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学易经到易学巨著,李守力老师的学习经验给你启示

易经 解读 2024-06-16 11:06

文化传统:我们的《易经》微学习课程即将与大家见面了,令很多人望而却步的高大上《易经》好学么?真的能学会么?有什么技巧?可能是萦绕在大家心头的大疑问。从初学《易经》到30年后完成百万余字的易学巨著,本次课程主笔李守力老师的学习经历、经验或许会给您一些启示。

让所有人都可以轻松地读懂《易经》

文:李守力

我从1984年开始学习《易经》,经过了20年的时间,并没有彻底弄清楚《易经》的卦辞和爻辞在说什么?我想,在孔子时代,《易经》已经是当时的古文了,经过秦火之劫周易和易经哪个有趣些知识,到了西汉经学家解读《易经》已是众说纷纭,南宋的经学大师朱熹也说“《易》者,难读之书也”,所以我觉着自己学《易经》20年不懂其意是很正常的。

1992年12月9日在北京图书馆举行的易学讨论会上,张岱年先生说自己对《易经》内容有95%弄不懂。并且说,就是开头四个字:“元亨利贞”,就不知道本意究竟是什么,后人有各种猜测,也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正确。易学大家朱伯崑也附和说自己对《易经》最多只能弄懂5%。(周桂钿《“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纪念张岱年先生百周年诞辰》)

民国易学大家尚秉和先生说:“欲学《易》,先明筮。”看不懂《易经》,于是先研究《易经》占卜。20年间研究术数之学,用于实战,常有证验。这样以来反而对《周易》经传关注的少了。

直到近年,当我重新阅读《易经》的时候,豁然发现:

《易经》是很容易读懂的一本书。

甚至可以说:

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读懂《易经》。

历代学人之所以读不懂《易经》,是因为不知《易经》之根本,而被一些庸俗的易学家们误导的结果。古人误导受害浅,今人误导受害深。《易经》与佛法儒家道家一样,有正法时、像法时、末法时,从经典文化诞生的轴心时代开始,在2500年的连续中,经典解读智慧呈现退化趋势。

这是为什么呢?对国人来讲,进化论是科学,人类是不断进化的,经典文化怎么会有退化现象呢?

人类的一切智慧成果都是通过大脑创造的。大脑有左脑和右脑之分。左脑主管语言、数学、逻辑、理性,右脑主管印象、直觉、储存、感性。就像一个人童年时右脑发达,成年后左脑发达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在其童年时代以右脑文化为主,在其成年时代以左脑文化为主。

所以人类的发展有两条线:左脑进化,右脑退化。

那么,《易经》的根本是什么?

《易经》的根本是象数。

象数的根本是类象。

象数是根本,理占是花果。

象为根,数为本,理为花,占为果。

象是右脑的德能,数理是左脑的德能,占又是右脑的德能。《易经》智慧从右脑开始,转到左脑筹划,最后又回归右脑。

全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存在同步性、共时性原理。这也是《易经》的基本原理。

李学勤先生说过,古代人类的文明,在不同的地方有各自独立的起源和进程,可是它们的发展还是有某种共同性的。中国的五帝时代大约相当于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夏代与中王国时期、商代与新王国时期大体相当。现在来对比一下,大家就会发现两者的共同性,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大概是在公元前2700到2040年,如果算上前王朝时期就是公元前3150到2040年,而我们的五帝时期大约是公元前3000到2070年,这很接近了。特别是埃及第一中间期的最后,和夏只差30年。再看中王国时期和夏代对比,中王国时代加第二中间期是公元前2133到1552年,我们是公元前2070到1600年,这个数字只差约50年。然后是新王国时代,公元前1552到1069年,如果加上第三中间期是到公元前945年,而我们的数字是从公元前1600到1046年,数字还是相当接近的。

雅斯贝斯提出人类在古代有一个所谓“轴心时期”。是说在公元前6世纪到4世纪这一段时间,全世界出现了几个辉煌的文明高峰,出现了重要的人物。在西方有希腊的哲人时代,在印度有佛教的兴起,在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在中国有孔子、老子,以至后来的诸子百家,人类的文明便是从这里演变进展的。人类至今赖以自我意识的世界几大文化模式(中国、印度、西方)大致同时确立起来,从此,“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

我们看这一时期哲人的年龄对比:老子(约前571年-前471年)比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大20岁,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比孔子大14岁;孔子去世后10年,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诞生;墨子(前468年-前376年)比苏格拉底小1岁,比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年或前356年)大8岁;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比亚里斯多德(前384年-前322年)大6岁;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比亚里斯多德小15岁;阿基米德(前287年-前212年)比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大7岁。波斯的精神鼻祖琐罗亚斯德(前628年-公元前551年)去世的那一年正好孔子出生。从这个年龄对比可以看出,他们好像是约好了,要在短短的二百年内呈现人类的共同成熟,开天辟地打造人类的精神高峰。他们又有各自的分工:希腊哲人在爱琴海边上思考人和物的关系,印度觉者在恒河边上冥想人与神、人与心的关系,而中国圣人则在黄河边上感通人与人、人与天的关系。

在2500年前的世界文化“轴心时期”,随着人类左脑的进化,左脑终于以数理逻辑处理来自右脑的信息,左右脑于是达到了一个平衡和相济,佛家称之为“定慧等持”,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到来了!

右脑是先天脑,生命脑。《老子》说的“复归于婴儿”、孔子在《易传》说的“《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都是指的右脑智慧。

每个民族的上古历史都是神话语言,神话类似于童话,二者都是右脑化的语言。《山海经》、《归藏易》、《旧约圣经》都是如此。不要以为用神话叙述的历史就不是信史,神话语言只是一种表述方式。现代中国人写的文史著作往往用唯物史观的表述方式,这些著作常被国外的唯心史观专家引用,可见表述方式的不同并不能否定信史的定位。

于是解读《易经》就很容易了。你只要把你孩童时期的思维找回来就可以了。右脑思维是先天具有的,所以右脑也叫动物脑,现代生物学发现有些鸟类迁徙竟用天空的星座导航,所以千万不要以现代人的思维去揣度古人的思维,古人观星象的本事比我们高,古人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比我们高。

顾炎武《日知录》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我1991年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山区搞农田水利,闲暇时间为老乡子女推八字,以前家里穷没有钟表,老乡往往是说孩子出生时参宿在正南,或参宿在西南云云,可见在知识落后的地区人们还保持着观星象的习惯。

所以《易经》的解读不受知识的限制,你只要开启右脑就可以了,我们的左脑已经很发达了,我们天天在用左脑。解读《易经》,只有少用左脑,少用脑筋,少用知识,简单说你只要识字就可以了。老子《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即是左脑的学习;为道,即是《易经》的学习。对于左脑太发达,理性思维太活跃的知识分子,必然是《易经》学者的落后生。

象数是义理的根本,义理是象数的花果。如何让《易经》这个智慧大树恢复其强大的生命力呢?是发挥其义理呢?还是弘扬其象数呢?当然只有浇灌树根才能使大树恢复其生命力。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义理是伟大的,华严经把佛菩萨比喻为花果,把众生比喻为树根。佛菩萨的每日工作生活皆以大悲水浇灌和饶益众生。

左脑的智慧来源在右脑。有道才有理,所谓道理。如果扫除象数,专治义理,必然根枯花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下边开始介绍解读《易经》的法门:

这个法门就是天底下一本最小的解卦小词典,就是出自孔子《易传》之《说卦传》,总共不到700字,而且不需要你刻意记住,你只需查阅即可,用过以后你就知道,这个卦象解易小词典不需要记忆就自然领会了。

卦象解易小词典: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专,为大途,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周易和易经哪个有趣些知识,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就是这个《说卦传》卦象解易小词典,往往被某些所谓义理派教授们呵斥为“古人为占筮迷信活动而掺加的穿凿附会之词”。庄子曰:“道在屎溺”,信哉!

除了掌握以上《说卦传》卦象词典外,解读《易经》还需要掌握爻象规律。爻象规律并不比卦象复杂多少,只是爻象偏重于数理思维,而卦象偏重于形象思维。

本次文化传统平台开设《易经》微学习课程,在解读《易经》的正文部分,我将与大家一起解经。在解读《易经》过程中,你会感觉非常轻松和快乐!学习知识是“为学”,越学越多,越学越生,所谓“学生”是也;而解读《易经》是“为道”,越解越少,越解越轻。所以《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期待着在即将开始的课程中与大家共同收获。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本平台即将启动的《易经》微学习课程详情,欢迎加入学习,公益免费,微信可学,精彩不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