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秋拍预览|《茌平县训蒙地理志》周之桢
《茌平县训蒙地理志》不分卷,周之桢撰,刘儒臣绘图,民国八年(1919年)石印本。
一册四十一页。 书高25.5厘米,宽16厘米,框高20厘米,宽14厘米。每页十行,四周双边,无鱼尾、版心。扉页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朱文长方印。
图书封面
茌平八景之圣庙蜜槐
茌平八景之孟馆清风
茌平八景之连村烟市
茌平八景之髡林夕照
茌平八景之马庄春雨
茌平八景之梁园霁雪
茌平八景之茌巅酒泉
茌平八景之草堂书声
内容页
周之桢(1879—1941), 又作周之祯,字维轩,晚号了福老人,山东省高唐县张大屯乡周新庄人(今张大屯村),附贡生,山东大学堂备斋毕业。为山东省首批留日官费生,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部学习,因日俄战争爆发,延至1907年回国,留省供学务差,累保至花翎四品衔候选知府。民国后行医为业,因医术精湛,颇受称颂。1935 年总纂《茬平县志》,另有《化学启蒙》《松花江医案》《医学别论》等著述。
刘儒臣(1859—?),字汉章,山东省茌平县人。曾任山东通志局采访员,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与王金阶合纂《重修恩县志》十卷。
茌平县位于山东省西部,因地处茌山平陆而得名。秦置茬平县,属东郡,东汉改称茌平,属济北国。此后“茌平”与“茬平”时常混用。北齐废,隋开皇初年复置,唐入聊城县。金天会八年(1130年)复置,属博州。元先后属东平路、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民国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东昌道,1928 年直属省辖。现隶属聊城市。
茌平修志始自明万历二年(1574年),现存年代最早的县志为清康熙二年(1663年)王画一修 《茌平县志》四卷。其后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王世臣修《茌平县志》五卷、民国元年(1912))盛津颐修宣统《茌平县志》二十八卷首一卷、1926年赵又扬增修宣统志、1935 年周之桢总纂《茬平县志》十二卷,另有山东图书馆藏年代不详的《茌平乡土志》抄本一卷。
民国初年,山东匪患猖獗,鲁西受害尤甚。1918年4月17日,土匪与茌平城防游击队勾结,攻入县城方志地理书的历史价值,大肆劫掠,释放囚犯方志地理书的历史价值,绑架人质,并将县署卷宗付之一炬。事后,新任县知事沈世华整顿警务,实行清乡,周之桢等地方士绅也成立城防专局协力守御,当地治安状况略有好转。周之桢有感于匪乱影响教育发展,造成儿童蒙昧无知,故将茌平的人文史地、物产风俗等情况,编写成歌谣形式的乡土教材,供当地儿童学习,即为此《茌平县训蒙地理志》。1922年, 本书作为图志类展品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山东历史博物展览会。
本书卷首有沈世华民国七年序、山东曹濮道道尹王炳燇民国八年题词,课文前有刘儒臣所绘“茌平八景图”八幅,均附简要说明。课文共100节,每课有三四字韵文4至8句。
正式课程为:
导言(1、2课)
历史(3—17课)
古迹(18—24课)
河道(25—35课)
山脉(36—42课)
天文(43—46课)
人文(47—50课)
政治(51—56课)
学校(57—65课)
物产(66—69课)
谷类(70—73课)
菜类(74—76课)
瓜类(77—79 课)
果类(80—82课)
蔬类(83课)
风俗(84、85课)
当改革者(86课)
当崇尚者(87课)
当破积习(88、89课)
宗教(90课)
币制(91—94课)
追昔(95、96课)
八景(97、98课)
结语(第99、100课),卷末有周之桢后记。
本书编写于晚清《乡土志例目》与民国1922年“新学制”颁布之间,是极具特色的过渡阶段乡土志,除国家博物馆外,尚未见有他处收藏,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撰文:贾浩
注释:
1.牛占诚督修,周之桢总纂:《茬平县志》 卷四、卷十二,1935年。 另见谢均之:《著名中医周之祯简介》,见政协高唐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高唐文史资料》 第四辑(内部参考),1990年3月, 第95—96页。
2.山东省图书馆编:《山东省地方志联合目录》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第187页。
3.《山东茌平县失陷详情》,《申报》 (上海版),1918年4 月28日,第16233号,第7版。另见牛占诚督修,周之祯总纂:《茬平县志》 卷二、卷十一,1935年。
4.山东历史博物展览会编:《山东历史博物展览会报告书》二编,1923年, 第135页。
参见吕章申:《稀见方志》,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第244—245页。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茌平##地方志##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