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道家文化,
传承道家内修丹法!
在尘世中生活,
在生活中修行!
本公众号【宁静致远堂】旨在传播中华道家养生方面的有关知识,普及道家内丹修炼的基本常识,其中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对于公众号里的文章,欢迎转载,反对剽窃!剽窃可耻!
内丹学是唐宋以来道教理论和实践的重心。从内丹钟吕道派开始,由于传承、修行方法等的差异,历史上陆续出现了金丹南宗、北宗(全真教)、中派、东派、西派等主要流派。其中,对于中派的认识,一般认为始于元代的李道纯,因中派以“守中”为根本,有别于其他丹派,所以以“中”命名。后人也将明尹真人弟子、清闵一得、黄元吉等归入中派。该派与其他各派的流传不同,既没有立宗也没有专门的法脉传承,只是将那些丹法上遵循“致中和”、“守中”的丹家们归入一门。
在闵一得之前,人们对于“中派”的理解较为模糊,常常认为其所言的“守中”语焉不详或玄虚异常。直至闵一得将内丹“中黄直透”之法形诸于文字,以气行中道为特色,才真正奠定了中派的丹法基础。“中黄直透”主要涉及“药物”(精气)运行的通道。通道的问题一直备受丹家的关注。在丹书中所载共有三条:赤道、黑道、黄道。赤道、黑道即任督二脉,其为小周天的主要运行路线,是内丹的基本通道之一。张伯端在《悟真篇·序》中也曾经提及,“夫金液还丹者,则难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超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1]可见,黄道的地位至为重要。有些丹家也将任督二脉视为黄道,取其周天之意。但是,真正的黄道在丹经中却作为“天机”常常“神龙不见首尾”。虽然在各类丹经中有零星的透露,或在诗句中偶有提及,以目前资料所及,对于它的介绍唯有在闵一得的《泄天机》中所论最详,兹收录于下:
丹家理气,原有三道,曰赤、曰黑、曰黄。赤乃任脉,道在前,心气所由之路。心色赤,故曰赤道。而赤性炎上,法必制之使降,则心凉而肾暖;黑乃督脉,道在后,肾气所由之路。肾色黑,故曰黑道。而黑性润下,法必制之使升,则髓运而神安。原斯二道,精气所由出,人物类以生存者,法故标曰人道,丹家医家详述如此。黄乃黄中,道介赤黑中缝,位在脊前心后,而德统二气为阖辟中主,境则极虚而寂。故所经驻,只容先天,凡夫仙胎之结之圆皆在斯境。虽有三田之别,实则一贯。法故标曰仙道,然为先哲宝秘。故尔丹书充栋,鲜敢备之。周秦迄明,法皆口授,而受必三更盟授。先师太虚翁曰:“授而笔之书者,始自蓬头尹氏”......。[2]
内丹学中的黄道与印度瑜伽和藏密中的虚中脉有着某种必然的对应关系。它起自海底(阴跷),上经下丹田(水轮、日轮)——中丹田(火轮)……(风轮)———上丹田(月轮),至百会(顶轮),海底至顶门一线的黄道包含了内丹学中的三丹田,也包括了瑜伽和密宗的中脉七轮。这条通道位于脊椎和心的中间,没有相应的器官和组织,乃是一条虚通道。只有打通其中的一部分,才能感觉到它的真实存在。但公开如闵一得,也仍只是点到为止。他虽然指出了黄道的位置,并提出三丹田统归黄道的主张,可如何“直透”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因此,“中黄直透”之法一直是内丹学中的大秘密和大疑惑,虽有口授却无文字的资料和依据。
在内丹学历史上,从《周易参同契》开始,逐渐以《周易》为基本框架,以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和符号为诠释模式和系统语言,建立了独立完整的解释系统。《周易·系辞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类小序》补充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3)文中所谓的“方外之炉火”,则是指内外丹修炼过程中火候的控制。《周易参同契》则说:“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从乾坤二卦入,便可以了解周易所包含的内丹精髓。下面就尝试着以乾坤二卦及其变卦为基本线索,将丹经中千百年来只闻其名、不见其详的“中黄直透”之法的详细内容予以披露,从中可以大致了解其基本思路和原则。
在具体解说之前,需要了解乾、坤在内丹学中特殊的象征意义。乾为天,为体,表性(来自天),表元神,为先天,为宇宙的自然属性,其无为空虚。它是生命能量的核心,其至刚至阳,元亨利贞;坤为地,为用,表识神,或表命,为后天,为三维时空中的有形存在,有为实在,生生不息。它是生命的载体,其纯阴柔顺,安贞之吉。
《乾》:元亨利贞。[4]
《彖》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乾》卦象征着天,天有纯阳之性,以阳气滋生万物,所以原始、亨通,能使物性各得其利,贞正坚固。天德阳刚,乾象光明,当六爻成就,提升统御着黄道六个点位的能量(阳)于天门。庶物,即人身。阳神出离身体,则一切皆将归于宁寂。《象》所言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表明的是一种原则和态度,就是追求乾道光明之君子,当如天一样刚健,自强不息,不断积累生命能量。
《坤》卦象征地,原始亨通,识神像雌马一样守持正固是有利的。坤德在于柔顺、安静,所以识神应柔静。西南为腹、为丹田,阳气生发之地,阴得阳为朋,识神应“西南行”,静守丹田,而不应抢占东北(心、脑)。阴得阳而有常,将所有的能量转化为光。《象》中所言“厚德载物”,表明君子应效法大地厚实和顺之象,才能承载包含积蓄能量。
乾为性,坤为命。性为初始,命为生成。性命相合,万物资生;元神为主,识神居次。地德服从于天德,并以返天为归宿,这些是内丹修炼的基本原则。
下面将乾、坤卦六爻和其用九、用六与黄道中重要点位的对应关系做一简要说明:
用九 顶 门 用六
上九 上丹田 上六
九五 六五
九四 中丹田 六四
九三 六三
九二 下丹田 六二
初九 海底 初六
乾卦 黄道 坤卦
(一)初爻
《乾》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文言》释“潜龙勿用”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乾》一爻变为《姤》:女壮,勿用取女。《姤》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坤》一爻变为《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返)。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复》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在内丹学中,龙为阳气,喻生命能量。一阳在下,潜处海底,力量单薄,须养精蓄锐。龙的品德在于隐,不为世名,也不因此而苦闷。坚定地固守自己的志向,具有坚强的意志。积蓄能量也是如此。爻变后为《姤》,阴阳相遇,阴势过于强大。必须有所牵制,使之持守柔顺之道才会吉祥。
《坤》之初六,阴气初起,微霜预示着坚冰将至。如《参同契》中所言“幽潜沦匿”,生命能量沉归海底,就是阳在下,阴始凝的情状。爻变后为《复》,阳刚来复,将日益成长。
阳爻返回,即为天地之心,所谓一阳初动,雷在地中,殷殷隆隆。应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顺天则行,修养生息。人们闭门静养,只为见“天地之心”。
(二)二爻
《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文言》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乾》二爻变为《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六二:同人与宗,吝。
《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坤》二爻变为《师》:贞,丈人吉,无咎。《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见龙在田”,此“田”可理解为下丹田;“利见大人”,已可见到性光。此时阳气渐增现于地面,出潜离隐,头角暂露,生命能量已进入下丹田。“天下文明”,火光灼灼,丹田会有光热感。变爻后为《同人》,在旷野和同于人,即进一步广泛积蓄融合能量,有利于涉越艰难,亨通。如果仅限于“宗族内部和同与人”,有偏狭之象,会有所惜憾。
《坤》之六二,阴居阴位,柔顺中正,禀坤德直方大,散发出柔顺的光芒。变爻后为《师》,师者众也,以地中聚藏着水源来比喻。“君子以容民畜众”,可理解为积聚能量,能够持中不偏,吉祥周易中的天地二气,将获得奖赏和重任。
(三)三爻
《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其道也。《文言》曰:……君子进德修业…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乾》三爻变为《履》:履虎尾,不咥人,享。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坤》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坤》三爻变为《谦》:亨,君子有终。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君子终日乾乾”,君子进德修业,终日健强振作,即使夜间也警惕清醒,时刻提防精的走失,虽然危险但能免遭祸害。反复行道,此为精化气的过程,如此勤勉到一定阶段,能量就能趋于壮盛,这一阶段仍在修命。爻变后为《履》,其喻小心行走在虎尾后面,没有危险。但是将能量一直含于丹田,就像眼盲强看,脚跛强行,会致神识过盛,是踩老虎尾巴的凶险事情,将会被老虎吃掉。如果能够履归正道,使能量上升,实现根本的目的,将会无凶有吉。
《坤》六三阴居阳位,阴在外内含阳刚之美,可以守贞。“王事”,修性。或应时尽职于更崇高的事业,含晦守谦,不敢自当其成,止步于修命的成就,而以奉事守职修性为目标,说明其智慧光大恢弘。爻变后为《谦》,九三位处上下之际,行事艰难,君子应勤劳不息,守谦不骄,终日乾乾,保持谦德始终,吉祥。
(四)四爻
《乾》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文言》曰:……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或跃在渊”,自试也。……“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乾》四爻变为《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六四,有孚。血出惕出,无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囊括,无咎”,慎不害也。
《坤》四爻变为《豫》:利建候行师。《象》曰:雷出地奋,豫,……。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乾》九四,或腾跃向上(中丹田),或退处在渊(下丹田),没有害处。生命能量是否向上冲,关键在于审时度势,把握进取的时机。同时反复自试,检验自我是否已具有腾跃的实力。此时,阳气已发展至一个新阶段,正面临着转化和变革,将由修命进入修性,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爻变后为《小畜》,浓云密布却不下雨,象征着能量小有畜聚,亨通。因为符合向上的意志,阳刚施与诚信,所以脱离了忧虚和恐惧,没有危害。
《坤》六四,束紧囊口比喻缄口不言、隐居不出,这样就不会招致祸害,也不会获得赞誉。说明只有小心谨慎才能避免灾害。爻变后为《豫》,象征着欢乐,即卦中群阴由九四的阳刚而获得欢乐,所以大有所得。九四阳刚的志向因此大为施行。利于建立诸侯,出师征战,使能量向上冲。将从地出雷,雷声从地下(海底)滚滚而上,身体将会发生震动,体内将出现“电闪雷鸣”。
(五)五爻
《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文言》: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乾》五爻变为《大有》:元亨。六五,厥孚交加,威如,吉。
《坤》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赏,元吉”,文在中也。《文言》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坤》五爻变为《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龙德在天, 乘风,比喻能量(龙)在风轮的位置,有利于“大人”的出现,此“大人”将奋起而
有所作为。同类相互感应,离中的真阴降下坎中,坎中的真阳升入离中。此举在于完成阴阳和合。爻变后为《大有》,将大获所有,至为亨通。以诚信交接上下,威严,吉祥。
黄,光明的色彩,至为吉祥,应以温文的德行,无为静默守持中(黄)道。内在的能量显现出来,由中发外,可以畅达于四肢。美在其中而事业外露,极其美好。爻变后为《比》,表明能量的亲密比辅(进一步获得)依赖于有德君长坚持不渝地守持正固,其光明无私,顺其自然,所以吉祥。
(六)六爻
《乾》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文言》曰:上九曰“亢龙无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与时偕极”。
《乾》六爻变为《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上六,无号,终有凶。《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文言》曰: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坤》六爻变为《剥》:不利有攸往。上九周易中的天地二气,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上九,对应于上丹田。飞龙上升至此位,久而亢极,能量用尽,位高而无民,没有能量的接续,轻举妄动将有悔。穷极将会带来灾害。变爻后为《夬》,决定之意,当能量运行到了在人的状态所能保持的最高限度,是决断的时候了,将在王庭做出宣布,通告上下。前行将是有利的。“阳神”离开身体对人身而言,是灾、凶,但离开是必然的,所以无须号啕,因为在高位的情势终究不能长久。
阴为“识神”,为意识与无意识等的主体。阳盛至极,人身所能承受的能量已到极限,此时龙战于野,是“阳神”与“识神”之战,是“阳神”继续停留在体内、保留人身,还是弃身而去?变爻后为《剥》,剥落之意,可理解为“阳神”离体而去。硕果不食即不满足于此时的成就,而能量仍能保持,将使君子(阳神)得乘大车,而小人(识神)将失去其主宰的居所(身体)。
(七)用爻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文言》曰:“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坤》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用爻,对应于顶门。用九,“阳神”已从天门冲出,发现群龙无首,宇宙生命都是平等的,由此知道了自然的真正法则,利于永久的贞正。用六,有利于永久的贞固。阴以返阳为大终,人以返天为归宿。
以上已将内丹“中派”中黄直透之法原理悉数解出。乾坤卦的六爻清晰地描绘了在内丹修炼过程中,不同阶段黄道各点位能量的状况,明确了进退的策略和可能性,指出了发展的趋势及后果。在这个过程中,生命能量运行的箭头由海底直指顶门,与人道能量下行的方向正好相反,体现了“顺则人,逆则仙”的法则。黄道被誉为“仙道”,是内丹取得圆满成就的必经之路,为上乘、究竟之功法的根本标志,这条虚脉也是生命“真我”获得自在和解脱的基本通道。对黄道(中脉)的发现和运用是内丹学探索人体奥秘、追求生命超越的重大成果,对于当代生命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注释
[1]张伯端:《修真十书·悟真篇》,《道藏》第4 册,第711~712页。
[2]《藏外道书》第 10 册,第403 页。
[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第1页。
[4]《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第13页。以下《乾》、《坤》及各卦引文均自《周易正义》第13-83页,不再标注具体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