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二,是云南大理“三月街民族节”,今年“三月街民族节”期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民歌展演在苍山下、洱海旁唱响,展示中华优秀民间文化的魅力。
参加展演的四川甘孜州民歌唱出普米族人的婚俗礼仪场景,广东梅州的“兴宁竹板歌”和内蒙古的“漫翰调”都以对歌形式表现情感。“中国民歌展演”活动,吸引到来自全国各地22个民族的260多位民歌传承人登台,他们大多为非专业院团的民间歌手,四天在五个会场轮流展演了70多个节目,以民歌的原声状态呈现出不同民族和地域特色。
广西河池南丹县苗族民歌手 龙江存: 比如说新疆,还有大理的歌手民间文学文化记忆手册,他们的歌非常嘹亮优美民间文学文化记忆手册,表演很丰富,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民歌展演”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之一,在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大理“三月街民族节”期间举办展演,利用传统节日资源,丰富文化内涵。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各个地方的民歌手进行了技艺的展示,同时进行了交流,为传承发展民间文艺,尤其是民歌艺术提供了相当好的舞台和交流的机会。
中国民歌保护注重“记忆 传承 创新 传播”
这次中国民歌系列展演活动既展示了当前各地民间歌手的才艺水平,同时也重在发现当下民歌发展现状和传播业态中出现的新问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作为由中国文联牵头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民歌的保护、传承、发展、利用是其着重关注的领域之一。
在《“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被列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民间文艺传承项目。民歌承载着民族的创作力和灵感,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次中国民歌系列展演活动注重在“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个方面着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歌艺术的当代传播。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民间歌谣”专家组副组长 朱智忠:可喜的是很多在校的大学生也参与到民歌的推广活动当中,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云南“彝族打歌”州级代表性传承人 鲁丽华:像非遗进校园,我们就是从小学开始,每星期都有两节的课程,让他们能够喜欢上并且爱上。
民歌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文库建设、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24个省区市等启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卷》编纂,部分歌谣卷本已经完成出版。同时推进编纂出版社会普及系列读本,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发掘、传播、保护与发展。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我们还在编纂的小学读本、初中读本,适合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