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俗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敏爻汇2007。9(下旬-r-,])浅谈民倍学与语文放学的荚磊中图分类号:G642口罗照海(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安徽?肥西)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7894(2007)09—079—01民俗学虽然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1'3科学,却与语文教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语文教学是以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要讲解内容的,而民间风俗习惯,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是可以而且应该互相沟通的。但可惜的是,这二者间的关系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表现在教学上,两者相互脱节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因此,把民俗学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目前这方面的教学现状,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无疑是有很大意义的。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选自历代不同时期的名家名篇,这些作品反映社会生活面极其广阔,民间习俗的内容也极其丰富。以单篇课文《孔雀东南飞》而论,就包含了当时当时社会的七种风俗:"十五弹箜篌",讲了民间的乐器研习;"贱妾留空房",表了谦称;"府吏长跪告","再拜还入户",体现了礼俗;"儿已薄禄相"道出俗信;"初七及下九"说了岁时风俗;"新妇起严妆"写了衣饰;"六合正相应","新妇人青庐"讲了婚俗;"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体现丧葬习俗。作者正是借助包括民间风俗习惯在内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貌的描写,演出了主人公刘兰芝哀惋凄凉的悲剧故事。再从整个语文教材来看,民俗学的四大民俗类别——社会的民俗,经济的民俗,信仰的民俗,演艺的民俗及其诸项事象,在课文中也是比比皆是的。如岁时风俗,在多篇课文中就涉及到二十四节气,三伏,数九,伏日礼仪与民俗学的关系,腊日,望日,晦日,朔日,下九日,还有干支记时,纪日,记月,记年等;春节的风俗有:请门神,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拜亲访友,还有广州的年宵花市,绍兴的年底祝福,北京人逛厂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另外,元宵节舞狮子,玩龙灯,跑旱船,放花炮等。还有寒食节,端午节,清明节以及七夕乞巧,中秋吃月饼,重阳登高赏菊,除夕祭灶,甚至傣族的泼水节等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岁时节目风俗,都依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出现在课文之中,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真切描绘,添了时代和地方的鲜明色彩。至于其他方面的民俗,诸如饮食,居住礼仪与民俗学的关系,生产,市商,婚姻形式,礼仪,避讳等,在教材中也有所反映。由此可见,民俗学的内容在语文课本中的份量是比较重的,它是整个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对此。我们应引起重视。民俗学范畴中的原始歌谣之于诗词,韵文;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之于散文小说;古代社会宗教,巫术仪式和原始舞蹈之于戏剧,都是源与流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民俗文学继承,对于语文课本体裁的来历,就会有明确的认识:学习《美猴王》,《失街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篇章,顺着民间口头传说故事,话本小说到古典名着《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条发展线索,也可以了解它们在题材上承接扬弃的具体轨迹;讲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段,可以追溯古老民谣的比兴手法,亦可明了现在的文学形式怎样在前代的基础上借鉴和发展。这些在体裁,题材,形式上分别反映出来的民俗文化传承现象,均有助于我们的学生对我国文化源流,演变,发展规律的了解。因此,民俗学知识在认识作用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学科的重要牦黾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知识教学的辩证统。民俗学知识的解析对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吏有其突出的作用。我们语文工作者都知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和郑人弦高送牛犒师的故事。其实,胡服骑射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成功的一次次民俗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如果说,穿胡服,练骑射是爱国的具体事例,那么,弦高犒师稳住秦师以急报国内应敌,则是以先轻后重的送礼习俗(先送牛皮后送牛)作手段来救国的具体事例。
我们学习了《内蒙访古》和《彀之战》两篇课文时,透过这两个民俗事象的表层,就可以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另外,"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古人极力倡导的淳美风俗,这些体现我国劳动人民道德风貌的言论和主张,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也正是我们今天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极好教材。至于俗语"满招损,谦受益"的训戒,"志士不受嗟来之食,廉者不饮盗泉之水"的劝导等等,对学生思想品格,道德风貌的形成,亦是极有益处的。除了以上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外,民俗学知识在美育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元宵节的汤圆和中秋节的月饼为什么都是圆的?因为,圆是和谐的几何图型,它符合由儒家"中和之美"所塑造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的特点。同时,它寓意团圆,吉利和美满,这表达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心情,了解了这两种民俗食物的制作特点及其寓意,那么,对于古代作品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的现象,也能心领神会了。再如,我们有些学生盲目崇洋媚外,把一切外来品,所谓"洋"的东西全看成是美的,结果上当受骗,以致贻误了终身。例/~lx,/倒卖进口的淫秽录像抱无所谓的态度,对录像中的乱伦行为不以为耻,甚至模仿效法,结果滑人了犯罪的深渊。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恐怕主要在于他们不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如果我们在民族道德习惯上进行一定的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美丑观念,又懂得乱伦行为不但为法制所不容,且历来为我国民族的风尚习俗所不齿。那么,他们就不致于把丑的当成美的,去模仿效法而犯罪,就会自觉地进行批斗抵制而不致上当受骗。由此可见,在民族习俗上进行一些美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提高审美能力,使其爱美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亦是大有"文总而言之,民俗学内容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小看的。认真教好这些知识,实际是语文教学份内的事情。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