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上海师范大学:“文化使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记者:许婧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5日电 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道路”的践行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加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关键。近期,围绕“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上海师范大学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务总队的支持下,作为上海高校慈善义工联队的队长单位在今年4月主办了面向本市高校慈善志愿者的“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人文素质养成”的系列培训,以95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座与体验活动结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给大学生,让喜爱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慈善志愿者们在学习和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训内容接地气,吸引95后大学生
在培训前,主办方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聚焦,并对部分热衷学习传统文化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发现95后大学生们希望在培训中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感知有趣而形象的文化体验。因此,主办方在培训内容设置上进行大胆改革,根据学生需求,将专题讲座与体验活动相结合:一方面,邀请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顾问李定广教授、传统文化及红学研究专家孙逊教授、古典诗学研究专家朱易安教授、中国民俗学研究专家翁敏华教授等众多学术大咖为学员讲授传统文化精髓中国文化的推广使文化自信,融入诗情画意的古典意境;另一方面,在每期专题讲座后,精心设置了与讲授内容相对应的文化体验,如在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与文化讲座后安排了清明节青团和端午节粽子制作课程;在中国美学讲座后传授中国式插花;在中医养身讲座后教授如何制作香囊;在传统戏曲的美学意蕴讲座后安排了昆曲表演和体验;在传统诗词与当代生活讲座后安排经典诗词诵读课程等;让学员在聆听专题讲座之后,可以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乐趣,在青团、粽子、插花、香囊等制作活动以及昆曲表演和学习经典诗词诵读的过程中,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此次培训通知在全市高校范围内一经发布,便得到了各高校学生的积极响应,60个学员名额在3天内有近200人争相报名,培训过程中慕名而来的旁听者更是络绎不绝。此次培训过程中还设置了问卷调查,动态了解学员们的需求,以确保培训质量。
数据统计,100%学员们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培训的满意度也达到了100%,其中“非常满意”占比达到62%以上;同时,学员们对今后的培训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希望进一步做好高校慈善志愿者培训项目,让更多的大学生受益,提升志愿服务的能力。
培训结业不结束,文化使者在行动
此次“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人文素质养成”的系列培训打破以往传统培训发“结业证书”的形式,而是由上海高校慈善义工联队发给每位结业学员一份“文化使者”的聘书。培训“结业不结束”中国文化的推广使文化自信,“文化使者”聘书的发放更是吹响了号召高校慈善志愿者践行志愿精神、传承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集结号。主办方上海师范大学率先发起“文化使者在行动”志愿活动,各高校学员们积极响应,纷纷主动请缨回母校开展志愿活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王率华同学谈到:“本次传统文化培训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普及并提高了我们对于文化的认知,为高校学生提高个人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具有积极向上的作用。”她表示,回母校后一定要与同伴们分享此次传统文化培训的成果。学员们根据培训教师们的专题讲座课件,结合自己的特长,向母校的同学、师长分享培训成果,宣传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更多的朋辈关注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
目前,“文化使者在行动”志愿活动已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相继展开。最先在上海理工大学开展“文化使者在行动”之“中医养生与香囊制作”志愿活动,慈善志愿者杨悦同学和季盼杰同学与上理工“励志协会”的同学们分享学习中医养身的心得,以及传授如何做香囊,一针一线,有板有眼。参加活动的“荔枝”们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囊,其乐融融,感受慈善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两位志愿者虽然都是学理工科的,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志愿活动开展后她们说到:“快乐即幸福!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同样地,完成一件小事也能收获幸福!”端午将近,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老师们提出,希望这些“文化使者”再行动,来给老师们上一堂香囊制作的课程,以后每逢端午,都不需要去中药店买香囊,自己动手做就可以了,既有新意,又能感受传统节日,过出中国“节”味。相信在未来啊,申城各大高校的“文化使者”们将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这道风景线将不断延伸,走出校园,走向社区、中小学等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社会课堂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此次“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人文素质养成”的系列培训不仅是在传授知识与技能,更是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深爱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慈善志愿者,他们是推广传统文化的“种子培训师”,他们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好中国文化”为使命,不断吸引更多身边的人关注传统文化、喜欢上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之美在申城生根发芽。大学阶段是培养并发展志愿者队伍的重要时期。
据统计,上海的志愿者服务中,超过50%的服务主体源自高校学生,且社会中坚持参与志愿服务的25-35岁群体中,其中80%在大学阶段都具有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因此,抓住大学阶段这一黄金时期,通过培训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开展各类慈善公益志愿服务等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是高校以立德树人为德育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