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原创,洗稿、抄袭必究
卷首语
乾隆皇帝这个人特别有意思。他喜欢写诗,于是这辈子写了4万多首诗,抵得上一部全唐诗。他还喜欢鉴赏字画,所以你去博物馆看清明上河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乾隆印章。
前几年贵州省图书馆干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他修复完毕了,一卷长达273页的档案,档案的名字,叫《代管库全书档案》。这份档案记录了抗日战争开始之后浙江和贵州两省的有识之士保护了来自浙江西湖边上的文澜阁里边收藏的《四库全书》的全本,这称得上是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的历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之下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四
乾隆画像
《四库全书》的抗战之旅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讨论的四《四库全书》,它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值得被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去倾力保护。
咱们到杭州旅游在西湖边上呢,你会看到离楼外楼不远的地方,有个大牌子写着文澜阁。这个文澜阁是南方地区非常有名的一个藏书楼,它里面保存着《四库全书》的一个抄本。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四库全书》的生死存亡受到了威胁,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国民政府打算在上海这一带和敌人来场血战,我们也知道后来淞沪会战打了三个多月,粉碎了这个日本人说三个月以内灭亡中国的这样的嚣张论调。看过最近电影院上演的电影《八佰》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那么当时杭州很难不受战火的波及,所以当时一些有识之士说我们要把这套《四库全书》转走。但问题是这几本书几卷书背着就走了,可四库全书它总共有3500多种书,多达36,000多卷,那装到箱子里也装了100多箱,所以运输这个东西的时候也很费事。
韵和院工作人员在晒《四库全书》
所以从1937年8月1号开始打捆装箱南宋四库全书,然后在8月初的时候最终装箱完毕。当时浙江大学的校长是竺可桢,在他的帮助下,把《四库全书》分批运到剑阁,随后又转移到龙泉。但不久后龙泉也遭到日军飞机轰炸,竺可桢建议把《四库全书》移往大后方贵阳。所以在1938年3月27日,140多箱的文澜阁《四库全书》从浙江龙泉出福建省经浙赣铁路,再从江西到湖南桂阳,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日夜兼程,终于在1938年4月30日深夜文澜阁《四库全书》平安运抵贵阳。
为什么放到贵阳,因为贵州这个地方离战区相对比较远,比较安全。所以这一道走了大概好几个月,只有其中浙赣铁路那一段是坐火车,剩下的时候就是马队甚至挑夫挑着,就这么运到贵阳,沿途这个书居然没有遭到损失,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然后到了贵阳之后呢,先存放在这个贵州省的图书馆,后来一看图书馆条件不行,就挪到了贵阳,一叫张家祠堂,这地方有藏书楼。但是之后敌人又开始对西南地区进行空袭,说这也不行。这时候就有人说,贵阳郊外半山腰上,有个地母洞不错,那个地方一般轰炸怎么炸也不会弄到那去了,咱挪那去了,就这么的把这书的全运到这个洞里。
处
而当时护书的人在这个洞里前前后后待了差不多六年。而且如今在贵阳参观这个洞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明显的烟熏痕迹,因为当年在文澜阁《四库全书》入洞以后,护书人就在洞里吃住,而且每到春秋季两次就把四库全书拿出来晒,从保护的精细程度来看,真是拿它当自己的性命,比自己的眼珠都要珍贵。
地母洞存四库全书
再之后到了1944年2月份的时候,敌人加强了对这个大西南的空袭轰炸,所以觉得这也不安全,就这么的又把《四库全书》从洞里头转移到了重庆,一直到抗日战争彻底烟消云散了,过去了,这才把这书从重庆回到杭州,而这部书前后在贵阳呆了总共6年零8个月。
《四库全书》的编纂
那么说这是什么样的稀世珍宝,值得这些人用这么长的时间如此精心的护理呢?
说实在的《四库全书》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大规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集成,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延续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那么《四库全书》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它是在乾隆年间形成的,是在乾隆皇帝主持之下编纂的《四库全书》。直接从事编纂工作主持这个工作的设计的是纪晓岚,是一个相对软弱的读书人,学问很大。那么这个主意是不是他出的,不是,是另外一个当朝的大学士朱筠,在这个乾隆37年,就是公元1772年提出来的。
这个盛世修书是一个历史惯例,你看前朝大明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时候修了《永乐大典》,可是经过这些年打仗有什么的改朝换代也丢了不少,再不整理可能有些书就没了。这位大学士就建议要编一套这种集大成的书,叫什么呢?分成经史子集四个不类,那就叫《四库全书》。但修书你得有这个大学士来干这事儿,当时充当这个总的编纂官的有这么几个人,比较出名的纪晓岚是一个,陆锡熊是一个,孙士毅是一个,这几个人是总编纂的,他们负责编制书。然后其他的编校呢,得从各个地方调优秀的人才,包括中央部门的翰林院,也从各个地方调上来一些,你像这些人中很有名的戴震,邵晋涵,咱们现在要研究文史的人对这几位绝对不陌生。还有当时有名的这个文学家文字学家像咱们都知道桐城三祖,方苞,姚鼐,刘大槐,这些人很有名。
姚鼐
而且当时还有一点就是乾隆皇帝从开始到最后他亲自参与这个过程,而且不辞辛劳的天天在这看也跟着编也跟着校最后审稿。这部书的编纂过程当中前后历时10年,从这个1773年开始到1783年基本上结束,最后是实际是1793年,在彻底成书前又是10年,前后历时20年。而且他确实把当时大清的一些学问高的人都聚集到这儿,总共有360多名,叫四库馆臣,就专门从事编书的工作,同时抄书又找了3800多人,所以这可以说是文化史上的一次很了不起的举动。
成书
《四库全书》集书艰难
那么当然了编制书你不能光是皇家这些资料还得从民间收集。所以光是收集书的大概从1772年到1778年历时7年时间,从各省督抚那往上划拉书,让民间的收藏家往上供书。
但一开始的时候啊,在民间有很大顾虑,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大清的文字狱太厉害。咱们都知道康雍乾时期几个有名的文字狱,你像这个包括这个查嗣庭,吕留良他们家。咱们就看武侠小说知道吕四娘,吕四娘他爷爷吕留良,吕四娘为什么刺杀雍正,因为雍正杀了她全家。虽然小说中的情节难免有些虚构成文字,但文字狱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吕四娘
所以《四库全书》编撰之初,朝廷下令天下征书,但等了半年却寥寥无几,乾隆百思不得其解。有一位大臣提醒他究其原因,根源处在多年前的一桩案件上,乾隆二十年曾出过一桩大案,江西人胡中藻是乾隆元年的进士官至内阁学士。胡中藻曾出了一道试题,其中有一句是他自己写的诗是一把心肠论浊清,正是这七个字惨遭灭门之祸,乾隆帝非常愤怒的评价道加浊字加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仅仅过了一个月胡中藻案结案,族人连坐一起处死。仅仅因为两个字而祸及九族,足以令天下儒生胆颤心寒。
所以很多人有机会说我这书有些是前朝的书,里头对这个大清有些不敬的,我献上去,就把我抓着弄死了,所以一开始谁也不敢整。
到后来乾隆皇帝御笔亲批就告诉各位,你们献上来的书,无论里面内容有多悖逆,都赦你们无罪,没事,你拿上来。而且这还不算你献出的越多,朝廷还给你奖励,像《古今图书集成》这样的珍本还送你一本。而且你献书超过100本的,我从里边拿出一本你认为精品的,皇上给你题词,这是很大的荣誉,所以当时在这种感召力量之下,各地方纷纷献书。
往上
但这个咱说实在的,他这个收集各种民间的善本书是主要目的,但是这个过程也是个引蛇出洞的过程,就是把民间的一些反对大清统治的人借着献书的机会给揪出来。所以说这皇上说话并不完全算数,不是秋后不算账,好多人被秋后算账。
当时有个江西姓王的举人,他把早期的一本康熙字典的给献出来了,这本康熙字典是他自己改编的,他不叫康熙字典叫字贯,这里头对大清就有些不敬的,结果上了审查的时候发现这里不少都是他改的,把他满门抄斩了,最后也是秋后算账。
康熙字典
但由于前期的这种感召力量挺大,收藏了大量的书,所以这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根本的根本。
抄书趣事
那编纂《四库全书》一方面边送到乾隆审查,再一个找人抄写,这什么人抄,那肯定字写的好的,必须得是正楷。
所以你看抄写《四库全书》呢,找了这3800多人,一开始是个地方选举字写得好的,到后来觉得这个太费事了,用什么方法?科举考试过程当中啊,有很多没考上的,但是一看他试卷的字写的好把他留下,你来炒。
那怎么分配任务呢?一个人一天最少抄1000个字,这样的话呢,你这一年下来是一天一天的,数量很可观。然后3800多人抄,这历时了10多年,最后抄了7卷。这个七卷本,就是四库全书总共我们说36,000册,36,000×7,就总共抄了7部《四库全书》。而且这里边那是有奖励的,就是你这5年下来,比方说你这个字数超过200万次了,给你一等奖励,超过165万字的给你二等奖励,奖励你什么呢?就是各州府县衙的主管文化的干部让你去当这个去了,所以也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当官。因此当时很多人对抄书那是很有积极性的。
而且这里特别有意思的事呢,比如你抄的过程当中如果你抄错了一个字,那么罚你多抄1万个字,如果是原来的版本就有错误,你还能给挑出来,那还奖励呢。
字体工整的《四库全书》
而且每页纸的字数的限制是比较死的,一页纸多大的字抄多少个字是固定的,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四库全书的工整排版各个地方来说,你挑不出什么太大毛病了,就是在上这方面极具观赏价值。
誊写
北四阁南三阁存《四库全书》
那么抄了这七卷书,这7套《四库全书》都搁到哪儿了呢?
乾隆皇帝有一个开创性的举动。他知道宁波有个天一阁藏书,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官至兵部右侍郎,地位显赫,一生爱书,建了自己的私家藏书楼,用以存放多年来搜集到的善本图书,而且他的收藏将防火的理念与藏书的功能十分完美的融为一体,所以你看天一阁建立之后的200多年里,天一阁虽经战乱,但藏书阁仍保持完好和,阁内的藏书安然无恙。
天一阁为什么要叫天一阁,天一生水。凡是藏书最怕火,一把火把书都烧没了。天一生水,水克火,这叫天一阁。
所以乾隆按照天一阁的藏书理念在北方建立了四个藏书楼,在南方建立了三个藏书楼。北方是哪几个呢?北京故宫里的文渊阁,沈阳故宫里头的文朔阁,放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叫文津阁,放在圆明园的叫文源阁。然后江南又立了三个藏书阁,一个是扬州的文汇阁,一个是镇江的文宗阁,再有一个就是刚才我们说到的杭州西湖边的文澜阁。
文渊阁
当然这些书后来啊,经历了很多变故。在故宫里这套文渊阁就北方这四个藏书阁里头的四库全书是供给皇族来看,那么在故宫里的文渊阁这套四库全书的是40年代打到解放战争打到后期被带台湾去了,现在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四库全书呢,现在收藏在甘肃省图书馆,文源阁,圆明园这个是火烧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很可惜,这个承德避暑山庄的这个文津阁的四库全书现在北京图书馆。
南三阁藏书悲惨经历
那么南方这三个阁的书下场都挺惨,其中我说的文汇阁和文宗阁都是闹太平天国的时候,军队把这个城市打下来之后,放一把火,结果这个阁里的书全给烧没了。那么文澜阁也是太平天国破了杭州,把这些书弄得七零八落,不知道哪去了。这时候幸亏在杭州有两位藏书家南宋四库全书,一个叫丁丙一个叫丁申这哥俩,在这个菜市场上发现居然有卖这个茴香豆的,打包的纸居然是《四库全书》的那个纸,一看太可惜了,赶紧四处找,找回来大概8000多册。然后后来这哥俩这辈子就干这事儿,他为了收购和重新弄这些书,几乎倾家荡产都要破产了,后来经过几辈人东抄西抄,总算把这个文澜阁《四库全书》又给补齐了,但是很多不是当初抄的,后来抄的。正因为他东抄西抄呢,我原来书里头原先没有这些东西也进来了,反而他这个《四库全书》这套和其他的几套存在的四库全书还不一样。
所以这套书多灾多难呢,后来到抗日战争就我们刚才说的迁到贵阳迁到大西南,又折腾了七八年,所以这是文澜阁这套书的来历。
《四库全书》之功过
但是这些书呢,装帧非常精美,他的纸页是特制的,每个都用樟木做的盒存放,总共大概是6000多函,36,000多册,而且颜色不一样,经史子集象征春夏秋冬,所以它装帧本身也各有特色。所以这《四库全书》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这种编纂,说得上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该有的都收到这里头了,对于后代人的编书,包括目录学等等等等都有极强的益处,这就更不用说他本身传承的这些东西。我们都知道的经史子集,诗书礼易春秋啊等等等等啊,这咱们现在的文化典籍基本上都是《四库全书》传承下来的。
装帧精美的《四库全书》
所以现在的文化典籍基本上都是《四库全书》传承下来,这是清政府主持的编纂,他有鲜明的倾向,前面我们说他利用征集过程当中要予禁于征。想把这些书变成禁书,我先把你征集上了,你都拿上来了,拿出来之后,你发现这里头有哪些不利于清廷统治的内容,该删的删,该烧的烧,该毁的毁,就是进入《四库全书》的是3500多种书,销毁了的凡是不利于满清统治的有很多珍贵的古籍因此就消失了。
你比方说明史里写到后来说吴三桂击败李自成,他就改成清军击败李自成。而且不光是明朝的那些事,再往上他都改,咱们都知道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改成什么?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为什么这么改呢?这匈奴胡虏,让人看着不舒服,因为满清他们从关外来的,提到蛮夷匈奴啊等等,这字不能有,得改。
而且辛弃疾那首有名的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里边不有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谁,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这是宋朝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说带着奴字,编纂的人吓坏了,说这个可够呛,改成寻常巷陌,人道宋主曾住。所以这编纂过程当中有无数的这种禁锢文化禁锢思想文字狱的事。
《四库全书》目录集编
而且这《四库全书》里有不少错误,而且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是故意留下的错误。因为当时乾隆皇帝御笔朱批,你这把这书编完了拿他那去,故意留错,干嘛呢?故意留点明显的错误。这往上一拿,乾隆皇帝一看,哎呦呦,你们这些当朝一流学者,这错误都没看出来,皇上改,故意留错误让乾隆乾隆龙心大悦。你看一开始乾隆还认真批,可是后来书太多了,皇上精力有限,到后来送去的我也不认真看了,差不多就行了。可是皇上御笔朱批下去了,这可是定稿了,你再改了,那就是欺君之罪,所以这些错误索性就以讹传讹留在这里了。
所以我说这《四库全书》,一方面保护了中国大量的传统文化,另外一方面又摧残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今天在谈《四库全书》呢,有捧有贬的,公认的是利弊各半,所以我想这也是《四库全书》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话题和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