然后按照大规律再推出小规律,小规律服从大规律,所以他的理是服从于道的。那么换句话,我们中医是论道之学,所以说中医学,我们经常说:医学,医技(术),医道。其实有层次之差,中医学严格意义上是属于医道范畴,医道可以统医学跟医技医术,但是我们现在一般叫做医学。实际上这种称呼法有点是降格。你说西医学是什么呢,西医学就是医学,你不能说它层次低啊,因为西方人本质上没有求道的欲望,我不求,我求的就是理。中国人本质上有求道的欲望。我们经常有东西起的名字不太好,比如说武术,人家空手啊跆拳啊都叫道,你这么博大精深的东西你叫做术,你怎么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名字都没搞好。你把这里叫武道,多大气,包罗万象,其实也担得起这个称呼。所以,我们的内容少,其实并不少,所以很多人知道学中医要讲究悟性什么叫悟性,其实就这样,大规律告诉你了,小的东西自己给我推吧,不需要事无巨细全部告诉你,全部告诉你了那不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但是事无巨细全部告诉你,那是西方人的思维模式。

但问题是我们现在很习惯西方人的那种思维模式,觉得只有这样我才能明白,这个慢慢习惯。

再来,东方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就我刚才讲的,中医学本质上是个文化医学。

下课休息。

语录中医理论经典基础是什么_中医基础理论精彩警句摘抄_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语录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语录_中医基础理论精彩警句摘抄_语录中医理论经典基础是什么

中医基础理论精彩警句摘抄_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语录_语录中医理论经典基础是什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