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50 年到 676 年:大唐盛世下王勃的短暂人生与文学成就

王勃 大唐盛世 2024-05-30 14:05

周易天地论_周易新天地_周易天地之心

公元650年到676年,那是整个大唐蒸蒸日上的时代。

贞观之治的涤荡,让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布衣可以干政,平步可以青云,人人都生出一种“拾青紫于俯仰,取公卿于朝夕”(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的豪情。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位叫王勃的才子走完了自己短短26载的辰光。

他就像一枚流星划过大唐的夜空,绚烂了整个苍穹……

周易天地论_周易新天地_周易天地之心

0 1

盛世前的昂扬巨响

公元617年,关陇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李渊、李世民,起兵太原,挟着风雷之势,宣告了隋的落幕。

一个名为大唐的王朝,如同朝阳冉冉升起,开始了自己传奇的书写。

最初裹挟初唐文坛的,是一种名为“上官体”的诗风。

这种诗风内容上局限于宫廷、应制咏物,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然而情感过于纤弱单薄,而缺乏慷慨的激情。

便在这时,以王勃为代表的“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大踏步走向了历史的舞台。

周易天地之心_周易新天地_周易天地论

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唱响了盛世到来的昂扬之音。

如王勃《游冀州韩家园序》所说的:

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

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

无论是追求对偶工整、声律协调的五言律,还是较少受格律束缚的古体和歌行体,他们都写得气势宏大、跌宕流畅,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如王勃最有名的一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虽是送别诗,字句间却不见抑郁伤怀,反而有一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更是以其豁达昂扬的情怀,在千百年后,仍时常吟哦于人们口中。

周易天地之心_周易天地论_周易新天地

这首诗写于王勃早年在长安做官之时,诗中所折射出的豪纵不羁、明朗乐观的情怀,既是少年王勃意气风发的呈现,也是他短暂一生性格的主基调。

王勃的仕途走得并不算通畅,诗文中也时有低沉哀怨的情调,然而构筑他作品基本风貌的,却始终是:

昂扬壮大的气魄、叱咤风云的豪气、开阔深远的意境……

周易天地论_周易天地之心_周易新天地

02

鹏鸟待高飞,天地多罗网

少年时的王勃,才情纵横,他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大抱负,急切盼望着踏入仕途。

正是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15岁时,王勃就借着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的时机,向他上书——《上刘右相书》。

在上书中,王勃既不歌功,也不 颂德,反而猛烈抨击朝政,反对用兵高丽。

在当时,统治者是把平突厥、定高丽的赫赫武功,看作自己的无上功绩。而年少气盛的王勃,却站在下层人民的立场上,指责朝廷用兵高丽,是“图得而不图失,知利而不知害;移手足之病,成心腹之疾”的愚蠢行动。

这样的一番切中时弊、一针见血的言论,在当时一众或唯唯诺诺、或缄默不言的士人之中,不啻为平地惊雷。

这块棱角分明、锋芒必露的敲门砖,狠狠一敲,果然敲开了刘祥道这道大门。

周易天地论_周易天地之心_周易新天地

刘祥道称他为神童,并向朝廷力荐,就这样,王勃年未及冠,就已经成功跻身朝野。

王勃以为这将会是他飞黄腾达的开始,却不知,原来这已是结束!

此后,王勃又接连通过一些王公大臣之手,向高宗皇帝进献了《乾元殿颂》、《九成宫颂》、《拜南郊颂》等。

他想要仿效司马相如与汉武帝的故事,希望高宗看重自己这只展翅待飞的鹏鸟,帮他击水抟(tuan)空,助他扶摇直上。

可惜,唐高宗终究不是汉武帝。王勃那些歌功颂德的华彩辞章,换来的并不是赞赏的目光,而是警惕的白眼。

那是总章二年(669)的春天,极其平常的一天,阳光一如既往地温柔周易天地之心,可谁又会知晓那温柔里暗暗蕴蓄着怎样的寒霜。

在王勃上《拜南郊颂》后不久,沛王李贤和英王李哲进行了一场斗鸡游戏。

周易天地论_周易新天地_周易天地之心

当时王勃是沛王府的修撰,深得沛王欢心。为了助兴,王勃遂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

历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梦魂;

遇风雨而胶胶,最足增人情思。

处宗窗下,乐兴纵谈;

祖逖(ti)床前,时为起舞。

肖其形以为帻(ze),王朝有报晓之人;

节其状以作冠,圣门称好勇之士。

文章写得铿锵有韵,才情卓绝,很快就传遍了京城。

然而高宗看了这篇文章后,却大发雷霆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

从唐王朝开国始,兄弟攻讦、诸王争位就没有消停过,因而高宗皇帝对此十分在意,而王勃的《檄英王鸡文》却恰巧拨动了这根敏感的神经。

王勃不幸地成为了政治交锋里的牺牲品。

周易天地论_周易天地之心_周易新天地

怀着经国安邦的宏愿而来,一纸无足轻重的游戏之文,却将他仕途腾跃的幻想打破。

此后他开始了蜀中三年的漫游,徜徉山水,然而内心深处却始终郁结着一股愤懑不平之气。

他于是长叹道:

天地不仁,造化无力。

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

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

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

《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在王勃看来,生于这样圣明的时代,是不应该遭受坎坷的。既遭受坎坷,便不免多了几分郁结之气,但仍不至于颓唐、萧瑟。

于是文章中又时时可见到他飘逸、旷达的胸怀:

摇头坐唱,顿足起舞。

风尘洒落,直上天池九万里;

邱墟雄壮,傍吞少华五千仞。

裁二仪为舆盖,倚八荒为户牖(you)。

荣者吾不知其荣,美者吾不知其美。

《山亭兴序》

气势可鲸吞日月周易天地之心,文章欲经纬天地,让人顿生叱咤风云的豪情。

周易天地之心_周易天地论_周易新天地

0 3

负不世之功勋,必折而不悔

三年的川蜀之行,壮丽的风景涤荡了他的心胸,也让他得以远远审视诡谲莫测的官场,心中萌生了退意。

重返长安后,他拒绝了礼部侍郎裴行俭的举荐,不久求补虢州参军。

在虢州,他人生的第二场风雨在猝不及防间迅猛袭来。这一次,他差点丢了性命。

虢州参军任上,有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王勃出于同情,便将罪犯藏匿了起来。可是后来风声渐紧,王勃害怕走漏风声,便又杀死了曹达以了事。

隔着苍茫的岁月,事实真相如何,我们已无从知晓。但足够确切地是,这次飞来横祸,彻底宣告了王勃仕途的终结。

周易天地论_周易天地之心_周易新天地

虽王勃侥幸遇上年号改立、大赦天下,但他的父亲却因此受到连累,被贬谪到了南海交趾。

在《上百里昌言疏》里,王勃坦诚自己锥心刺骨般的悔恨心情:

呜呼!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

“灰身粉骨”四字,可谓王勃第二次遭遇官场挫败后的真实心情。

但归终,王勃并没有在这种极端痛苦、悔恨的自责心理下消沉下去,而是荡开一笔,以人生祸福相依、穷贵转化,作自我慰藉。

是以君子不以否屈而易方,故屈而终泰;

忠臣不以困穷而丧志,故穷而必亨。

周易天地之心_周易天地论_周易新天地

生死一遭走过,他加倍珍惜这劫后余生。

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

著撰之志,自此居多。

……

在乎辞翰,倍所用心。

至溺水身亡前的两年多时光,是王勃一生创作最宏富的时期,他先后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并写了大量诗文。

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途中路过南昌滕王阁,遂有了一曲流传千古的绝唱——《滕王阁序》。

周易新天地_周易天地之心_周易天地论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

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景致幽幽静静,气势浩浩荡荡,即便是回首半生坎坷际遇,情感也同样激越昂扬。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那种渴望建立不世功勋的抱负,那种折而不悔的豪迈,那种冲决天地的气魄,那种荡涤寰宇的胸襟......

王勃所留给我们的,并不只是一座华美的楼阁。

周易天地论_周易新天地_周易天地之心

次年春,王勃踏上归程,在南海的风急浪涌中,不幸溺水,惊悸而死,年26岁。

多年后,若你有幸登上滕王高阁,望着长江滔滔滚滚、不知断绝的流水,也许还能听见诗人悠悠的吟唱——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周易新天地_周易天地论_周易天地之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