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学幼儿园小朋友正在诵读国学经典。 受访者供图
“幼儿园兴起‘国学热’”系列报道
近年来文学文化学范畴,《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邀来明星探讨传统文化话题,兼顾了文化性和娱乐性,成为荧屏上的一大亮点。部分注入了文化味的真人秀节目,持续霸占着年轻观众的屏幕,也在社会上掀起一阵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然而,在绝大多数人认同学习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主打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学幼儿园却仍属于小众教育,部分家长在积极倡导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却不主张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国学。幼儿应该如何学习传统文化?上国学幼儿园是否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探讨。
阳江日报记者/吴梦媚 林可欣
“国学热”背后
家长需理性
看待国学教育
记者采访中发现,国学幼儿园“遍地开花”时,也面临着自身发展的困境,其中包括如何招揽生源。市区体育路一国学幼儿园林园长告诉记者,与其他幼儿园的招生宣传方式有别,每当有家长过来了解该幼儿园情况时,他不会第一时间带家长参观幼儿园环境,也不会让家长带着孩子来上体验课,而是先与家长本人进行沟通,讲述幼儿园的教学宗旨和理念。
“国学幼儿园毕竟属于小众类,它的教学成果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进行展示的。”林园长解释说,有的幼儿园可以展示园区内超大的玩具区或超多的玩具种类,有的幼儿园可以让孩子展示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而这两点在国学幼儿园里相对而言是“弱势”。国学幼儿园注重孩子品德的培养,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培养孩子孝顺、感恩、懂礼貌等,而这些成果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教学过程才能得以体现。
因此,如果家长本身不认可国学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只追求孩子短期内知识量或运动能力的迅速提升,林园长一般会劝家长慎重考虑。
这种招生方式同样存在于市区另一家国学幼儿园。该幼儿园许园长坦言,随着国学幼儿园热潮兴起,社会上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有人认为国学经典内容晦涩,幼儿难以理解;有家长担心孩子天天念诵经典,会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也有家长担心孩子只学国学,无法掌握一般幼儿园孩子应该掌握的知识。
“事实上,国学幼儿园不只是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其他的传统文化以及美术、手工、英语等课程照常安排开展,只不过国学内容作为其教学特色。”许园长解释,该国学幼儿园开创的初衷就是想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向孩子们灌输传统文化的精髓。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留意到,许多给孩子选择国学幼儿园的是年纪在30岁至40岁之间的家长,90后等年轻家长并不多。“这些家长通常是经熟人介绍,家长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是家里有孩子曾在此就读,生二孩时则继续把孩子送往这里。”林园长表示,国学幼儿园虽然揽生源不易,但生源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点字诵读”
学国学可培养专注力
国学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如何学习传统文化的?记者采访时发现,与一般公立幼儿园、西式幼儿园不同,国学幼儿园均设置了专门的读经课程,学习的方式以“点字诵读”为主。
“点字诵读”是朗诵经典时,老师要求小孩子必须做的动作,即读到哪个字就要用手指指着哪个字。“这样做的目的是注重孩子手眼并用,培养专注力。”林园长说,孩子的专注时间可能只有15分钟左右,“点字”的方式让孩子把注意力全部放到每个字上面,而不是用手去做摸摸头发或者拍拍其他同学等动作来分散注意力。每天上课保证10分钟至20分钟的专注时间,晚上睡前养成阅读经典、看书的习惯,一年下来,孩子掌握的汉字能达到几百个。
市区马曹路一国学幼儿园钟园长介绍,开园初始,大班孩子们每天上下午分别需要上将近1个小时经典朗诵课和唐诗诵读课。毕业时,孩子的识字量甚至达上千个字,与小学两三年级的水平相当。
然而,伴随着教学的规范化,根据教育部禁止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等有关规定,该幼儿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性,对教学方案作了调整,适当缩减读经课程的课时。以中班为例文学文化学范畴,在每节课20分钟的读经课后增加了10分钟左右的课程延伸活动,即以游戏的方式巩固此前诵读的内容。此外,还开设了诸如国画、象棋、书法等其他课程,让传统文化无形中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
钟园长举例说,不少小学一年级学生因为识字量不够,在做作业时需要家长辅助读题。而经过长期读经训练的孩子则可以独立完成作业,甚至读《一千零一夜》等故事也没有太大问题。
除了在课堂上阅读经典以外,另一家国学幼儿园则要求孩子们通过完成睡前读书、做家务等课后作业,把所学的知识付诸行动,内化为良好的习惯。据介绍,该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劳动内容是饭后在家做诸如擦桌子、洗碗、折衣服等简单的家务活,通过让孩子参与做家务的“作业”,让孩子既能感受父母持家的辛苦,也能在过程中获得劳动的成就感,掌握自理能力。
传统文化启蒙
更需要家长言传身教
尽管国学幼儿园是小众教育,但记者采访家长时发现,“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观念已深入绝大多数家长的心中。上专门的幼儿园学习传统文化固然不失为一种选择,然而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蔡女士却认为,这并非是学习的唯一途径。
多年来,蔡女士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的书籍、参加线上线下的各种培训课程等,学习诸子百家学说、阅读传统文学、观看戏剧等,多方面涉略传统文化。然而,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度认同的她却没有将女儿送到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的国学幼儿园。“孩子需要学习传统文化,但不应该只学习读经。”蔡女士认为,国学的范畴也很广,经学只是国学范畴的一部分,可以进行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有很多,戏剧、传统乐器、算学、天文学、书画学、饮食学等等。
蔡女士说,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型人才,为此她把孩子送到双语幼儿园,给孩子报了游泳和英语辅导班。而在平时的教育中,她也格外注重环境对孩子的熏陶,例如和孩子一起穿汉服、旗袍,了解汉学、旗袍文化;注重节日仪式感,经常带孩子外出感受传统节日氛围,在中秋节前夕带孩子学习制作糖鸡;把学习陶艺制作及古筝等传统文化课程提上孩子的学习日程……
“看到瀑布,我女儿会背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词;面对外国人时,也能用英语说出‘nice to meet you’等简单对话,你能说她没有受到过传统文化启蒙吗?”蔡女士说,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在于幼儿时期能背诵出多少《弟子规》内容,尊敬长辈、对他人讲礼貌、主动帮助小伙伴……这些品德的培养,不是在幼儿园背诵国学经典就能学会的,更需要家长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也有研究国学教育的专业人士表示,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过于注重形式,然而教育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在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过程中,部分幼儿园为了给家长一个“交代”,开展一些没有实质意义的国学教学活动,导致幼儿能够从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以及能够内化为习惯和行动的元素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