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难题不容小觑

中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今年以来,《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等文化政策进一步为中国文化服务和产品出口铺平道路。目前,中国文化通过新闻出版、影视、创意设计、音乐、手工艺、文学等形式走向国际社会,中国文化元素被好莱坞电影转化成吸金利器。万达集团、乐视网、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等文化企业纷纷在海外布局产业,各级政府也在举办丰富多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但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西方文化仍主导市场,占领行业制高点,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的难题不容小觑。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亚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丁俊杰认为,“走出去”的概念很好,但“走出去”现在还停留在口头,缺乏实际行动。如何传播中国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应该进行专业和细致的设计,并重新讨论“走出去”的中国立场。

用好民间文化种子

当我们讨论文化“走出去”时,丁俊杰认为,必须先看其他国家的文化是怎么走进中国的。日本的动漫、文学作品在中国大有市场,日本文化进入中国的手段是多样的,如日本产品进入中国就把日本人严谨的生活态度带入中国。渡边淳一等日本小说家的作品,通过文学笔法把日本旅游景点向中国读者做免费推介。“读完渡边淳一的小说,我特别想去感受一下他笔下的美景。一部小说让你对日本美景心向往之,可见他们的文化进入中国是多么不动声色。”丁俊杰说。

日本文化进入中国的多元方式还体现在普通日本人身上。“当日本游客在中国旅游向你鞠躬问路时,你感觉他们彬彬有礼,这些礼仪举动体现了日本人的文明。通过这些细节,就知道日本文化是怎么走进中国的,他们用全员、多元方式走进来,而不是单一方式。”丁俊杰认为,与之对比,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必须是多元和全员参与,需要全方位设计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才能落实到行为层面。

丁俊杰举例说,政府应对中国留学生有所期许,思考如何让他们在留学过程中推广中国文化。留学生是文化宣传的种子,他们不用背负国家使命,掺杂国家意志,可以凭借自己的热情为中国文化做宣传,用这些散落在海外的学子传播文化,可谓润物细无声。“走出去”的中国群众还有很多,这些中国人在海外学习、生活、旅游,都是宣传文化的窗口和载体。但他们都是松散的,没有组织起来,没有传播文化的自觉意识。

走出文学文化去中国的例子_文化走出去1000字_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

“国家倡导文化‘走出去’,各地政府如果想有所作为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空间会非常大,关键是很多人不作为,只照指示、指标、指令做事,有钱就做,没钱就不做。我们不是没有‘走出去’的资金,而是资源太多,没有整体设计,资源白白浪费了。”丁俊杰表示。

怎样才算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走出去1000字_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_走出文学文化去中国的例子

当前,文化“走出去”存在哪些理念上的误区?丁俊杰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是要解决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关系问题。“‘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在理解和做法上高度不够,我们以为就是在外国人中做推广宣传。其实,‘走出去’重要的问题是解决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是什么关系,而不是到国外,让对方接受中国文化。既然是关系,我们的立场就不应该那么单一。”丁俊杰表示。

目前,文化“走出去”较为意识形态化,这往往出于中国人立场的单一考虑,导致今年孔子学院在美国遭遇困境。“孔子学院本身是个好项目,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途径。但孔子学院的体系和管理方式一定要接地气,应该合理考虑国外各类大学具体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而不应该只设定一种模式,然后不论在哪个国家哪所大学都照搬这种模式。”丁俊杰认为,中央提出文化“走出去”是有战略高度和宽广视野的,是要解决中国人和外国人关系问题的。有好想法但没有做好,是因为执行层面的设计不够专业、细致。

现在谈到文化“走出去”,有一种说法,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对此,丁俊杰指出,这涉及一个标准问题。“讲好中国故事的标准是以对方为准,我们自己讲故事讲得很开心、很漂亮,这叫讲好中国故事吗?这只能叫自己感觉讲好了中国故事。”丁俊杰提出反问。他认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前提是,对方认为你讲好了中国故事。我们通常都以自我的单一立场进行评判,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讲好中国故事的最高境界是站在对方角度传达中国人的想法和价值观,实现中国人的目的。而不是以自我为标准,自娱自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