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新者必日退”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不日新者必日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是最追求创新的领域。在人类发展的每个重大历史时期,文化都能成为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论断,彰显了新时代中华文化发展的新目标、新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形成文化产业的规划体系,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兴业态,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近年来,伴随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文创产业贯穿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发展态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通过政策规划、项目建设、金融扶持、展示推介、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文创产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全新局面。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随着文化产业顶层设计和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地民俗文化资源文创,民族地区纷纷出台文件、制定方案,大力推进文创产业发展。当前,民族文创产品的创作蔚然成风,不仅涌现出众多文创企业,而且正在实现产品审美与实用兼容、传统与时尚共存,有力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交融,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和乡村振兴,让各族同胞共享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创意云南2019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滇开幕新华社 秦晴/摄

政策引领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预热期、初创期、体制改革攻坚期等阶段。2009年,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为文创产业发展构建起良好环境,形成以文创理念为内生驱动力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2014年3月,随着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为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区域文化产业布局、支持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手段,2014年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做出部署,引导各地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构建具有鲜明区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这一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我国首个区域文化产业专项规划《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将走廊建设列入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范围,成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样板。

2015年10月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文化产业结合紧密的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是从国家规划层面引领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新突破。2017年4月,文旅部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努力形成导向正确、技术先进、消费活跃、效益良好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就在这年3月,由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国际电信联盟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实现了在“互联网+文化”的国际技术水平上我国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是文化领域中国科技、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

文旅融合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2016年12月,国务院颁布《“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民俗文化资源文创,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旅游+”,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文旅部印发《“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6年5月,随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出台,确定了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积极性、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完善文化创意产品营销体系、加强文化创意品牌建设和保护、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跨界融合等7项主要任务,用创意活态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文物保护开发迈向新纪元。

2017年4月,文旅部印发《“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同年5月,文旅部、中央办公厅先后下发《“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支持文化创意融入实体经济,促进文化创意与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体育业和特色农业等行业融合发展。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释放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强烈信号,明确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投资开发战略性、先导性文化项目。

文化立法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是我国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2019年6月,《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成为文化产业领域关注的热点。这部有关部门用近5年时间交出的“答卷”,既总结了近些年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又指明了未来之路,文化产业发展有了“风向标”。业内人士认为,从划定文化产业的“疆域”到强调文化产业的规划引导以及政府的职责;从鼓励创新发展到鼓励融合发展;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重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合法,强调精品战略;从建设文化传播体系到建设文化大数据体系;从突出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和用地支持政策,形成了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十大创新点。《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制定及后续实施,必将进一步强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汇聚起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搭台“唱戏”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经济形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除了政策引领外,离不开市场跟进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文创产业已成为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新动力。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不断强化政策保障和平台搭建,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抓手,伴随文创产业不可阻挡的发展态势,我国各地文化产业园区不断涌现,并催生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文化企业。2019年初,北京朝阳区正式发布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政策50条”。作为全国首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涵盖15个领域的50条具体政策,为实验区3.9万家文化企业提供有力扶持。在民族地区,彰显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及中华文化符号的文化园区得到较快发展,推动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22_副本.jpg

中国民族博物馆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设计制作的以龙娃“中中”为主题的文创产品颇受欢迎 范明霞/摄

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的政策,2014年,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发挥文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作用,全面深化文化金融合作,成效显著。2018年,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南湖路支行作为新疆首家文创特色银行正式开业,该网点专门针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文化产业战略定位的特点,依托特色金融产品,为各类文创型企业提供绿色审批通道及特色化的文创金融服务,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并带动服务全疆文创行业。

与此同时,着眼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支撑体系。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用好各类型政府工具,推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文化领域,完善相关税收、土地政策,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行“投贷联动”政策,以项目为抓手,扩大文化产业有效供给。

随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展会成为文创产品交流展示、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且展会数量、规模逐年扩大,内容模式日益丰富,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特别是来自新疆、西藏、内蒙古等民族省区的文创产品总能在展会上大放光彩,深受国内外观众、客商欢迎。从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到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在国家及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展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使得民间文创产业热情高涨,“创客”群体迅速壮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2014年,由中央财政支持、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组织实施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启动,旨在通过扶持培养一大批青年设计人才,为文化产业创业创意积蓄后备力量,助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包括民族地区的相关文化部门也借由该计划的实施,采取培训、评比等具体举措,加大了创意人才培养力度。

以文创理念为内生驱动力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对传统生产、营销、服务、消费模式带来深刻影响。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壮大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大众对文化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文化企业作为文创产业发展的依托,呈现出借助互联网加速发展、跨界融合加快等特点。在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及各地政府大力支持下,一批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和产品品牌正在培育之中,为助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交融贡献力量。

赋能精准扶贫

2019年12月16日,2020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国际文化创意大会暨“一带一路”敕勒川文创奖作品征集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和林格尔新区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的核心区,正在发挥数据存储、计算、应用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和林格尔新区乃至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创意生态。

2015年6月30日,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与创意产业展”现场 新华社供图

民俗文化资源文创_民俗文化资源定义_民俗资源开发案例

从“烧麦君”“焙子君”等本土IP,到“乌兰牧骑”“套马”“兴安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产品;从呼和浩特本土文创产品的走俏,到“文创链接未来”主题的创业投资高峰论坛;从内蒙古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到“弘扬蒙古马精神”创意设计作品大赛;从连续多年参加深圳文博会到亮相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这些年,内蒙古文创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当地文化机构和龙头文化企业及创意工作者,积极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文创产品,为自治区文创产业发展和全面小康打造了良好平台。

“发现新疆美,传播美新疆”。随着旅游兴疆战略大力实施,新疆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创产业更好更快的崛起。这不仅让游客有了更多获得感,也促进各族群众精准脱贫。2019年12月,新疆冰雪文创旅游展的开幕,更是助推全疆文创产业发展迈上了新高度。

“胡杨刺绣”毛毡笔记本、各民族娃娃形象的U盘、国际大巴扎和喀纳斯风景的刺绣摆台……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创作的文创产品相继出现在各大景区;每到周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总是游人如织,馆内文创商店里新奇有趣的文创产品成为游客“新宠”。伴随博物馆文创事业发展,自治区多家博物馆掀起了“文创热”;以“乌鲁木齐礼物”为主题的2019首届乌鲁木齐市文创和旅游商品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特色文创和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水平;以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代表的乌鲁木齐文创产业蓬勃发展,通过出台政策、吸引人才,不断延伸产业链;为发挥文化创意对文旅融合的激发和再创造,援疆各省市也在积极开展文化创意行动,着力培养新疆本土创意设计力量……

眼下,新疆正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融合,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艺业、文化贸易业、创意设计业等,推动文化产业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在雪域高原,“文创西藏”也在成为当地文旅产业新名片。自治区通过健全政策体系,创新展会模式,规范健全项目库,探索设立引导基金,狠抓人才培育,建立文旅融合发展工作联动机制等举措,全力打造原创IP,逐步形成了以唐卡为代表的民族手工业、以民族演艺为代表的文旅融合产品和以“文创西藏”为代表的文创产业发展形态。文旅产业不仅成为西藏经济新的增长点,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契机。

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便是西藏文创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作为文创产业代表之一的实景演出发展迅速,民族地区的实景剧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力促进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我国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同为个中代表。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升竞争力、实现内容再创造是创作者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剪纸书签、沙瓷茶盏、刺绣扇子、沙画……2019年“一带一路”(宁夏)动漫节上,精美实用的文创产品受到游客青睐。近年来,宁夏通过连续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艺术宁夏”艺术品博览会、银川文化艺术创意节等活动,积极开展宁夏博物馆、固原博物馆等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试点,大力开发动漫游戏产业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速发展。

同时,宁夏通过扶持非遗项目产业化,推进海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创业基地等园区建设,以开展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户评选命名以及培育文化企业等方式,让文创产业真正助力脱贫攻坚。此外,“固原有礼”品牌系列产品作为闽宁两地一项重要的文化协作项目,将固原民间文化与创意设计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文旅精准扶贫。

在广西,文旅融合发展突飞猛进,壮乡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毫不逊色。近年来,自治区出台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特色文化产业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本土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印发《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出台打造文化创意品牌系列举措,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广西正积极开展与东盟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促进区域内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影视传媒等产业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搭建产业技术和服务交流对接平台,培养专业人才,举办品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创意点亮时代,赋能美好生活。民族文创产业发展百花竞放、方兴未艾,不仅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也必将推动中华文化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文:本刊记者 牛志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