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飘香时。6月7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们的节日-2019中国(鲁山)端午节”系列活动分别在鲁山尧山大道旁的尧山广场和犨邑故地张官营镇杨孙庄村、前城村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屈原学会与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鲁山县委县政府主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鲁山县委宣传部、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鲁山县张官营镇党委及政府承办,鲁山县城南特色商业区管理服务中心、鲁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
开幕式上,中国民协副主席、省民协主席程健君宣布系列活动开幕,并为鲁山县授牌“中国屈原文化传承基地”,这是全国首个以屈原文化命名的传承基地。
开幕式节目精彩纷呈,情景剧《离骚》曲调低沉,婉转凄美,生动诠释了几千年前爱国诗人屈原吟诗作赋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舞蹈《犨邑古韵》完美呈现了犨邑古城的当年盛况。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开幕式上,主办方组织了上百人弹奏古筝曲《爱我中华》,千人共跳广场舞《我和我的祖国》,数千名手持国旗的文艺工作者和场内外嘉宾观众共舞,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美好祝福。
开幕式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嘉宾乘车前往张官营镇杨孙庄村、前城村考察,体验犨邑故地浓浓的端午习俗、悠久的屈原文化鲁山县的民俗文化鲁山县的民俗文化,祭拜诗人屈原。热情好客的当地村民精心准备了粽子、鸡蛋、大蒜、茶水等端午节特色美食供来宾品尝。由村民组成的表演队还现场展示了包槲坠、民间队伍表演等端午民俗,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当日下午,在鲁山县广电局演播大厅,市三苏文化研究会会长、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杨晓宇做客鲁山历史文化大讲堂《西鲁讲堂》,从屈原生平、文学创作、国内屈原文化传承研究、鲁山犨城屈原文化渊源和时代价值等多个角度向现场嘉宾、学者作了分析解读和探讨。
鲁山是千年古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鲁山东南部张官营镇西约2.5公里是犨城古邑,这里有史料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屈原庙。专家分析,该屈原庙或因屈原两次出使齐国在此驻节及屈原被放逐汉北五年间寓居于此,留有遗迹而得以建立。此外,鲁山一直就有端午祭祀屈原的古老传统,这里有屈(芈、米)姓后裔,有屈原庙及屈原庙旧址上的千年古柏,更有新近发现的“屈原之寺碑”。在鲁山,端午节插艾草、挂香囊、煮槲坠、泡雄黄等习俗家喻户晓,更有端午节一大早炸油馍、煮大蒜和鸡蛋、薅猫猫眼草(一种植物)等传统。
近年来,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挖掘保护犨城屈原文化,先后举办了犨城屈原与屈原文化专家报告会、鲁山犨城“屈原之寺碑”释读座谈会和中国鲁山2017年犨城祭祀屈原纪念活动、2018中国(鲁山)端午节系列活动,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6月3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同意在鲁山县建立“中国屈原文化传承基地”。
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黄震云说:“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在中国历史上唯屈原一人。屈原是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端午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鲁山有地缘优势,有历史文脉优势,要着力打造有本地特色的端午节庆文化,让鲁山端午文化扬名全国,走向世界。”
市政协副主席、鲁山县委书记杨英锋表示,鲁山县高度重视精神文化建设,目前正在积极实施“旅游立县”“文化强县”战略。该县将紧抓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强力打造“三都一地”(美丽鲁山、智慧之都;丝绸源头、家纺之都;名窑之乡、花瓷之都;牛郎故里、爱情胜地)文化品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在以春节、端午节、七夕节、世界汉字节等为代表的文化活动影响下,鲁山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脱贫致富、圆梦小康的信心更加坚定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