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引起了读者的热情关注。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说说:“三言”是什么书?为什么值得读?中华书局有哪些适合读者阅读的“三言”读本?
“三言”是什么书?
“三言”就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在明代末年纂辑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一本作《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简称。
《三言·喻世明言》
中华经典小说注释系列:三言·喻世明言
¥32.2
购买
《三言·警世通言》
中华经典小说注释系列:三言·警世通言
¥45
购买
《三言·醒世恒言》
中华经典小说注释系列:三言·醒世恒言
¥41.3
购买
冯梦龙,字犹龙,今江苏苏州人。他少有才气,与兄弟冯梦桂、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虽然一生科举仕途不算得志,但在戏曲、民歌、小说等通俗文学作品的改编创作方面成就很大。例如《东周列国志》这部除《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通俗历史演义,就是冯梦龙编著的《新列国志》的评点本。
《东周列国志》(中华十大畅销古典小说)
从“三言”的书名来看,“喻世”“警世”“醒世”,可知其编写目的都在于教化世人,因为作者认识到,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即使《孝经》《论语》这样从小诵读的经典作品,恐怕也不如小说那样感人至深。
《论语》(中华经典藏书)
中华经典藏书:论语
¥12.7
购买
在《警世通言》的序言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小说感化人心的重要作用。说是有个小孩做饭时伤到了手指,但并不喊疼,有人问他为什么,小孩说:“我刚从玄妙观里听人说《三国志》回来,说书人说到关云长刮骨疗毒警世通言国学子部,尚且谈笑自若,我怎么能喊疼呢?”作者进一步指出,小说能让一个小孩顿时有刮骨疗毒的勇气,推而广之,讲述忠孝节义的故事,自然也能激发人们的忠孝节义之心。
《三国演义》(中国文学四大名著)
作者对于小说功能这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解说,一方面可能确实是出于儒家式的教化之心,另一方面也是通过附和有补教化来使得“不入流”的小说家言融入主流。
如今,作者宣扬的这种教化功效,恐怕已经不是我们所注重的。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三言”还值得读吗?
“三言”为什么值得读?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简单来说,至少有两条理由:其一,“三言”中有很多精彩的人生故事值得我们细品;其二,“三言”中有很多精彩的名言警句值得我们深思。
“三言”每部四十篇,一共一百二十个故事。当然,这些故事并不全是冯梦龙自己创作的,有不少故事是根据以前的故事改编的。比如《警世通言》的第一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讲述的就是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列子》中就有这个故事。也有一些故事是根据明朝当时的历史编写的,如《喻世明言》的最后一篇《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讲述的就是奸臣严嵩父子迫害沈炼一家的故事。
三全本《列子》
[元]王振朋《伯牙鼓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三言”中有很多故事是我们今天仍耳熟能详的。比如《警世通言》里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就是明代的白蛇传,不过,不少情节跟咱们熟悉的传说不一样。例如,这个故事里,小青叫“青青”,不是青蛇,而是西湖里一条修炼千年的青鱼。《唐解元一笑姻缘》说的就是我们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此外,像《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小妹三难新郎》之类的故事,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由于“三言”中的故事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极摹世态人情之岐,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所以也有一些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被文学史学者誉为“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不过,“三言”故事的精彩,打开来细读才能体会,这里限于篇幅,只能点到为止。
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三言”在讲述精彩的故事时,也提到了大量洞悉世态人情的名言警句。其中不少是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还在用的,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心不足蛇吞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其中不少都见于《增广贤文》。
三全本《增广贤文》
总之,读“三言”既会让你感觉到熟悉,又会让你有很多新的体会。既然“三言”这么好,那么该读什么版本呢?
“三言”读本推荐
“三言”是古代的白话小说,如果我们就是大概看看故事,那么读我们“中华十大畅销古典小说”中的版本就可以了。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三言二拍(套装、全五册):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18.4
购买
不过,“三言”里面引述了不少诗词,行文中也涉及不少历史典故,要想更为透彻的了解,就有必要读读我们“中华经典小说注释系列”的“三言”了。
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说明注释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喻世明言》第二十一卷《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讲的是五代时吴越王钱镠的故事,因为出生时家里有很多怪事,他爸爸想淹死他,邻居一位姓王的婆婆苦劝留下他,所以他小名叫“钱婆留”。后来,钱镠衣锦还乡,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叫“三节还乡挂锦衣”。这里的“三节”是什么意思呢?
有的注释本说“古代制度,皇帝召臣下,用三节”,也有的注释本说“唐宋间仪卫随从警世通言国学子部,都分为三节”。而我们的作者,根据《新五代史》和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指出:“三节:指钱镠在唐时已任镇海军节度使、镇东军节度使,入梁后又兼淮南节度使。”(《喻世明言》注释本,338页)可见,这里的“三节”是指三个节度使的职务。
《新五代史》(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又如《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讲到赵匡胤拒绝京娘以身相许时说:“俺是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你岂可学纵欲败礼的吴孟子。”这里柳下惠,大家比较熟悉。那么“吴孟子”是谁呢?有的注释本说“吴孟子:春秋时鲁昭公的妻子。”这是不错的,那么为什么说她“纵欲败礼”,赵匡胤又为什么拿她做例子来训诫京娘呢?
我们书中的注释是这样的:“吴孟子:春秋时鲁昭公的妻子。她的始祖是周太王之子太伯,而鲁昭公则是周公旦的后代,都是姬姓。古人忌讳同姓通婚,认为这是一种非礼的举动。赵匡胤与赵京娘不仅同姓,且兄妹相称,赵匡胤用吴孟子的故事拒绝赵京娘的爱情。”(《警世通言》注释本,313页)这样注释,我们就能理解这里的意思了。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要真正读懂“三言”,看注释本是很有必要的。
《凡人动了心——熊太行说“三言”》
凡人动了心——熊太行说“三言”(平装)
¥29.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