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我赞成一种说法,《易经》是通过解释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而讲出人生的道理。
64卦64种情境,必有一种是你的
《易经》,一阴一阳遂生万物,讲究的是一种动态的变化。只要一爻变了,整个卦就变了,就从一种情况变成了另一种情况。只要动就会变,但就算千变万化,也还是围绕着一阴一阳这个根本。
而这个道理也正是人生的哲理所在。每一人的人生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变化,《易经》告诉我们,虽然变化无法捉摸,但只要找到了根本,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64卦就代表人生会遇到的64种情境,只要对应你自己现在处在哪一个情境,就证明你现在就处在哪一卦,然后这一卦就会告诉你,在这一个情境的时候怎么应对是好的,怎么应对是不好的。然后就能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而每当你做了一步,你的境遇就会变化,对应《易经》就是另一种情境,这时候就应该看另一种情境下该如何作为了。如此循环反复,《易经》的伟大之处在于,几乎所有的情境就可以归纳到这64种来。
所以,《易经》不是一本单纯的测吉凶的工具,而是把人生的道理教给你。如果真想用它占卜,与其求人不如自己按照自己的情境查找《易经》中对应的情境,然后就知道该如何作为了。因为只有你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所处的真正的情境,而且即便这时候对应的是64种情境中的这一种,之后只要外界或内在稍微有变,就会变成另一种情境,应对方法自然也就变成了另一种。
占卜占的是什么?
千百年来《易经》几乎一直在用占卜的形式流传,但实际上,虽然《易经》并不排斥占卜,但它占卜的真正目的却是一种教化。
伏羲创八卦,文王演周易。当年他们创出这么一个学说,根本目的也就在于教化民众持正道、修善积德,只不过在当时迷信充斥之下采取了占卜这样的一个形式而已。
所以,如果你仔细查看《易经》的卦辞就会发现,随处可见“守正”的话语,“守正”就是君子之道。而若有一卦显示君子之道“凶”的话,那整个卦所代表的处境往往就是“凶”。因此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部《易经》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守正道则吉,不守正道则凶”。
昔时,先人占卜重在教化,告诉你行善便有好运;而后人占卜却走了迷信的道路,不是求名便是求利,总是期望不劳而获。可实际上《易经》从来都是主张付出才有收获,比如颐卦中说“颠颐拂经于丘”,就是说“想有饭吃就必须到山坡上耕种”,同时《易经》还主张,要想实现成就就必须经历艰苦卓绝的过程,且不正当的利益不能要。
由此可见,期望通过算命而不劳得富贵的,是违背《易经》的精神。只是长期以来算命盛行,故而好好的《易经》这本国粹竟跌入到了封建迷信的范畴,遭到诸多误解。
《易经》就是一部“《红楼梦》”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本百科全书,美食家看到美食,文学家看到诗词,喜欢言情的看到爱情,喜欢变革的看到反抗……而《易经》也是如此。
俞大猷生平传记中记载:王宣以《易》论古今治乱兴衰之迹,林福以《易》明心性忠孝仁义之奥,赵本学以《易》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而俞大猷自己也是从《易经》中悟出了兵法奥秘,助他成为了抗倭名将之一。
所以也有人认为八卦周易是不是算命,实际上中国最早的兵书不该是《孙子兵法》而该是《易经》。
一部《易经》,讲的是令人捉摸不透、现代科技也无法推翻的奥妙和智慧,困境的人能从里面看到希望,志得意满的能从里面得到警戒,无论各行各业,只要仔细参悟透彻就可从里面看到自己想知道的,管理的可以看到管理智慧八卦周易是不是算命,养生的可以看到养生之道,经营的可以看到经营智慧,它既有价值观也有方法论。
只是,面对这样一部宏大的经典巨著,任何一个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完全领悟。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部经典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文化中的精粹,值得我们保护和发扬,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