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堂:不请自来《易经》

易经 周易八卦 2023-05-01 13:04

如何理解易经的易

不请自来

易经》即《周易》,儒家四书五经之一

道家,道教,尊的是不立文字的伏羲的《易》,而不是《易经》。

后人称伏羲《易》为先天八卦,文王《易》为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区别,八个卦排列方位不同。

这些都不是《易经》

太极图,奇门遁甲,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四柱八字,梅花易数,都是道教对伏羲先天八卦的发挥,与《易经》无关。

《易经》只有六十四卦卦符卦辞爻辞,无“阴阳”也无“太极”更无“五行”。

《易传》有阴阳、太极,但无太极图,也无五行。

汉代之后,周文王的《周易》即《易经》,与孔子《易传》为一书。

什么“乾为天,坤为地”,“阴阳之义配日月”,都是《易传》之辞,后人误认作《易经》之辞。

抛去《易传》,《易经》只有筮占吉凶之辞

如何读懂《易经》

如何读懂《易经》

古人观察自然,都是观察大自然展现给我们的形象。

如山,如水,如雷,如电,如太阳东升西落,如星辰绕着北极旋转,而我们现在人读《易经》呢,全去读文字了,这样想得到真知,除非天赋非凡。

其实呢,要读懂上古这些玄奥的经典,你只需要做一个动作:仰望星辰。

在寂静的夜晚,或者是喧嚣但你内心清净的夜晚,选一个稍微安静点的所在,仰望星辰,有云雾?有雾霾?没关系,等雾尽霾散,等不到?那就第二天晚上继续等。

等待的过程,其实你应该也能感悟良多

如果你要说,我只看到在浩渺的星空之中,除了一闪一闪的星星,还有皓然当空的月亮,就剩下一片漆黑了,这能让人学到什么呢?古人难道能从这片黑夜之中看到别的什么吗?难道古人更聪明?。

当然不是,因为你只看了一个晚上,古人那一生,无不是夜夜在迷茫中仰望,总有那么一个灵光一闪的瞬间,让他找到那根贯穿时空的纽带------------阴阳。

没错,古人对头顶这片星空的认识,就只是阴阳两个字,在晚上,所有的星星,包括月亮,都被容纳在宇宙的漆黑之中,古人于是造字:上下四方叫做宇六十四卦明月当空,往来古今叫做昼(宙),宇永远漆黑,亘古不变,因此它被称为阴,宙,日月星辰运转,让人感觉时间在流逝,生命在运动,所以叫做阳,太阳,就是其中最大的阳,因此我们理解的月亮是阴这个观念是需要改一改的哟,但月亮出现在夜晚,是可以象征这个阴的。

但月亮并非是阴哟!

有了以上的基础知识,我们再去翻阅《易经》,不,直接看古人画的卦象,就根本用不着《易经》这本书来解释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了创作《易经》和《河图》《洛书》的基础了,。

当然本文是为了要验证这种方法合不合适用来读懂《易经》,因此我们就拿《易经》来验证,但这里要告诉友友们一个小知识,周文王在被关起来的时候创作的是有文字的周易,周易很多人觉得好神秘啊,其实呢,周易只是周文王用文字记录自己一生的经历故事,

因此如果你还沉浸在《周易》的文字里无法自拔,那你就很难明白《道德经》里这一段话:。

也很难抓出乱麻中的那一根雪银色的天蚕丝了

八个图像,由两个符号组成,很多人说阳的符号代表天,其实应该是时间,就是上文上文说到的日月星辰的运转,这些事物在苍茫漆黑的宇宙中,运动为阳。

同样的阴为地,曾仕强老师还说大地有裂隙,因此,符号由断沟,这点似乎没错,但其实只能在局部行得通,要通读古人经典都行得通的解释,只有一个,就是宇,就是容纳这片星辰的大海,它才是真正的阴。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阳在内,阴外守”这条道家无可争议的准则。

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为什么《周易》里的地天是泰卦,天地是丕卦。

如果阴是大地,大地在天外,这是象征什么呢?所以只有阴代表宇,阳代表星辰,才可以表示宇宙之中,星辰运转在漆黑的大海这一“恒”定的现状,也只有这样,才能说天得一(阳,星辰)以清,地得一(阳,星辰)以宁,的真正意思,也就是说,天地因为由了星辰的运转,所以才光明明亮,万物繁华。

之所以要多次说明阴阳的概念,就是为了说明阴阳交错下,古人发现的八个图像,它们所真正表达的事物的最朴素的原理。

三个一横,不仅是表明星辰数量之多,它是代表了所有星辰的运动,也代表了时间,这个下面再说,只有日月星辰的存在,我们才感受到我们自己是真实的活着,因此它自然代表生命的生生不息,也就是所谓的健运了,说到这里,也要和曾仕强老师对三个一横的解释进行下对比,他说第一横是天空,第二横是太阳,第三横是云彩,曾仕强老师的解释非常有道理,只是他说的是后天文王采用的图像,本文说的是最原始的《易经》用的先天八个自然现象。

友友们可以体会下差别

上面一段是阴阳影响下,古人对乾天所观察到的图像,但友友们想过没有,在周文王之前,乾卦为什么放在北方叫做先天卦呢?因为地球是绕着北极星旋转的,因此只有眼睛望向北方,星辰的位置才可以相对而定,而乾这一幅图像,正是象征星辰(包括日月)的图像。

那么分析坤三个断续的横这一个图像的时候,就相对简单了,就是被乾的三横割裂的星空。

我们普通人辨识天空中的星辰其实只有三样,太阳,月亮,和星星。

三个阳爻就是分辨代表它们,最远的是星星,最近的太阳,中间的是月亮。

这个排序,并不是是指空间的距离,而是对地球的影响。

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此这个震的图像,就代表了生,就代表了太阳,所以震这个图像就放在了太阳升起的东南方。

在先天八个图像中,太阳为什么不是东方呢?没其他深奥的东西,背向北方,躺在地上仰望星辰,太阳其实并不是在天空最顶最中划弧线,而是在你脚下南方的天空,因此震就放在了东南。

夜凉如水,月亮出现的时候六十四卦明月当空,总是晚上,它给我们古人的感受就是,能带给古人露水,因此月亮代表了水,注意观察生活的都知道,太阳西沉之后,露水开始凝结,此时衣服如果不收起来,稍微晚一点,就开始返潮,因此古人认为水来自西方。

有人说伏羲创这八个图像是俯瞰河川,其实呢,根本没有,设身处地,我们为伏羲他老人家想一想,你站到什么高度的山上才能一眼看尽河流山川呢,没有,即使是在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你也只能看到河流极小的一部分。

而谁没事老是去山上特定地去看河流啊,关键是看到的河流只在局部有图像,所以这个不符合生活常理,都是后人臆想,只有平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道理,才有可能被古人认为是恒定的道理,才会被记录下来。

友友们说是不是?

再来看离这个图像,有星星,有太阳,月亮竟然不见了!根据现代知识,我们知道每个月大概有那么三四天,月亮是会不见的,月亮不见的时候,要干嘛?晚上当然要点蜡烛,火把了,所以这个就叫做离。

因为要取代惯常的月亮照耀,火把肯定放在月亮升起的东方了,《易经》就是生活常识,深奥的道理都是后人,包括周文王进行引申的。

如果你不明白最朴素的阴阳的概念,不明白古人没有文字时的苦恼,你就不懂最原始的《易经》。

然后再看巽这个图像,有星星月亮,没有太阳的时候,除了晚上,还有乌云遮盖时间更多的冬天,这样的情境下,古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来自西北的冷风,西北风刺骨,扑面生寒,用它来代表风最合适不过了,巽的甲骨文就是树木受到风的影响在摇动,因此巽为风坐落在西北。

而艮这个图像,只有星星没有太阳月亮,记得苏轼写过赤壁赋,叫做“山高月小”,这说明在古人的朴素认知之中,在山岭连绵的地区,太阳被遮蔽,月亮被挡住,但星星依旧闪烁,就好像我们现在的人聊天一样:山里晒不到太阳。

晚上月光也照不进来,古人也应该有这个普遍认知。

而且在华夏中原这片土地的纬度上,因为太阳黄赤夹角的原因,即使是在夏天,只要在山的北面一站,除了漫射光,怕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

华夏地形,西南多山,所以艮山的方位在西南

日月并明的兑的图像,其实就象征着喜悦和朝气,为什么呢,早晨和傍晚的时候,我们才会明晰地观察到日月同天的境况,这两个时间段,人们的心情都是非常好的,早晨朝气蓬勃,傍晚可以“伴月荷锄归”,辛勤了一天,休息的时候心情都是不差的。

早晚都有露水,因此兑的图像可以象征润泽

这个兑子,在甲骨文里,是两个人手拉着手在跳舞。

也想夫妻的重逢,太阳月亮的相伴,它为什么会被伏羲放在东北呢?。

很想用这个考一考友友们,但又怕被人说故弄玄虚,因此还是在文中揭晓答案:古人营造居所,都是坐北朝南,门朝南开,因为这样,才能面向阳光和月亮光,平常生活才方便,而一室之内,东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表示生,床的位置自然是要靠东,门既然在南,床就自然在东北了。

而床为什么代表喜悦,友友们自己脑补

有人要问,河图洛书是怎么回事呢?不管是洛书,还是河图,都不是上面两个简单的图,而是有文字记载的书,但目前我们只能从古人在各种史书中的引用中,看到书中的只言片语,但大抵和山海经是差不多的,但可能比山海经记载了更多的知识,河图洛书是古人根据北极星定的天下堪舆图。

《汉书》中这么说:

在《晋书》中这么说:

《后汉书》里这样提到:

《南齐书》中这样写:

《魏书》中又这样记载:

历朝历代都有各种似乎是从河图洛书中流出的谶言,最原本的《洛书》《河图》现在就只剩下两张图了,现代人加以发挥,总结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道理,其实各有偏重,都不足为信。

依我看,这两本册子,一本应该是记载天文星辰运转规律的,一本应该是记载地理风云走向的。

但既然已经不可靠了,我们完全可以去研究有更加清晰结构的《黄帝内经》从侧面去印证《洛书》《河图》里面具体要表达的内容。

到此,古人最朴素的《易经》思想就介绍完成,但周文王他不怎么朴素的思想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世故了,他演绎的《周易》和《易经》其实已经不是一样东西了,但思路是差不多的,都是观察自然的来,只是《周易》更趋向人类应用这个主题,但题主问的是怎么读《易经》,不是解释《周易》,方法是一样的。

都是些生活平常所见,朴素自然的道理,只是易经更原始,周易更深远。

因此本文到此就应该结束了

个人浅见,有扰友友们眼睛

如觉得有些收获,希望友友不吝点个赞,支持一下。

你懂《易经》吗

《易经》有《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

《连山》与《归藏》已经失传,文献也只有一点断章残片。

这里我就说一说《周易》吧

一、 所以事物都有相对的两个面:正反、大小、多少、内外、头尾等等......小到一片树叶,一粒米,一只蚂蚁;大到一座山,地球,太阳,宇宙,总之你能想到的一切。

这里我们把它称为阴阳

阴用“--”代表阳用“_”代表

二、他们来回交替,来回相摩(白天黑夜交替一天过去了,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

钥匙一拧一松锁就开了

骑自行车蹬踏板,一前一后车子动起来了

)构成了一切

三、事物有平衡与不平衡那么:阳多时阳在上,就用符号“_ー_”表示,阴强时阴在上就用符号“-_-”表示。

阴阳平衡用“==”“二”表示这就是两仪生四象了!。

四、如果再把他们进一步交摩就会出现“☰☱☲☳☴☵☶☷”这八种象(四象生八卦)。

再两两相摩就有六十四种象

(不会是六十三,也不会是六十五

不信可以自己去拼一下)一直重复下去就构成了世界万事万物。

最后设:万物有阴阳,所以可以把阴阳代入一切中去,就可以把万物归于八个卦中去,归于六十四个卦中去,这样就可以找到万事万物定位。

《周易》就是那万事万物的“典”可以去查

至于五行与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等关于阴阳方面以后慢慢介绍。

个人愚见,简陋之处还请见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