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右上关注,每天有最新的国学经典校译.
2019年8月24日,七月二十四,周六.
1935年8月24日,驻华北军总司令多田骏对记者发表谈话谓:“华北当局应消除华北之一切排日排满行动”,否则“日方或采用武力以处理之”。日本在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组织特务机关。(《百度百科》资料)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易经·系辞上》第九章(4.)
显道、神、德、行,
是故,
可与酬酢,
可与佑,
神矣。
子曰:
“知变化之道者,
其知神之所为乎?”
——(此段落之断句、校译不同于其他译本)
显道、神、德、行(「易经八卦」彰显天道、天神、天德、天行),
是故(因此),
可与酬酢(「易经八卦」可计数应对天之万物),
可与佑(「易经八卦」可计数天之佑助),
神矣(神验啊)。
子曰(孔子说道):
“知变化之道者(知晓阴阳变化之道者),
其知神之所为乎(或许知晓神验变化所为「规律」吧)?”
……(未完待续)
附,校译详解:
此段落之断句、校译不同于其他译本:
显,表现、显示,(《康熙字典》:“显,又见也。《玉篇》明也,觌也,著也。《书·泰誓》天有显道,厥类惟彰。《传》言天有明道,其义类惟明”);
神,神明、神验、灵验,(《康熙字典》:“神,又神明。《书·大禹谟》:乃圣乃神。《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王弼云:神也者,变化之极易经第九签解签全解,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孟子》: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德,古同“徳”,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引申指顺应自然;
行,此处意为“事物之发展规律”,例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易经·复卦》);
与,数、计算,(《康熙字典》:“又数也。《礼·曲礼》生与来日。《注》与,犹数也”);
是故,因此、所以;
酬酢,应对、应付,(《易·系辞》:“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韩康伯 注:“可以应对万物之求,助成神化之功也。酬酢,犹应对也”);
佑,保护、佑助;
其,或许、大概,例句“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之,本义:出、生出、滋长,此处之意引申为“变”(变化、改变),(《康熙字典》:“之,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
神之,神化,例句“《诗》以达意,《易》以神化”(《史记·滑稽列传》);
所为,所作、作为;
乎,表示揣度,跟“吧”相同,例句“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乎?”
一米阳光国学学堂·李先生,校译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青年路16号汇通商务大厦.(0535-)
〖人类社会文明之发展,源于我们对自然和社会之探索、传承和积累。
易经,犹如探索者之导航和地图。
易经,起初由卦爻组成,是中华文明始祖,累积数百万年来人类祖先之生存和生活的经验,在尚没有文字之前,遵循“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之思想,依据卦爻之“象、数、理”,往复于对自然和社会之“感悟、归纳、演绎”,“世历三古”,而形成中华文明之根源《易经》。
《易经》自面世以来,一直为中国读书人之必读教材,在春秋战国等时期易经第九签解签全解,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在历时一千三百余年的、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中国科举时代,《易经》更是各级学子考试的基本科目和必考教材。
因历史原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国内大学院校专业改革中,曾一度取消了《易经》课程的学习与研究,但《易经》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可谓生生不息。
在当代,对《易经》的学习、研究、传承、发展,正方兴未艾、欣欣向荣。
我们学习《易经》,如同在人生的旅途上,拥有了地图和导航仪。
拥有地图和导航仪,虽不能改变山川丘陵之路况,但或许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途径出发、行走、休整和再出发。
易经,可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易经,愈久弥香,历久弥新。
本学堂微薄之力,在此与大家分享国学经典,共同为传承中华文明,贡献一份力量,
为人类文明增添一份温暖,为促进社会和谐尽一份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