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简介

东南亚 文化 2024-01-18 11:01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简介

贺圣达

一、内容摘要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探讨了东南亚古代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诸多重大问题,全面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东南亚地区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历史。该成果共100万字,分为《导论》和3个篇章:《史前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远古到公元前后)》《中古前期: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公元前后到公元10世纪)》《中古后期:东南亚古代国家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成型与发展 (11—19世纪初)》。导论 《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问题之宏观》,从总体上探讨了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整体性、多样性及其特点问题,论述了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分期和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史前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及其与中国的关系》部分东南亚文学文化的研究角度,涉及中国—东南亚与人类起源、东南亚史前族群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及其与中国南方文化的关系,探讨了青铜文化与东南亚文明起源。对于进入文明时期的东南亚文化,分为中古前期 (公元前后到10世纪)和中古后期 (11—18世纪末)两个前后相承的时期进行了论述。对于中古前期的东南亚历史和文化,探讨了公元前后到公元10世纪的东南亚的主要族群、发展基础、外来影响与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社会性质和特点、中古前期东南亚文化社会经济基础与外来文化影响、这一时期东南亚文化的总体格局和特点、东南亚各地的文化包括宗教和文学艺术。对于中古后期的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则在宏观上探讨11—19世纪初东南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 (东南亚古代社会的制度特点、半岛地区与海岛地区的差异、族群—国家关系变迁与各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宗教—文化嬗变,在探讨东南亚古代文化的新发展与传统文化格局的形成的基础上,对东南亚大陆东部越南古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东南亚大陆西部与中部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缅甸、柬埔寨、泰国、老挝古代文化,以及东南亚海岛国家的宗教嬗变与马来—伊斯兰教文化展开了比较具体翔实的论述。

二、重要特点 (主要创新)

(1)该成果的创新之处、突出特色就是把对东南亚古代历史和文化中的重大问题的探讨与东南亚古代历史全面论述有机地结合于一体,构建了一个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东南亚历史和文化论述的新架构,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东南亚历史和文化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和内外环境下形成、变化、发展的,探讨了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一部比较系统翔实的探讨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重大问题,且与对古代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全面论述相结合的具有特色的著作。

(2)在研究方法上,该成果创造性地尝试着把叙述历史、阐述历史和写出长时段的历史变迁融为一体,写出东南亚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这一长时段的文化史变迁,探究古代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3)在探讨东南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时,该成果注重探讨东南亚文化、制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东南亚文学文化的研究角度,如东南亚与人类起源、东南亚民族起源与稻作业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东南亚青铜文化尤其是中国南方铜鼓与东南亚铜鼓的关系、古代东南亚国家的社会形态与制度特点、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教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整体性与多样性等。并把这些问题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下,重视其与中国、印度的关联与不同特点。

(4)在处理东南亚地区文化与东南亚各国文化的关系方面,该成果力图将东南亚作为一个地区对其文化和历史发展有一个宏观把握和整体论述,又对东南亚各国文化等进行了具体地介绍,以利于读者对古代东南亚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

三、主要贡献

(1)该成果在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吸收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和文化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历史发展为写作脉络,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东南亚历史与文化在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深入探讨了东南亚古代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分析了东南亚民族起源与早期文明的特点、古代东南亚制度的特点、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整体性和多样性以及宗教—政治在社会发展中的互动关系。在论述中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具有自己的创新特色。

(2)该成果在中国的东南亚史学界领域,具有开拓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同时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有创新与突破,这对于中国东南亚史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3)该成果对于人们深化对古代东南亚历史和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读者对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的整体发展以及地区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并形成对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的认识,从而推进中国与东南亚两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作者简介

贺圣达,男,汉族,1948年生于上海。1969年到云南临沧插队,1971—1977年在临沧地区宣传部工作,1977年考入云南大学,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92年任研究员。曾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1994—1998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95—2009年)、云南省政府参事 (2009—2014年)。现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

从事的主要研究为亚洲史 (东南亚史、中外文化关系史)以及国际问题(东南亚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先后主持并完成四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省级和省校合作项目,多次参与主办、主持、参加国内外东南亚及其与中国关系方面的重要学术会议。

学术方面的主要成就: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研究方面的专著有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2011)、《战后东南亚历史发展》(1995)、《缅甸史》[人民出版社 (初版),1992;云南人民出版社 (新版)];当代缅甸、东南亚及其与中国关系方面的专著有 《当代缅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列国志·缅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009)、《东南亚伊斯兰教与当代政治》(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走向21世纪的东南亚与中国》 (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等;在 《中国社会科学》 《亚太研究》《东南亚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论文集有 《泛舟南洋》(2012)、《贺圣达学术文选———东南亚研究论集》(2015);译著有 《缅甸史》(1983)和主持翻译的 《剑桥东南亚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研究成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自1990年以来,先后获得“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 《维基百科·历史学家》列为亚洲史华人历史学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