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本小说是哪一部吗?——中国古代作家罗贯中

罗贯中 三国 2023-04-22 14:06

在明清小说诞生以前,宋元话本是最初的小说雏形。话本就是说话的本子,也就是说书。《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大字不识一个,却也博古通今,就是在扬州市井听说书的结果。由于明清小说脱胎于宋元话本,所以一些说书的痕迹都被保留在后世的小说里,比如“话分两头,各表一枝”、“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小说遗传的母体痕迹。

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_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_北京衫国演义

那么,中国第一本小说是哪一部呢?大家一致公认,从话本变成小说,迈出第一步的是《三国演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小说。

有人统计过1949年至1966年印刷的中国古典文学,《三国演义》的印刷数最高,群众最为喜爱,当时达到了646万册,且供不应求。截止到今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三国演义》总销量达到了5000多万册。

在今天,《三国演义》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小说,在日韩的影响力超过其他中国小说。

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_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_北京衫国演义

相比较《水浒传》繁杂的版本,《三国演义》的版本少多了,只有嘉靖壬午本和毛宗岗的评点本。

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_北京衫国演义_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

北京衫国演义_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_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

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关于作者罗贯中的研究却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此人是谁?他的籍贯又是哪里?

古代的很多作家,都不习惯署名,因为小说不受上流社会重视,小说家社会地位低微,而且某些作家写的也是见不得人的小说。所以说,很遗憾,我们对于很多伟大小说的作者,知道得并不多。

现存最早的《三国志演义》刻本是嘉靖年间的,令人惊异的是,这本书居然前面有署名!这个作者居然不再匿名!在它的上面,明确地写着“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_北京衫国演义_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

于是,我们知道了,这个作者叫做罗本,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就是罗贯中。

好了,本文完结。

毕竟一开始的刊刻本上都写着作者了,白纸黑字,罗本贯中,这不就是作者了吗?

慢着,没那么简单。

那么,罗贯中是何许人也呢?一直以来,中国考据学家胡适也无法得知罗贯中的生平资料。

一次偶然的机会,1930年,郑振铎、马廉和赵斐云三位学者访书于宁波,听说宁波天一阁举世闻名,看看能不能进去看书,找到一些孤本,得到允许进入后,发现了天一阁旧藏明蓝格抄本《录鬼簿续编》,其中有罗贯中小传: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由此胡适知道了,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杂曲作家。胡适说,这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并且写在他的《三国演义考证》一文中。

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_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_北京衫国演义

胡适的考证不仅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有着第一手的资料《录鬼簿续编》,一时间,没有人能够推翻,鲁迅也表示赞同。

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_北京衫国演义_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

只是很多人有疑问,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人,可是,《三国演义》最早出现却是在150年之后弘治年间的事情,倘若这本书明初就写成了,为什么一直湮灭不闻?连一部不是什么精品的《剪灯新话》都在民间流传甚广,没理由这本书在那100年间神秘地消失吧。如果这本书是明初写成的,那这100多年间,却无人知道有这部书,真是奇哉怪哉了!

《三国志通俗演义》题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卷开头有蒋大器的序言,当时浙江金华一个叫做蒋大器的人写了一个序言,蒋大器号庸愚子,后来在最早刊刻的嘉靖版中,卷首所载的也是这篇序言,这篇序言是我们研究三国演义的重要资料,他写道:

弘治甲寅 (1494年) 仲春序: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

蒋大器说,宋元的一些话本,言辞鄙谬,不堪入目,很多士人都厌恶那些评书。可是山东东原一个叫做罗贯中的人,根据《三国志》写作了一个《三国志通俗演义》,语言通俗而且不鄙陋,书成以后,士大夫都争着看,一时间引发极大轰动。

北京衫国演义_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_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

蒋大器的序文告诉我们如下几个问题,宋元话本比较粗鄙,士人们不喜欢看。山东东原人罗贯中写了一本《三国演义》,大家却都很喜欢看,争相传抄,以便于更多人阅读。

根据蒋大器的序文,这个罗贯中是山东东原人,与前面记载的罗贯中山西太原人并不一致。

北京衫国演义_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_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

东原又叫做东平,是今天山东泰安市的一个县。

北京衫国演义_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_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

更巧合的是,这里就是宋代的梁山泊所在地,不管怎么说,罗贯中是编纂还是整理师傅施耐庵的书,都和《水浒传》有关联,他的老家就在梁山泊。

这里梳理下,我们发现了两条互相矛盾的线索。

1、嘉靖本刊刻的《三国演义》上写着作者叫做“罗本贯中”,《录鬼簿续编》记载了,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杂曲作家。

2、嘉靖本刊刻的《三国演义》前面有蒋大器的序言,上面说此书的作者是山东东原人罗贯中。

问题来了,这两个都是最早的资料,都写到一个叫做罗贯中的人,却写到了两个籍贯:山西太原和山东东原,哪个是对的呢?

结果就有一个奇观,今天两地都把罗贯中当成自己的名人,都建造了纪念馆。

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_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_北京衫国演义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罗贯中纪念馆

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_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_北京衫国演义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罗贯中纪念馆

居然山东山西各有一个纪念馆,谁也不让着谁。

有人说,不会是笔误写错了吧,问题是“太”和“东”自行差异很大,为何会写错?而且山西和山东南辕北辙,也断不可能写错的。

谁也没想到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就这么一个小问题,历史学掀起了数次大的争论。

为了破解这个谜,我们首先回顾历史,了解清楚一个问题:罗贯中是谁?谁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到了他。

罗贯中是谁?

我们就好比进入了一个迷宫,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再往前走了,而是退回到原点。

我们不去找《三国演义》的线索了,而是找罗贯中的,谁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到了他。

在解读《水浒传》之谜的时候,我说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有一个大藏书家郎瑛,因为身体残疾,没办法劳动,加上家里有钱,天天在家读书,保留了很多珍贵的资料。

郎瑛那段文字,我在水浒的时候也引用过:

“《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云:‘钱塘施耐庵的本。’昨于旧书肆中得抄本《录鬼簿》,乃元大梁钟继先作。载宋、元传记之名,而于二书之事尤多。据此,见原亦有迹,因而增益编成之耳。”

这里提到了杭人罗本贯中,和钱塘施耐庵一样,估计这两个人都长居杭州过。

在郎瑛之后的胡应麟,曾在《少窒山房笔丛》卷四十一 “庄岳委谈”(下) 记载了一条史料:“今世传街谈巷语,有所谓演义者,盖尤在传奇杂剧下。然元人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世率以其凿空无据,要不尽尔也,余偶阅一小说叙,称施某尝入市肆,细阅故书,于敝楮中得宋张叔夜禽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 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嗤也”。这里所说的施某,是指的施耐庵;这里所说的罗本,就是罗贯中。胡应麟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这一说法最近就是源自这里。

那么,他们是历史上最早提到罗贯中的吗?未必,随着更多史料的挖掘,我们得出了更多线索。

1959年,在上海发现了元代理学家赵偕的《赵宝峰先生集》,卷首是一篇《门人祭宝峰先生文》,其中列举了31个门人的名字。

可以说,这种史料平时受关注程度应该不高,问题就出在这31个门人身上,一个个看下去:

向寿

乌斯道

罗本

王真

顾宁

问题来了,罗本?不就是那个罗本贯中?

这篇《门人祭宝峰先生文》立马引发了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因为这篇真实存在的文章,极有可能就是破解罗本之谜的关键,所以说,历史总会留下蛛丝马迹,而痕迹只需要一篇文章的记载就够了。

这篇文章作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这篇祭文中所列“门人”,是以年龄为序的,罗本的名字排列在向寿、乌斯道之后,向寿、乌斯道这两个人元史都有记载,向寿生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乌斯道生于元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因此,我们断定,罗本应该生于1314年左右。

至于什么时候去世,假如他能活70岁,毕竟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么,罗本的生卒年就是1314年-1384年,正好是元末明初。

我们考据出的施耐庵生平,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正好比罗本大18岁,符合施耐庵是罗贯中师父这么设定。

可前面也说了,胡适考证出罗贯中的《录鬼簿续编》,作于明永乐二十二年 (公元1424年),里面记载道: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公元1364年)复会。别后六十余年,竟不知所终。

贾仲明曾在明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为钟嗣成《录鬼簿》 题跋,自署“八十云水翁”,以此推断,他约生于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贾仲明和罗贯中结成忘年交,大约在元至正十七年以后,当时罗贯中四十多岁,在张士诚幕中作客,贾仲明只有十七、八岁,结交地点在苏州。这两条史料说明,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约生于元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殁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

这条记载和《门人祭宝峰先生文》的记载并不冲突,极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我们归纳下:

1、《三国志通俗演义》开头写着罗本贯中编次,这个人叫做罗本,字贯中。

2、《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中出现了一个门生罗本,生卒年大约是1314年-1384年。

3、《录鬼簿续编》中记载了一个散曲家罗贯中(不清楚这是名还是字),说他是山西太原人,推断出他的生卒年是1317年-1387年。

我们知道三段论。

1、a=b

2、b=c

3、所以a=c

所以,我们得出3个线索

1、三国演义作者是罗本贯中。

2、罗本,约1314-1384

3、罗贯中,1317-1387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本,字贯中,生卒年是1317-1387。

而他的籍贯,则是《录鬼簿续编》中记载的山西太原人。

可以发现所有证据链都是齐全的。只有一个问题,这个罗贯中是一个散曲家,而且《录鬼簿续编》记载的都是散曲家,从没说过他会写小说啊。

但大家觉得这就是定论了。

山西太原派胜出,至于山东东原派,则被称之为笔误。

一时间,山东东原派集体怒了。

要知道,《录鬼簿续编》是胡适在1930年代才找出来的,在此之前的数百年间,压根没人在意这本书,也没人说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统一说是山东东原人。

1、《三国志史传》,嘉靖二十七年(1548 年) 序,万历年叶逢春刊本,题:“东原罗本罗贯中编次”。

2、百十五回本《水浒传》 署 “东原罗贯中编辑“ 。

3、百十四回本《水浒传》署 “东原罗贯中参订 ”。

2、《三遂平妖传》万历年间王慎修刊本,题“东原罗贯中编次”。

3、《隋唐两朝志传》(一名《隋唐志传》) 明万历己未(1619年) 姑苏龚绍山刻本题“东原贯中罗本编辑,西蜀升庵杨慎批评”。

明清时代,多种刻本一直说他是山东东原人,四部典籍都是如此,怎么到了现代就摇身一变呢,而且东原派指出:《录鬼簿续编》是记录散曲家的文献,里面没有说过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只是说他是个散曲家,不能作为证据。

相反弘治年间蒋大器的序言,明确说,三国演义,是东原罗贯中编次,这才是更加明显的证据。

虽然《录鬼簿续编》是珍贵史料,但是有更第一手的资料,那就是现存的《三国演义》明代刊本,大多署名“东原罗贯中”,作品的署名,应该更有权威性。

也就是说,自己作品上面的署名,当然更权威。如果这个不能相信,还有什么能相信呢?你写一本书,署名叫做“姑苏第一才子”,结果别人都说另一本笔记上你是杭州人,你不觉得奇怪吗?

只不过东原派还缺少更多的证据加持,东原派果然找出了更多的证据。

《关于罗贯中原籍东平说的研究和调查》记载,元代延祐五年 (1318) 状元霍希贤的后代霍树元 、霍衍皆介绍:“霍希贤和罗贯中是同时代人,他有位好友叫罗本 ,就是三国演义的罗贯 中 ”,“罗在宿城罗庄住,也是个大家庭 。我祖上为了与他相处,即把他的府第建在了宿城 ,府府相邻 ”“我们霍状元曾和罗贯中是很好的把兄弟,两人的关系亲如手足 ”,这些都记载在自家家谱中。

一般来说,家谱不能作为资料,不过施耐庵的真身也是从家谱中考证而来。假定霍希贤于1318 年中状元时为三十五岁,生于1283 年,罗贯中小他三岁,那么 ,小说家罗贯中的生年应该约为1280年,即生于元至元庚辰年左右 。如果他活了七十岁,那么生卒年应该约是1280年-1350年,这比散曲家罗贯中要大了40岁,更和施耐庵的年龄差不多,甚至比施耐庵要大。

著名历史学家王利器先生认为:大多数明刻本《三国》都 “认定罗贯中是东原人”。“所谓杭人,亦即钱塘人,是新著户籍,东原,才是本籍”。他又说: “我之认定罗贯中必是东平人,还是从《水浒全传》中得到一些消息的。《水浒全传》有一个东平太守陈文昭,是这个话本中唯一精心描写的好官。把这个好官陈文昭说成是东平太守,我看也是出于罗贯中精心安排的。

不过,这也只是一家之言,无凭无据。不过这并不影响施罗的师徒之情,谁说师傅就必须比徒弟年长很多?也有可能是同龄人。

那么,罗贯中和《水浒传》究竟什么关系呢?为何明朝刊刻本中除了施耐庵,还会出现罗贯中的名字?

关于这个,胡适和鲁迅观点不同:

1、胡适认为,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甚至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化名(这个证明不对),创作了繁本《水浒传》,后来在明朝中期,书商对其删减,成为了简本《水浒传》,简本作者不明,先有繁后有简。

2、鲁迅认为,罗贯中不一定和施耐庵有关,他创作了简本《水浒传》,施耐庵对其润色,改成了繁本《水浒传》,施耐庵可能是明朝中期的人,先有简再有繁。

这两种观点目前都有人相信。

而关于罗贯中的籍贯,太原说和东原说各有拥护者,在80年代和2000年代先后两次大论战,但现有的可资依据的材料实在太少,而权威的、无可辩驳的材料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无法给出更多的佐证。

针对太原派和东原派的不可调和,出现了一些偏门,令人啼笑皆非,有人说,罗贯中是东原人,只是贾仲明在《录鬼簿续编》中笔误了,写成了“太”,这个不太可信,字形完全不同。

还有人说,东原其实是东太原,借助了兰陵笑笑生可能是兰陵人,可能是南兰陵人的灵感,说南北朝时期侨置了一个东太原,在今天的济南市,区别于泰安市的东平,这个也被人认为是不可能,因为东太原早在北齐年间就废除了,断无可能用这个废弃千年的古称。

还有人说,罗贯中祖籍太原,生于东原。总之出现了各种争论的观点,在80年代那样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委实给全民科普了一把。

两个罗贯中

直到近十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陈辽写了一篇论文,总结归纳后提出,应该有两个罗贯中。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之前也有人怀疑过,但没有深入研究。

我们归纳下此前的线索

1、《三国志通俗演义》开头写着罗本贯中编次,这个人叫做罗本,字贯中。

2、《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中出现了一个门生罗本,生卒年大约是1314年-1384年。

3、《录鬼簿续编》中记载了一个散曲家罗贯中(不清楚这是名还是字),说他是山西太原人,推断出他的生卒年是1317年-1387年。

4、《三国志通俗演义》篇首的序言中写着东原罗贯中。

5、多种明清刻本上都写着“东原罗贯中”。

6、霍希贤的家谱记载的罗贯中生卒年约为1280年-1350年。

好了,就这么多线索,当成是一次侦探游戏,什么样的人能够符合这些特征呢?

就像侦探游戏谜底常常是双胞胎一样,罗本这个名字也存在双胞胎。

如果有两个罗贯中,那么问题就全解决了。

1、小说家罗贯中 (约1280-约1350) ,姓罗,名本,字贯中,山东东原人,霍希贤的好友。

2、散曲家罗贯中 (约1317-约1387) , 姓罗,名贯中,山西太原人,贾仲明的忘年交。

这两个人不仅籍贯不同,而且年龄差别很大,小说家罗贯中比散曲家罗贯中大约年长四十几岁 。

北京衫国演义_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_三国之太极演义 蓬莱小哥 小说

赵宝峰的门人罗本应该只是同名同姓,和他们没关系。

这样,基本上上面的问题都能解决了。

其实问题在于,《录鬼簿续编》中只说了罗贯中,并没说这是他的字,既然书中其他人都是称呼名,没理由称呼罗贯中是字。

所以说,我们被混淆了。

古人的姓名=姓+名,还有字。

假设姓是X,名是Y,字是Z。

那么

1、小说家罗贯中 (约1280-约1350) ,姓罗,名本,字贯中,X=罗,Y=本,Z=贯中。

2、散曲家罗贯中 (约1317-约1387) , 姓罗,名贯中,X=罗,Y=贯中,Z不详。

所以说三国演义国学子部明清小说,我们把这两个人混淆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误会,其实不怪别人,只能怪我们自己,因为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中只提到了罗贯中,却没有提到他叫“罗本”!我们想当然把罗本贯中也代入这里了。

这样一来,就很好解释了,散曲家罗贯中著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杂剧,行文和三国完全不同,应该不是小说家。

小说家罗贯中,则写了最初版本的《三国演义》,并把署名“东原罗贯中”写在了书的开头,所以后世刊刻本才会这么写。

所以,太原说和东原说争论了这么久,其实是混淆在线索中了。

有人说,研究罗贯中的籍贯有什么意义呢?事实上,当然有意义,这说明了散曲家罗贯中和写三国的罗贯中并不是一个人,而晚明那些署名罗贯中的《残唐五代史演义》等也并非罗贯中原著,这些在《三国演义》研究中都应该去伪存真,大胆去除。

参考文献

1、沈伯俊.关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J]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2).

2、张志和.罗贯中籍贯生平考异 [J] .许昌师专学报,1990, (1).

3、 刘世德.罗贯中籍贯考辨 [J] .文学遗产,1992, (4).

4、刘世德.东平人说罗贯中籍贯考辨 [J] .海南大学学报,1992, (4).

5、杨海中.罗贯中的籍贯应为山东太原 [J] .东岳论丛,1995, (4).

6、石昌渝.《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续考-答张培锋先生 [J] .文学遗产,2005, (10).

7、李孟儒.《录鬼簿续编》所载“罗贯中”写不出《三国》《水浒》 [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 (9).

8、刘洪强.太原罗贯中与东平罗贯中为同一人考论 [J]唐山学院学报,2016, (9).

9、陈辽.两个罗贯中 [J].江苏社会科学,2017, (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