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库全书》纂修的缘起可追溯到康熙早年,有相关文献记载为证,它反映了清代统治者一以贯之的文化政策。
关键词:《四库全书》 纂修缘起 康熙
《四库全书》是清代中叶纂修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综合丛书。它创始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经数百位学者历时十年集体编纂而成,至乾隆五十四年才全部告竣,先后抄成七部,分贮于北四阁与江浙三阁,可谓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乾隆帝打着“稽古右文”的旗号,以行其“寓禁于征”的文化策略,他对我国古代典籍的保护整理之功,及其篡改摧毁之过,前贤及时彦论之已详,勿庸赘述。但乾隆纂修《四库全书》的初衷及其征集天下图书的手段,却可追溯到其祖父康熙,乾隆不过是步其后尘而踵事增华、变本加厉而已。以修书的图书来源而论,当时除了清廷内府的藏书之外,主要是各省督抚的采进本和各地私人藏书家的进献本,而这两类图书都是在乾隆帝屡次颁发“圣谕”的督促下征集来的,由此体现了封建专制对思想文化的高压态势,而这一做法的始作俑者却是康熙,这在清代的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如嘉庆年间徐锡麟、钱泳共同纂辑的《熙朝新语》(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嘉庆刻本,作者托名“古歙余金德水辑”)卷七,就有如下一段记载:
康熙二十五年,谕礼部翰林院:自古帝王致治隆文,典籍具备,犹必博采遗书,用充秘府,益以广见闻而资掌故,甚盛事也。朕留心艺文,晨夕披览,虽内府书籍篇目粗陈,而裒集未备,因思通都大邑应有藏编,野乘名山岂无善本,今宜广为访辑,凡经、史、子、集,除寻常刻本外,其有藏书秘录、作何给值采集及借本抄写事宜,尔部院会同详议具奏,务令搜罗罔轶,以副朕稽古崇文之至意。
闰四月礼部等遵旨议覆:购求遗书,应令直隶各省督抚出示晓谕,如得遗书,令各有司会同儒学教官转详督学,及该督抚酌定价值,汇送礼部。其无刻板者,亦令各有司雇募缮写,交翰林院进呈。有愿自行呈送者,交礼部汇缴,得旨。自古经史书籍,所重发明心性,裨益政治,必精览详求,始成内圣外王之学。朕披阅载籍,研究义理,凡厥指归,务期于正。诸子百家,泛滥奇诡,有乖经术,今搜访藏书善本,惟以经学史乘,实有关系修齐治平、助成德化者,方为有用,其他异端稗说,概不准收录。该部院即遵谕行。
上述两道圣谕亦见《清圣祖实录》卷一二五和卷一二六“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四月”条,文字略有出入。从中可见年轻的康熙在国内政局稍为安定之际,就以“发明心性,裨益政治”作为搜访天下遗书的宗旨,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广大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禁锢、巩固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因此那些与“修齐治平、助成德化”无关的书籍,一概被视为异端邪说而不准收录,甚至欲投之水火,予以毁弃而后快。只是当时“三藩之乱”初平,国内的反清斗争尚未完全平息,加上次年康熙的祖母孝庄文皇后去世,这一切使康熙无暇无力大规模征集天下图书,同时禁毁那些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到了乾隆即位时,天下太平日久,国力强盛,清政权的统治已稳如磐石,好大喜功的乾隆便欲完成其祖父未竟的事业,开馆修书。乾隆征求天下遗书的初衷及标准和康熙如出一辙,观乾隆三十七年正月所颁发的圣谕可知:
……今内府藏书,插架不为不富,然古来著作之手无虑数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其令直省督抚会同学政等通饬所属,加意购访。除坊肆所售举业时文及民间无用之族谱尺牍屏幛寿言等类,又其人本无实学,不过嫁名驰骛,编刻酬唱诗文,琐屑无当者,均无庸采取外,其历代流传旧书,内有阐明性学治法,关系世道人心者,自当首先购觅。至若发挥传注,考覈典章四库全书四库是指,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裨实用者,亦应备为甄择。
又乾隆三十八年五月的上谕:
……方今文治光昭,典籍大备四库全书四库是指,恐名山石室,储蓄尚多,用是广为蒐罗,俾无遗佚,冀以阐微补阙。所有进到各遗书,并交总裁等同《永乐大典》内现有各种详加核勘,分别刊钞。择其中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寿之梨枣,以广流传;馀则选派誊录,汇缮成编,陈之册府。其中有俚浅讹谬者,止存书名,汇为总目,以彰右文之盛,此采择《四库全书》本指也。(见中华书局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卷首)
据上引两道圣谕,可知乾隆修书的宗旨在于“世道人心”四字,这与康熙的“发明心性,裨益政治”名异实同,都是为了巩固清政权的专制统治,消灭汉族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和独立思想。乾隆明确宣称以是否“有益于世道人心”作为征书修书的标准,因此何种书应刊,何种书应钞,何种书应列存目,何种书应禁毁,便不难甄别了。这一修书宗旨实滥觞于康熙。
至于《四库全书》不收小说戏曲等民间文学作品,恐怕也是受了康熙的影响。《清圣祖实录》卷一二九“康熙二十六年正月”条载:
甲子,九卿议覆。刑科给事中刘楷条奏,请禁止淫词小说,应如所请。上曰:淫词小说,人所乐观,实能败坏风俗,蛊惑人心。朕见乐观小说者,多不成材,是不惟无益,而且有害。至于僧道,素悖礼法,其惑世诬民尤甚。愚人遇方术之士,闻其虚诞之言,辄以为有道,敬之如神,殊堪嗤笑,俱宜严行禁止。[1]
而《四库全书·凡例》也称:“今所采录,惟离经畔道、颠倒是非者,掊击必严;怀诈挟私、荧惑视听者,屏斥必力。”因此,明代中后期甚为流行的市民文学作品如《西厢记》《水浒传》《金瓶梅》等,自然都被视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的淫词小说,必欲投之水火而后快了。乾隆对待民间文学深恶痛绝的态度,也与其祖父一脉相承。
此外,乾隆修《四库全书》,也包含有在文治方面与祖父一比高下的攀比心理。因为康熙在位时纂修了卷帙浩繁的《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全唐诗》《古今图书集成》等图书,乾隆好大喜功,又身当“盛世”,自然不甘落后,于是便有了全面清理古代典籍、纂修空前巨著的盛举,实欲继踵孔子的删述笔削之功,以垂名后世,这都是效法乃祖、附庸风雅的表现。综上所述,说《四库全书》始作俑于康熙是不为过的。
注释:
[1]参见《清圣祖实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叶薇 山东省潍坊学院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