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相当于《永乐大典》的3.5倍 ),36000余册,约八亿字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以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下设纂修官、分校官及监造官等400余人。名人学士,如戴震(汉学大师),邵晋涵(史学大师)及姚鼐、朱筠等亦参与进来,鸿才硕学荟萃一堂,艺林翰海,盛况空前,历时10载。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编纂初成;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始全部完成。耗资巨大,是康乾盛世在文化史上的具体体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从《四库全书》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以上内容依网络资料摘编】
明朝初年有一位国子监的祭酒(相当于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是铅山县陈家寨龚家源人清代时编纂的四库全书,他叫龚斅(xiào)。乾隆八年的《铅山县志·人物》有龚斅的小传。在《四库全书·集部六·别集类五(明)》收录了龚斅唯一的诗文集《鹅湖集》共六卷240页。按照《四库全书》的体例,在所录的著作之前,总簒官和总校官要联名写一篇提要“案”语,也就是现在的“编者按”,介绍有关这部著作的内容、作者并简要评述。《四库全书》本来就不是公开刊印发行的书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仅仅是皇家的书库,能够查阅的人是不多的。所以,”案“是以臣子的名义向皇帝报告。下面我全文转载龚斅《鹅湖集》前面的《案》,标点为本人所加。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六
提要
鹅湖集六卷 别集类五(明)
臣等谨案:
《鹅湖集》六卷,明·龚斅撰。斅,铅山人,《明史》无传,惟《太祖本纪》载:洪武十三年八月丙午,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杜佑、龚斅、赵民望、吴源为春夏官,而亦不详其本末。考《铅山县志》,称斅先以明经分教广信,辑朱子说,补六经图。御史叶孟芳荐其学行,征入为四辅官。以老乞归。又召为国子监祭酒,卒于官。著有《经野类钞》二十八卷,盖亦穷经笃学之士也。其集见于焦竑《经籍志》者六卷,流传甚尠(xiǎn,指稀有的,罕见的)。程敏政《明文衡》、黄宗羲《明文海》蒐(sōu,同“搜”。)采极博,而均不及清代时编纂的四库全书,其名姓则亡佚久矣!今惟《永乐大典》尚颇载其诗文。诗虽多沿元季余波,而清婉谐畅,亦自琅琅可诵;文则原本经术,结构谨严,实能不愧于作者。其《送周倬、张溥使高丽序》称洪武十八年命倬等往封国王,而《明史·高丽传》失载其事。又《赠刘叔勉奉使西洋回序》称洪武二年春,诏叔勉往使,三年夏才至西洋。而《明史·悖泥传》乃称三年八月命御史刘敬之往使,阅半年始抵其国,年月参差不合,自当以邀所记为得其实,是亦足以资考征信也。谨掇拾荟粹,仍依原目定为六卷,著于录。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从以上“案”语得知:
一、龚斅因为在《明史》中没有单列的传记,所以关于龚斅的人物简介依据《铅山县志》和《明史·太祖本纪》所载归纳。说明编纂官是查阅了资料,确定龚斅的资料的。
二、龚斅曾经著有《经野类钞》二十八卷本,“见于焦竑《经籍志》者六卷,流传甚尠”;经本人查考,《四库全书》没有收录,从书名猜测,这是一部对经书的阐述性的书,或者因为已经散佚,所以不录。但是《四库全书》的编纂官认为,龚斅是一位“穷经笃学之士”(专心致志深入研究经典并有建树的人)。
三、明代程敏政编选《明文衡》。选录明初至成化末辞、赋、乐府、琴操及散文一千一百二十一篇;另外明朝黄宗羲费时26年编的《明文海》共四百八十二卷,参考明朝各家文集二千多种,均没有收录龚斅的《鹅湖集》,编者感叹“名姓则亡佚久矣!”《四库全书》是从明朝的《永乐大典》中选录的。乾隆时期,《永乐大典》应该是完整的。《四库全书》的编纂官评价龚斅的诗,沿袭了元诗的风格,“清婉谐畅”,“琅琅可诵”;文章因为深入研究了古代经书,所以结构严谨,不会辱没作者的名声。
四、对龚斅所写的两篇赠序,核对了《明史》,其中一篇弥补了《明史》的遗漏史实,另一篇与《明史》所载历史不符。编纂官认为,龚斅的记述是正确的,应该认为龚斅的文章说明的历史的真相。这个判断极其重要,说明了《四库全书》在收录前人的著作的时候,并不是一抄了之,而是对作者文章的内容和有关的历史著作进行核对,从而辨别真伪。这个工作量是相当大的。由此可见,编纂《四库全书》工程的浩大,四百人的纂修和校对人员所付出的非凡精力、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工作的严谨,都是后人的楷模。
【有关文章回顾链接】
第11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