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就是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中国人传统的“七夕节”。今天早上,易中天官方公众号刊发“七夕不是情人节”的文章。文章标记为原创,署名为易中天。
8月13日,易中天官方公众号刊发“七夕不是情人节”
易中天在文中认为上巳节才是中国的情人节
在文章中,易中天开门见山指出七夕不是中国的情人节,主要原因在于——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千家万户穿针引线”的节日,对月穿针,是比眼神,也是比手艺。这跟谈情说爱有毛线关系!易中天认为中国古代真正的情人节应该是三月三的上巳节。
对于易中天的观点民俗文化爱情,晨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专家,听听他们各自的看法和观点。
商家因为不懂传统,七夕对情人来说是个“忌日”
国家一级文学编辑、上海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葛明铭认为:
七夕从风俗的本源来看,是“乞巧”,祈求妇女、孩子聪明灵巧。牛郎织女的故事只是借托天上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升华出的想象和故事,和七夕风俗的本源没有关系。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古人也从没把七夕当情人节,只是近年来,人们从牛郎织女故事中生发出想与西方情人节唱对台戏罢了。七夕的活动就是祭祀北斗星、做小巧玲珑的油炸巧果食品、妇女用凤仙花染指甲、在月光下穿针比眼力比手巧、做西瓜灯等,从来没有男女相会这一活动。
葛明铭告诉记者:
从上海旧习俗来看,七夕这天还要把新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这是因为民众怕王母娘娘来拆散新婚夫妇的幸福生活,以回娘家方式暂避,而求长久团圆,所以七夕这一天对情人来说不是吉日,而是忌日,而不少地方把七夕乞巧节又称为“避节”,了解了这些民间习俗,你就会觉得把七夕当作情人节是不合适的。当然古人也从没有把三月三上已节看作是情人节,只是在这天,青年男女纷纷出游踏青,彼此之间比较容易产生爱情吧!
葛明铭认为上巳节比七夕更适合做中国情人节
葛明铭说:“如果今天我们想要选一个日子,造出一个中国情人节的话,七月七和三月三两者选一,当然是应该选三月三的。”在这点上,葛明铭赞同易中天的观点。
葛明铭建议,七夕作为乞巧为主题的节日,应该可以结合现在的素质教育和女青年、小孩子自理能力差的现状,在七夕这天多开展一些培养女青年、小孩子心灵手巧的活动。
七夕有爱情元素,但中国版情人节需要标志物
上海市民俗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学、民俗传播学,是中国民俗文化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于七夕,仲富兰从1980年代末期就开始在媒体上撰文发表文章。在1989年9月19日《解放日报》朝花版面中的文章——中西合璧“水龙会”,仲富兰不仅介绍了七夕的由来,还介绍了上海以前在七夕举行的“水龙会”民俗活动。
上海开埠以来,一直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因为接受外来风俗和文化的影响较多,所以五方杂处的上海人,其传统民俗的变异也比较大,不过七夕的节俗,却一直得到了保留。由老上海七夕之夜的乞巧会,又使我想起了与此相关的“水龙会”。
所谓“水龙会”可以说它直接是由“七夕节”演变和派生来的。一方面可能寓有舞水龙、张彩灯以庆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意思;另一方面,也因为立秋以后,天气晴燥,粮草归家,在民间,防火的任务显得相当突出。
1989年9月19日《解放日报》刊发仲富兰写的七夕文章
“在十几年前我曾提出来过,七夕不是情人节。”仲富兰告诉记者
七夕最早的内核实际上是古代的青年女子向天上的织女星祈愿,希望自己能嫁得如意郎君,有一个好的归宿。到农历7月7日这一天,各家的青年女子集中在一起乞巧比女工,看谁的手艺最好。所以说,乞巧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活动形式。乞巧后来发展出来很多游戏和做法,包括举行穿针比赛、蒸巧馍馍、烙巧果、剪纸、彩绣等等,现在有一些作为传统民俗传承下来。这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正能量。
北京稻香村制作的七夕乞巧节传统食品“巧果”(视觉中国)
在仲富兰看来,七夕的传说为什么历经几千年来还能流传至今,说明其内核思想是很合理的。“我觉得七夕宣扬了家庭的和睦,夫妻的恩爱,家庭就是社会的一个组成细胞,家庭如果能够稳定,那么社会也就稳定了。”
那么,七夕在今天能否成为中国版的情人节?仲富兰认为,七夕节里面当然有爱情的元素,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爱情传说,而且是很凄美的一个故事,也是有积极意义的。特别是宋代以后,秦观那首脍炙人口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 秦观 )
上海某商场内的七夕宣传广告(山山 拍摄)
仲富兰曾在上海新闻媒体工作多年,作为新闻评论家,他始终关注大众对于七夕的理解,原先的观点也在不断更新。仲富兰笑着对记者说:”比起多年前,当今社会的媒体形态大大丰富了,特别是近年来,商家在商业推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把七夕故事变成了情人节民俗文化爱情,赋予了浪漫的节日内涵。以至于现在的商业版节日很多,对商家来说,最好是把大多数节日都变成各种情人节是吧?当然,我们对现在社会认同的做法也要抱着尊重和选择的态度,因为所谓的民俗就是大家讲的多了、成熟了,最后就成为一种民间流行的风尚。“
2006年,七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时的申报单位为文化部,保护单位为2018年成立的文化和旅游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者,仲富兰认为,虽然七夕被列入申遗得以保护和传承,但七夕如果真要作为中国的情人节,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其文化内涵:
我觉得七夕如果要成为中国的情人节,还是需要有一个标志性的东西。比如,西方情人节的标志性的东西就是巧克力和玫瑰花,那么你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的标志物是什么?如果光是在这天看一场电影,吃一顿饭,或者是举行求婚仪式,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传统节日也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我们的文化创意注入其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河南卫视8月13日晚上演的‘七夕奇妙游’节目,试图改变七夕只是女儿节的节日内涵
如果七夕作为情人节远离了大众日常生活,那这样的节日就没有了生命力。中国情人节需要走进大众生活,至少让青年人都能够感兴趣,而不单单打上自己是情人节的标签;要提炼出新的爱情元素,让人识别起来既简洁又方便,至少让大众觉得好记又好玩,那这样的节日才会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