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志的发展
方志是怎么来的?它最早的形式又如何?
司马光认为方志形式的起源可回溯到西周:“周官有职方,土训,诵训之职,掌道四方九州之事物,以诏王知其利害,后世学者,为书以述地理,亦其遗法也。”章学诚则认为它源于“封建时列国史之遗”。不管我们是否接受他们二人的看法,无可讳言,方志的直接先祖——如巴郡图经——在汉时已经存在,虽然今天已散失了。后汉书西域传也无疑是方志一类的东西。要之,即令在这些方志出现以前的纪录,关于自然条件,如天候、气象、天文、植物、动物、土壤地势方面的农事资料,土产的实况等等都包括在内;此外,人文环境方面的广泛记载,如道路、建筑、地方工艺、生产技术、经济物产、风习等等,也在在皆有,不一而足。这种总合广泛,包罗万象的特点,在后来充分发展的方志中也是最显要的特徵。紧接着到西汉时期,如交州记、广州记这一类实属早期方志的“地记”,可说是方志的直接先祖了。
所有早期方志,以及宋和后来的方志,事实上是向中央政府提供“情报”的纪录,就每个地方的情况向政府当局提出的报告。恰恰由于如此,它们不局限于地方政府治下一些特定的方面,反而包涵各式各样的材料。地方上的任何一个方面,中央都会有兴趣知道。“地记”中的种种材料遂成了“其服役和统治的根据”。
隋唐时的“图经”——方志的前身——是在中央政府命令下编纂的,各郡、县受命编纂收集地图和图,并加上注解。西元七八○年,唐德宗敕令各州郡每隔几年纂集一册“图经”进呈中央政府。宋时,“图经”编纂达到高潮,也是援唐例而行的。不久,地图的重要性减退,注文则日见重要,而成为记载的主要内容。图经遂变成地图和图像越来越少,文字纪录日益增加的东西;文字也不和图连在一起,而独立成为主要的内容了。
到宋时,“方志”一辞方始出现;其指义和“图经”重叠;然方志的基本内容则在这时期成形。决定其定形的因素是以行政的单位——郡、县、州等——为收录资料的单位。其后千年来方志的体例始终维持不变。
到了明朝,方志的凡例固定全国一致。六百多年来,全国方志的体例和内容惊人的一致。以数量言之,有清一代可说是方志鼎盛之期,特别以康熙、乾隆、嘉庆和光绪朝。我们必须注意,方志之大量修纂,主要在于清朝政府督促地方所致。一六七三年,康熙命令各省总督、巡抚依定例修志。在一六八五年,他再令全国府、州修纂方志。准此,康熙治下,方志大兴。这类促修方志的政策一直持续到清朝覆亡。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及重庆时期的国民政府,也都下令各省、县进行修志,然其用力皆不及前清;新纂方志的出现只及数百,很多都编得不好。然而,要不是中央政府的敦促,连这些都是不可能产生的。
由是以观,方志自始至终都与中央政府的行政体系有密切的关连。中央政府不但促其产生,更决定其盛衰之势。
过去千年来方志在体制和内容上,都为统治官员的需要而设。除了纯地理的纲目外,如职官、公署、乡宦、流寓、选举、学校、关隘、保寨、道里、驿站等等,都反映了官吏的关心与需要所在。
现代史家多对方志的上述性质有所认识。顾颉刚说:“每地修志,主要标的,在于备行官史之鉴览,以定其发施政之方针。”
从以上关于方志发展的简述,可归纳其与西方地方史取材不同之点有四:
1.方志是起源极古的一种文献,远早于任何西方的地方史,也远早于西方地方史使用的任何文献;其基本的形式、内涵和性质自宋代以来即无重大变化。
2.从其最早的形式,方志主要是中央政府下令供其官员应用的一种记载,它不但不是非官方地方社会或地方社会创制底产品,而是中央政府官吏所促生及应用的文献。它的存在本身,其内容、体例、以及兴衰历来都取决于中央的政策。其首要目的在于为统治的官员提供地方上的情报,这个目的也决定了方志的内容。方志的这种本质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形式及内涵。
3.职是之故,方志乃以一定的行政地区作为其记录范围。
4.因此,方志的主题包括了一定地区内的古今、社会、物质环境、人文情况等;即令在其早期的形式中也不例外。
方志是历史还是地理?
方志是什么个性质,是有争议的。在古代,方志之书属于地理类。这种分类法也有道理,因为它是从汉朝的地记和隋唐时代的图经演变而来的,图书分类上,一向将它列入史部地理类。
但是,清代最著名的方志理论家章学诚却认为它“本非地理传书”。而主张“方志乃一方之传书。”再者,方志的体裁,根本上源于史记的八书和汉书的十志。而且,方志发展的方向是和正史保持一致的。方志的每一个分类,都可说是正史的分类相对应——譬如,方志中的天图、星野,相当正史的天文志;方志中的形胜、疆域、山川、风俗,相当于正史地理志;方志中的户口、田赋、农桑、物产,相当于正史的食货志等等。
西方现代史家又如何看待方志的性质呢?方志这个词一般有两个译法:Local (地方史)或者Local 。使用“地方史”的译者当然同意章学诚“一方之传书”的“地方全史”之说,其中当然包括了西方给章写传的David ①。在西方史学界研究过程中,阅读方志最多的何炳棣,也称方志为“地方史”②。然而,大部分西方学者则遵从十九世纪的传统将方志译为Local 。如另一个在西方研究,应用大量方志的-1i他用的是“”这个字③。再者就是以传统汉学为主题的西方著作,如所谓“中国与日本的史学家”④( of China and Japan),也都赞同、此说。
这个英文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英文的现代用法中指的是“地理辞书”⑤。是故方志与地理志的区别,我们可以认为十九世纪英国学者初译此词时显然认为方志是地理。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西方的史家及在西方的中国史家,隐然的认为方志是地理性的材料。
我个人认为,在传统中国,方志可能是既属地理而又属历史的方志与地理志的区别,但却不是现代西方学术意义下的地理或历史。历史的精髓在于研究在“时间”中的变迁。历史要研究一系列的事件,或一定现象,个人或群体的“时间上的发展”,它是纵的,方志是横的。而且,方志如上所说,包括了许多自然环境的资料。尽管今天某一地方自然环境的材料是地方史的重要资料,它本身却并不是地方史。它们二者的形式也不同:历史是论述,方志则是纂辑的。可是,话要说回来,方志中的一些分类是类似于史传,就是说,从纵的方面,把类似的现象当作时间发展的过程。这方面,方志类似通史。总之,在西方还没有现成的辞汇足以充分表达方志全部的涵意,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特产。
上述方志的简史,已见其要微。以下将之与西方地方史的取材作详细比较。
二、西方地方史取材与方志的比较
1.西方地方史的发展
在西方,地方史何时才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部分?
十七世纪的法国,有所谓“省区历史”出现,它仅仅开列了当地的贵族家室、堡垒、僧院、采邑等等。同时列举行规、特权、要人等的城镇史,也渐流行。接着各省区最强有力的建制——开始修史,因为它们认为修史是一种将他们传统特权与利益加以文献化的办法,以这些历史书为证据,可保障他们既有权利的合法。这类纪录大多收集了成立规约、立法与行政规章、封建文件、其他有关贵族家室的证据,加上过去有影响力僧侣的行述。
早期,担任这类历史研究多是献身学问的僧侣,如本笃会的僧侣们即是。后来,到了十九世纪,地方史的撰述则被中产阶级接收了,其中包括法官、教士、放租人、教师、以及低等贵族等等。地方上成立了许多学术结社,很多都只存在若干年而已。在这同时,在英国各郡中,考古之类的会社也迅速大量出现。本乡本土的地方史成了地主士绅和教士们的业余嗜好。他们最神往的就是庄园承嗣和英国国教建制的历史。同时期在美国东部海岸,有关殖民时代与初期移民的地方纪录也大量出版,主要的目的在于光宗耀祖。但是,直到近年“地方史”的复兴和转型之前,这一类史料都很少为专业史家所用。
当西方十九世纪初专业史家刚出现之际,他们非常轻视地方史,认为它们只是一堆杂碎,所包含的不过是一些完整的谱牒与无凭无据的妄言而已,没有训练的外行人之所以写它们只是为了光耀家门或者自我陶醉。史家们由于他们自己所有的“通史”——全民史——的概念,对地方史自然加以歧视。通史也者,意味着国家层次上的政治、军事外交、行政与教会事务的历史。研究将军、政客用的是他们自己的纪录和官廨文书;外交史包括使节的回忆录;宗教史则为教宗、主教圣人们行状的详细纪录。
史家对地方史的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二次战后。时至今日,不少专业史家反而主张只有地方史才是真历史。
一九二○年代,两项新发展改变了地方史的性质,也为其后来复兴扩充了地盘:其一,英国士绅、僧侣的逐渐贫穷,使得旧地方史随之消失;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在法国有经济社会史纪事()学派之建立。这个字来自一份法文历史期刊。
一九二九年费浮尔(L·)和布劳克(M·Bloch)创立了“经济与社会史纪事”( d, et )期刊。在一九三○年代,这个刊物成为重振西方世界史学的唯一重镇。它是一个基础深广底史学刊物:既是经济史、社会史;也是地区人文地理学、心态学。布劳克和费浮尔重新界定历史为“回溯的文化人类学”。他们将重点放在一定时空点上的特定社会,标示这个社会之所以和它底近邻地区在思想模式、表达与应用等方面的差别。于是,这就自然的强调区域性而非全国性的研究分析了。他们注重大众和物质环境。第二次大战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经济社会史纪事学派日渐势重,为史学的科学化作进一步的尝试。同时,越来越多的史学家认识到社会原是一个整体,也体察到群众的动向,强调经济因素的作用,大量应用数据。尤其重要的:这类研究的最有成效的研究对象,很自然的转趋于地方的层次——村庄、城镇、县治、地理区等。
在美国,一九六○年代中“新英伦学派”的地方史突然出现,该学派的成员多为哈佛大学美国殖民时期历史专家白林( )的学生。这学派迄今仍专攻十七和十八世纪的新英伦地区,他们的研究焦点是市镇,而非较大的“州”。在地方史重振声中,这学派是深受法国纪事学派之影响的。
今日,西方地方与社会史引为研究重点的是一般大众的物质生活——以及相关的经济生产与技术:对一个地方的(物质环境)之重要性也有了新的认识。有趣的是,和西方相对照,中国方志的这一类材料恰恰是最丰富的。
① ,The Life and of Chang Hsueh-Ch’eng.: Press,1966.
② Ho Ping-ti, on of China,1368-1953.: Press,1959.
③ -li,The : Their Role in - .: of Press,1955.
④ W.G. E.G.,. of China .: Press,1961.
⑤ 英文这个字源于,和地理一点关系都没有。英文这个字来自法文。法文则来自意大利文。意大利文这个字则源于威尼斯方言,指的是一种硬币,这种硬币恰等于一张早期的新闻纸——早期的报纸的全称叫 。这个字本身是gazza鹊鸟,英文称——昵称,可能是因为硬币上有gazza的图形之故也说不定。在英国最早的用法,指的是正式的政府期刊,其中包括著授予官职、晋升、破产等等纪录。而英国早期的用法,则指的是由政府指派及授薪的新闻工作者。是故,虽在最早意大利和最近的用法中指谓某种新闻纸,英国的一定历史时期中,它特指的是官方的新闻出版物;说不定因为这个意义,早年英国学者就用了这个字来译“方志”这个词了。
余璐摘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