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江西舆地图说》是一部明代的江西地理图志,现存万历时所刻丛书《纪录汇编》本,卷端仅题“赵秉忠”,未载明其字号或籍贯。晚清的山东地方志以及今人论著中都将此书认定为青州赵秉忠所著。但实际上,题名者是福建人,曾任江西乐平知县。纂修之事,起初由江西巡按赵耀主持,各州县长官负责编辑本地情况,汇总后交由王世懋删润。尚未告竣,赵、王二人相继调走,最终由赵秉忠定稿、邵陛刊刻。此外,现存刻本没有地图,并缺少饶州、南康和九江三府的内容。王世懋的《饶南九三府图说》正好补其不足,两书实出同源。今国家图书馆藏明彩绘《江西全省图说》1册,其文字部分与刻本《江西舆地图说》基本相同,大约绘制于王世懋本和赵秉忠本之间。
关键词:赵秉忠;王世懋;《江西舆地图说》;《江西全省图说》
《江西舆地图说》是一部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图志,概述江西省、府、县的地理沿革、历史人文、山川险要、经济风俗和社会治安等情况。现存万历四十五年(1617)所刻丛书《纪录汇编》本,但仅存文字说明,没有地图。且前后无序跋,卷端题“赵秉忠”3字,未载明籍贯或字号等信息。而万历时名为赵秉忠的进士就有两位,遑论其他同名之人。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江西舆地图说》为山东青州的赵秉忠所撰,至于具体的成书时间和编纂经过却鲜有讨论。笔者通过考察两位赵秉忠的仕宦履历以及相关史料记载,发现《江西舆地图说》题名者实为福建赵秉忠,且他并没有参与太多的编修工作。此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明代绢底彩绘《江西全省图说》1册,未标注作者和年代,但其文字部分与刻本《江西舆地图说》几乎相同,两书实出同源。周里玲《图绘江西》一文认为绘本晚于刻本,但通过校对文本大致可以确定,绘本的编制时间应早于赵秉忠修定本。
一、《江西舆地图说》的作者身份
明代晚期和清代早期的书目,如祁承㸁《澹生堂藏书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和《明史·艺文志》,在著录《江西舆地图说》的作者时均题“赵秉忠”,但没有注明作者的籍贯和字号。晚清以降,山东省纂修地方志时,开始将此书归诸益都(今山东青州)赵秉忠名下,例如咸丰《青州府志·艺文考》、光绪《益都县图志·艺文志》、宣统《山东通志·艺文志》。现代学者普遍引用此说,如沙嘉孙《山东文献书目续编》、徐泳《山东通志艺文志订补》、《中国状元大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号阳,万历二十六年(1598)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因忤逆魏忠贤被黜,崇祯初平反,获赠太子太保衔。然而,考察他的履历四库全书在编纂时明代,曾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和礼部尚书等职,却从未在江西做官。周里玲认为:“《舆地图说》为其于万历四十年主考江南乡试,巡视江西时所编纂。”但史料中并没有记载他巡视江西之事,何况主考乡试期间,也没有精力和责任为外地修志。此外,康熙《青州府志》、康熙《益都县志》、雍正《山东通志》等早期方志,以及乾隆时李焕章的《赵尚书公传》,都只记载赵秉忠撰有《山集》,只字未提《江西舆地图说》。
万历时,确有宦于江西、名为赵秉忠者,福建瓯宁(今属建瓯)人,字荩臣,号谦宇,嘉靖四十年(1561)乡试第一名,万历二年(1574)进士。因两人同名、时代相近,又皆高中金榜,传为一时美谈。晚明《状元图考》记载:“上春官响卜,福建解元作状元。乃辛酉闽解元,实与公(青州赵秉忠)同名姓焉。”福建赵秉忠,万历四年授浙江瑞安知县,九年迁江西乐平知县,后因清丈土地不力被免。撰有文集《畏垒冰言集》,可惜已经亡佚。万历四十六年江西铅山县修志时,曾引用此书论述本县的地理情势。《铅书·地理书》云:“瓯宁赵秉忠《畏垒冰言》:铅山县,次冲,次简,淳。······大较可睹矣。”经查,此段记载与《江西舆地图说》中的“铅山县”条完全相同。由此可知,现存刻本《江西舆地图说》的题名者确为福建赵秉忠,他曾将此书部分内容收入自己的文集中。
二、《江西舆地图说》的成书过程
今本《江西舆地图说》虽然总括江西一省,但缺少饶州、南康和九江三府的情况。然而,《纪录汇编》丛书中王世懋《饶南九三府图说》的内容(简称“三郡图说”)却正好补其不足。且两书编纂体例相同,合而观之,方称完璧。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号麟洲,苏州太仓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万历四年(1576),授江西布政使左参议。六年十二月,升江西按察副使;八年,迁陕西提学副使;他撰有《三郡地图说跋》,叙述编书的缘起与经过:
直指使者代天子省方,以舆地观民风,以繁简稽吏治,职也。今使者东莱赵公皂盖所至,必命其郡县长史图其地境,而系说于图后,以稽其繁简、冲僻、难易。饶、南、九三郡,世懋所辖也。图上,公以郡县吏各自鸣多失实,或支蔓不切,令世懋得以意自损益焉,且曰“务简而明”。
文中“直指使者”“东莱赵公”指巡按御史赵耀,掖县(今山东莱州)人,字文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万历五年(1577)五月任巡按江西监察御史。《三郡地图说跋》文末题署“分守九江道左参议吴郡王世懋著”,因而此书是他在万历五年至六年间担任左参议时所撰。巡按赵耀要求各州县长官绘制辖区地图,并附上文字说明。但呈上后并不满意,于是又让王世懋重加订正。如此看来,赵耀和王世懋才是主要纂修者,但现存刻本为何只题赵秉忠之名?这或许是因为《江西舆地图说》属于官修书籍,一般而言只能题现任官员之名,赵秉忠于万历九年赴任江西,此时赵耀和王世懋已经迁转别处。还有一种可能,《纪录汇编》的编者使用赵秉忠文集中的版本作为底本进行刊刻,所以才题写其名。
此外,万历时郭子章所编江西省志《豫章书》中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其《豫章郡邑表序》云:“邵柱史陛刻有《江西舆地图说》。”邵陛,字世忠,浙江余姚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六年(1578)至九年,接替赵耀任江西巡按。由此可知,《江西舆地图说》在《纪录汇编》本之前已有刻本,出版工作由邵陛主持,时间在万历九年前后,而且内容完整、图文并茂,可惜这个版本已经亡佚。今人《江西方志通考》误认为《江西舆地图说》由王世懋和赵秉忠合作完成:“世懋分守九江道,乃就其所辖三府厘正之,其余各郡则秉忠为之。”实际上,王、赵二人处在同一书籍的不同编修阶段。至于《纪录汇编》本《江西舆地图说》之所以不全,是因为这套丛书中也收入了《三郡图说》。早在万历十三年,王世懋将自己的14种著作汇刻成《王奉常杂著》;万历四十五年沈节甫编选《纪录汇编》时,将其中的《窥天外乘》《二酉委谭》《闽部疏》以及《三郡图说》收入丛书。抄录《江西舆地图说》时为避免重复,于是将原书中饶州、南康、九江三府的内容裁去。
三、《江西全省图说》与《江西舆地图说》的关系
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套绢底彩绘的《江西全省图说》,残存37幅,详细描绘了江西境内的城邑、衙署、山川、湖泊和寺观等事物,每幅图后均附有文字解说。这是江西历史上第一部分府分县地图集,也是为数不多的明代彩绘城市图。可惜图册中没有标明作者和年代,前后也无序跋。《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舆图要录》和陈红彦《古旧舆图掌故》等论著只是说成书于万历年间,白鸿叶亦云:“具体绘制者及绘制时间有待考证。”2015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影印此图册,经过校对,其文字内容与《江西舆地图说》大同小异,可知两书实出同源。席会东认为此图“万历四十年由赵秉忠编绘”;周里玲则认为另有他人将王、赵二人所编图集合订为一本,所以应在万历四十年之后。但通过分析绘本与刻本的异文,绘本大概完成于王世懋修改之后和赵秉忠定稿之前,即万历七年至九年间。
无论是王世懋的《三郡图说》还是《江西全省图说》,都会在各府、县后先用几字简单点评当地情况。不过前者大多只评点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两项,仅有少量条目标识民俗民风,而且这几项的顺序并不一致。例如评浮梁县“最僻,次简”,评星子县“最简,次冲”。但在绘本中,多数府县都有这三项评点,且次序固定为:地理、经济、民风。例如评浮梁县“僻,次简,次醇”,评星子县“次冲,最简,醇”。其次,《江西全省图说·建昌府》中亦绘有泸溪县的舆图。而此县治于万历六年十二月庚子新设,且在王世懋调任之后。因此,绘本是在王世懋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江西全省图说》中关于当时许多新近状况的记载,却不见于赵秉忠《江西舆地图说》。例如对泰和县的描述,刻本在“数十年来洪涛襄圮······民虞荡垫”一句后作:“堤障之谋,岌维孔棘。”绘本则更为详细:“日皇皇,奔诉孔棘,多方筹济。近日七里堤始告成,民赖无怨。”据记载,万历三年(1575)县令唐伯元筑七里堤:“留心水利,筑破塘矶,自窑头至将军渡矶岸,共计七里。”唐伯元,字仁卿,广东澄海人,万历二年进士,授万年令,次年转泰和知县,在任五年,颇有政声。赵耀组织各地编纂图说大约在万历五年,距七里堤竣工不远。但至万历九年赵秉忠修订时,再用“近日”就有些不合时宜。再如泸溪县为万历六年末新建,《江西全省图说》“建昌府”条云:“故又号旴江郡云,领县四,新置泸溪为五。抗御七闽,牵制百粤。”“泸溪县”条云:“新造之邦,城中不满数百人,亦无大著姓。实户数,辟草莱。”而在《江西舆地图说》中删去了这两处被标识的语句,这或许因为随着形势的发展,原有描述已不再适用。其次,从文字校勘的角度看也有不同。《江西全省图说》“安远县”条云:“一佳境也耶,风俗简朴。”《江西舆地图说》则作:“一佳境也□风俗间朴。”这可能是在印刷样稿覆校时,认为“耶”字语义重复,于是剜改作一字空格。
绘本《江西全省图说》与赵秉忠本《江西舆地图说》重复的部分有70余处异文,其中多数是字词,少量为整句。即使用字不同,却基本不改变句意,更多的是文学修辞的考量。例如绘本“崇恬淡”,刻本作“崇木疆”;绘本“为八省通道”,刻本作“周行芔歙称是”;绘本“謷謷多故”,刻本作“翘翘多故”;绘本“军民杂袭”,刻本作“军民杂集”;绘本“咫尺”,刻本作“咫武”。总体来看,刻本用词更为古奥,并增加了“也”“而”等衔接词,使文气更加流畅。至于对各府、县的评价定位上,两书也多有不同。例如评南城县,绘本作“次冲,繁,醇”,刻本作“次冲,烦”;评吉水县,绘本作“冲,次繁,醇”,刻本作“最冲,次繁,次淳”。可见对各地的评价,是随着实际发展状况而不断变化的。但两书之间是否有直接的递修关系,尚且存疑。因为现存异文中缺少明确的是非问题,刻本并非对绘本的讹误进行校改。而且这两个版本的“全省”概说差别很大,多达12处不同;其中,5处为长句:4句为刻本所有,1句为绘本所有,且分布零散。倘若赵秉忠以绘本为底本,则增删时略显繁琐,衔接处过于平滑。因此,绘本与赵秉忠本可能都是以王世懋本为底本各自修订的。此外,绘本《江西全省图说》中饶州、南康、九江三府的内容,与王世懋《三郡图说》相比仅有个别字词不同,平均每篇只有一处;相较之下,其与赵秉忠《江西舆地图说》的异文明显更多。如此亦可证明,绘本的完成时间介于王世懋本和赵秉忠本之间。
四、《江西舆地图说》的体例和内容特点
《江西舆地图说》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洪先的《广舆图》。此书收政区图、边防图、河海漕运图和域外图等40余幅,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地图集。出版后颇受欢迎,多次刊刻,对后世影响深远。除地图外,还配有大量的文字说明。以江西省为例,用表格的形式,简要记载各府、州、县的位置、经济、民风、粮税等信息,并用一二字点评。“山川之险夷,政务之烦简,赋役之多寡,风俗之刁淳,道里之冲僻,邑之上、中、下,悉著于格。”例如评价新建县:“冗,上。”评玉山县:“冲,烦,上。”这有利于量才授任和地方治理。《广舆图》这一特色被《江西舆地图说》继承,并进一步细化和统一。例如评新建县:“最冲,最繁,疲。”评玉山县:“冲,次繁,刁。”当然,《广舆图》限于体例,对江西各地的记载仅有寥寥数语,《江西舆地图说》则更为全面。郭子章称赞此书云:“罗文恭公《郡邑表》详哉······第局于格,不得悉载其故。邵柱史陛刻有《江西舆地图说》,视表庚详。”此外,《江西舆地图说》在对全省状况的概述中,多处引用桂萼的《江西图叙》,例如:
《广舆图·江西图叙》:险阻既分,形势自弱,安危轻重,常视四方。若保境和民,则九江独据上流,牵制沿江州郡,且密迩南康,滨临巨湖。
《江西舆地图说·全省》:险阻既分,形胜斯弱,安危轻重,常视四方焉。······而九江据省上流,牵制沿江州郡,且与南康密迩,巨湖吞浸,实保境要害重关也。
目前,周里玲的《图绘江西——明清传世地图中的江西形象》中对《江西全省图说》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她主要是从地图学的角度论述,较少探讨文字部分的价值。江西官员编修此书的目的是方便地方治理,图册首页篆书“省方观民”4字,语出《周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王世懋在《三郡地图说跋》中亦云:“以舆地观民风,以繁简稽吏治。”《江西舆地图说》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与经济、文化、民风、治安等结合在一起,概括各地特点,并揭示社会矛盾和治理难题。例如抚州府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但也因此无法有效设置关隘,导致贼寇流窜。“道通闽、楚、越、粤,轮蹄四出,致馆路节为艰。地无设险,故丑党萤聚,易逸而难讥。”再如吉安府科甲鼎盛,官宦之家云集,却互不相让,贫富矛盾尖锐,民风好讼。“古所谓天作之邦,文章节义鸣中国。······其俗尚气,君子重名,小人务讼。兼之军民杂集,豪猾飙腾,吏治鲜效,庐陵、泰和最称难理。”从《江西舆地图说》对地方治理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论述中可以发现,四通八达和膏腴之地常常伴随着盗贼猖獗。权贵乡绅聚集,虽然能带来一些名望,但剧烈的土地兼并导致贫富矛盾激化,诉讼频仍,政府收税阻力较大。
结语
综上所述,纂修《江西舆地图说》一事大约始于万历五年(1577),由巡按赵耀发起,各府县长官参与编修,初稿交由王世懋删润。两年后四库全书在编纂时明代,赵、王二人相继调走。最终万历九年左右,赵秉忠负责定稿,巡按邵陛主持出版。此书涉及治安和民风等实际情形,非当地官员不能熟谙,因而赵秉忠所做的编修工作较为有限。绘本《江西全省图说》则是在王世懋本和赵秉忠本之间绘制的。30多年后沈节甫编刻丛书《纪录汇编》时,既收入王世懋的《三郡图说》,又选录了《江西舆地图说》,并删裁其中与前者重复的部分。
《江西舆地图说》承上启下,从舆图绘制的角度看,清初的《江西省府县分图》和康熙《江西十三府道里图》等舆图沿用了其山水示意性的绘制方式,在构图和地理要素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文本内容看,《江西舆地图说》是现存最早的,全面记录明代后期江西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情况的文献,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