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洪欣平,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现任教于江苏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
摘 要:
摘要: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探讨,阐明任务型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关系,跨文化交际理论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并在具体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实践活动中自觉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建言。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交际;跨文化交际
自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交际法( )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逐渐成为国际外语教育的主流。国外的一些著名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二语习得研究者(如Nunan,1989; ,1996; 1998等)先后著书,系统地介绍了任务型教学的相关理论。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实施,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随着英特网的普及,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的融合,英语的日益国际化,“地球村”正在变成现实。了解外国文化,培养人文素质,增强世界意识,已成大势所趋。21世纪的学生如果再没有强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怎能适应国家、社会、生存的需要?
一、任务型教学中的文化与教学理论
1、杜威实用主义认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杜威的实用主义认识论认为:教育应从教师、教材、课堂转移到学生、活动和社会。学习的目的并非记住僵化的条条框框,而要解决个体现实社会所存在的问题,服务于个体乃至社会群体。为此,确定了教师的角色仅为旁观者、组织者。
2、习得与互动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指创设类似学习母语的真实环境,是一种轻松无意识的师生、生生及学生和环境中的互动关系。互动使学生学得的材料具有实践性。20世纪70年代,英籍印度语言学家N.S.在印度南方地区对8-12岁的小学生进行了一项前后历时5年的强交际法实验,并提出语法知识可以而且必须会在交际活动中“学得”(pick up)(引自 高歌,2001)。
Ellis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学生所需要的并非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和合适的输出的机会。因此,外语课堂教学应包括“变化性互动( )”的各项活动,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从而自然地、有意义地促进对目的语的习得。
3、社会语言学的解释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者能用语言描述对象、陈述观点或感悟材料的内容及深层内涵,即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语言运用时不但受规则制约,也受文化习俗的限定。语言运用能力既要顾及语言的正确性,更应涵盖语言的得体性。
在我国,学习任务的研究和设计,以及在教材开发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这一热点现象的形成体现了语言交际教学思路( )已日益成为英语教学的主流,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理论对英语学习过程研究的成果。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具有内在学习潜力的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和教学环境作为外因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任务。当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意愿,相信他们的能力,就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克服了的阻碍,加速了学习进程,更利于学习任务较早完成。
二、语言、交际和文化的关系
谢之君(1999)指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一方面是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属于文化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另一方面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语言文化中得到反映。人类文化的共性大于个性,虽然人类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但是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基本思维方式是一致的,不然各民族之间就不可能进行沟通、交流和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语言和文化则是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赖语言。
1、交际的概念
对“交际能力”( )的涵义,语言学家们有许多分析。概括起来,交际能力至少要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语言能力,即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有语法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第二是运用语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指在预先未知的真实(不是课堂上模拟的)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填补信息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的能力;第三是社会语言能力,要求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该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要求得体地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
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由于“任何语言都是习得的行为方式的复合体”(G.,1960:12),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可用来描述和解释一切文化的现象,是表达和传播文化、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为什么不学“诗”就会连话都说不好了呢?因为“诗经” 里包含了内容广泛的文化内容,既有代表贵族文化的“雅”与“颂”英語圏文学文化学,又有代表大众文化的“风”。学好“诗经”就可以对当时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英語圏文学文化学,与人交流就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美国不同阶段的经济文化变化都反映在语言中。随着时代变化,新的词语不断应运而生。继一次大战后的“迷惘的一代”(Lost )和二次大战后的“垮掉的一代”(Beat ),又出现了“高峰期婴儿”(Baby )、“雅皮士”()、“丁克一族”(Dinks)、“三明治世代”( )、“终日懒散在家的人”(Couch )、“购物鼠”(Mall Rats)等等。
3、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
交际学研究者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对语言的理解受到特定文化经验的制约。(胡文仲,高一虹 1997:16-18 )。
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和环境,说明语言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其中就包括不同民族思维方式对语法的制约,主要体现在语法范畴的差异和句法结构的差异这两个方面,比如,英语的语法范畴中有性、数、人称、时、态等,而且都有明确的形式标记,汉语则主要借助词汇手段和词序来表达这些语法概念。句法方面,英语句子有较强的形式逻辑特点,句式的完整性、句法的标记性与汉语反映整合思维的流水句,意合法结构有相当大的差距。20世纪60年代,有语言学家指出:“我们不了解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文化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学到语言”(陆田森,2004:52)。
4、 文化是语言和交际的内容
“掌握了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这个语言圈文化的价值体系,一个理解什么,如何去理解的方法就交给了掌握者(陆�,2002:19)。也指出,如果儿童要想在社会中成功的交际和社会化,他/她必须学习其语言的社会规范,亦即文化( ,2000:44)。语言与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它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成果;语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沟通交流、促进文化趋同和融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已经引起外语工作者的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语言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
三、 任务型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第一次将任务型学习活动(简称TBL)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的是,英国著名学者“过程大纲”的倡导者 John 认为,任务型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完成任务,即以目标为导向(goal-)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使用语言达到一个实际的结果(use to a real )。就是说学生要使用他们掌握的所有外语知识和一切有关手段进行交流,以达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目的(引自 高歌,2001)。
那如何运用真实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意识?
1、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宗教,信仰,习惯,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会表现在言语和行动使用规则上。文化背景的不同,说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交谈,要让对方明白各自要表达的意思。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是不可忽视的。
1)结合课文,多种形式介绍英美等欧洲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饮食娱乐,家庭模式等。让学生能以开放的合理的跨文化认知和理解意识理解英美国家的人与自己在各方面的差异。
2)通过课外阅读,主要是英美文学作品。
文学教学对培养文化意识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言输入。第二,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有更好的认识和评价。第三,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到名人成功的艰辛,他们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3)通过写作巩固文化知识
在英语每单元的作文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单元内容和文体要求适当渗透文化教学。
2、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文化知识的积累。
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文化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不同文化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文化知识原始积累的前提下,提高文化意识,注意文化差异,避免误解发生的错误,从而顺利达到交际的目的。
2)培养文化交际能力,应注意几点:
第一、意义性,内容要有价值性,教育性意义的。
第二、真实性,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灵感。交际应该语用真实,语境真实,语义真实,符合学生真实兴趣。
第三、安全性,活动和要求使学生有安全感,就是不让那些交际有困难的学生做没有把握的活动。活动要面向全体,贴近学生的经历和生活。
第四、动态性,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
目前,任务型语言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要想将它成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加强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当今学生学英语的现状,我觉得很有必要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学,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利于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力。
[参考文献]
[1],S. ( ed. ). in [M],. The State , New , N. J. 1960.
[2], . [M]. Press, 2000.
[3]高歌. 关于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思考. 教学月刊[J], 2001(7).
[4]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5]陆�. 语言•符号•文化――从有声语言到无声语言[M].《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陆田森. 跨文化交际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4).
[6]谢之君. 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J]. 外语界,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