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笔下的一石二鸟:集中全国的藏书汇总

乾隆时期,文字狱特别多,大大超过了康熙、雍正两朝。乾隆一面继续开博学鸿词科,收纳文人学者,编写各种书籍;一面又大兴文字狱,镇压那些有反清嫌疑的文人。

但是,乾隆皇帝也不是一个只靠武力的统治者,光靠文字狱来加强对文化的统治,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乾隆一直在思考:民间一定还留存了成千上万的书籍,那里面肯定有大量不利于自己统治的内容,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终于,他想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办法,那就是集中全国的藏书,汇总编辑一部规模巨大的丛书。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来可以进一步笼络大批知识分子,给他们一个乾隆热爱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信号,二来可借这个机会把民间藏书好好审查一番。

全书四库使用范围_四库全书全不全_四库全书怎样使用

全书四库使用范围_四库全书全不全_四库全书怎样使用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正式下令开设四库全书馆。他的那些皇亲国戚大多只是在书馆挂个名,担任名誉上的总纂修,真正担任纂修官的,都是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如纪昀等人。《四库全书》由纪昀等三百六十多位高官和学者担任纂修,三千八百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才完成。

我国古代常把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个大类。经部,包括历来儒家的经典著作和研究文字音韵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地理、传记等书。子部,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学说和科技著作,像农学、医学、天文、历法、算法、艺术等。

集部,包括文学的总集和专集等。按照这四大类把书集中贮藏起来就叫作“四库”。《四库全书》共收书三千四百六十多种,七万九千三百余卷,约八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书籍完成之后,命人抄写了七部,分藏于文渊、文源、文津、文宗、文汇、文溯、文澜七阁。

四库全书怎样使用_全书四库使用范围_四库全书全不全

要想编这样一套书,就必须有丰富的书籍资料。在正式编书前,乾隆皇帝下令让各省大力支持,让当地官员将民间的藏书收集起来;私人如果贡献图书,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贡献越多,奖励越大。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收集,共收书三千四百六十余种、七万九千三百余卷(文渊阁本)。书收集齐全后,乾隆皇帝就让《四库全书》的纂修官们认真审核这些图书。

凡是对清朝统治者不利的内容一律删除,对有些内容进行篡改,有些书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将大量书籍焚毁,以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和封建礼教的目的。

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大量摒弃和销毁四库全书怎样使用,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如岳飞《满江红》中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四库全书怎样使用,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和“匈奴”两词在清朝是犯忌的,《四库全书》编纂者将其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乾隆画像

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南朝宋的第一个皇帝刘裕的小名,用小名来称呼皇帝被认为不合规矩,因此被改为“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宋主曾住”。

而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四库全书》在编纂的过程中销毁了对清朝不利的书总计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达十五万册。其中大量珍贵的史料遭到篡改或销毁,因此有人将其称为中国历史上一次文化浩劫。

但另一方面,这套《四库全书》整理和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开创了中国书目学,确立了汉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加之编纂人员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因而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