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注重品德修养,主张安贫乐道,他和弟子颜回,可以说是儒家安贫乐道精神的代表。在人们的欲望被大大刺激的今天,这种孔颜之乐,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好像已经与社会格格不入了。
《论语.述而》中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有口水喝,弯起膀子当枕头,靠在上面美美睡一觉,这样的人生其乐无穷,孔子已经做到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他把功名富贵比作浮云,云聚云散只是一场虚荣梦境而已。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赞叹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几句看起来挺简单,但是真能做到,身体力行,那就不简单了。“一箪食”就是很简单的饭,像现在的快餐,盒饭;那时候没有自来水,他水也买不起,只能喝一点凉水,住在贫民区的陋巷里。人要是处在环境中,心里一定会有很多的忧愁烦恼国学启蒙乐人之乐,但颜回还是不改其乐,还是那么自在快乐,心境淡然,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这就是著名的“孔颜之乐”,那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怎么才能达到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呢?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他们已经认识到天地万物与我同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已经放下了“我执”,达到了“无我”的境界。人只要能放下心中执着的这个“我”,那就与所有的人、事、物都没有对立了,只有统一,那还会有什么烦恼和痛苦可言呢?剩下的就只有逍遥自在和与天地同乐了。
二,孔子所主张的“仁道”,其实就是我们真心本性,他所倡导和践行的伦理道德,符合我们的自性,符合天道规律,所以孔子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说孔颜之乐,也是一种本性之乐,是我们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喜悦和快乐。这种快乐,好似我们学佛后充满法喜的那种快乐,对一切事物了了分明,没有任何障碍,心里是一种很透亮,很轻松的感觉。这种快乐,也只可意会,不好言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三,孔子和颜回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慈悲心,他们是以推行仁道、济世利人为人生目标,他们周游列国,只不过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为了利国利民,并不是为了贪图富贵荣华,如果只为功名富贵,那对孔子他们来说,实在太简单不过了。
其实平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做过义工或者做过公益、慈善,或者乐于帮助别人的朋友,多少都会感悟到一点这种快乐,这种因为利益他人而得到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而通过物质享受、刺激欲望所带来的快乐,那不是真乐,那种快乐是短暂虚无的,是带有后遗症的,真正觉悟的人,绝对不会追求物质的享受,更谈不上什么嫉妒、攀比,根本就不存在这些方面的烦恼。
在我们现代经济社会中,孔颜之乐已经越来越难以见到了,也很难被人所理解了。如果真有这种人,一定会遭人嘲笑,会说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因为在现代大多数人的眼里,金钱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国学启蒙乐人之乐,这也是社会的可悲之处。
现代人对物质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精神心灵方面却越来越空虚,所以人们才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如果大家能对孔颜之乐多一点的了解,相信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