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库全书总目》解题的体例、考证与评论——以史部编年类解题为例

论《四库全书总目》解题的体例、考证与评论——以史部编年类解题为例四库全书日历四库全书日历

二李全书和李王全书_四库全书日历_2-3岁宝宝早教全书全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卷第期-01203-4567892263--22-A年月B0-6C85D0-D0226E21A论《四库全书总目》解题的体例考证与评论以史部编年类解题为例林璜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北京AFG摘要对《四库全书总目》中编年类史书的解题进行分析归纳勾勒出其解题完整体例模式论述《四库全书总目》纂修者如何通过该体例而对作者内容版本史料来源等内容进行考证在《四库全书总目》解题的考证过程中体现出其评论的特色一是以考证精核辩论明确的标准论典籍优劣二是言必有据不务虚言三是态度力求公允客观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体例考证评论中图分类号HAII文献标识码J文章编号IKI"AK"KG收稿日期FKKI作者简介林璜A"K女广东汕头人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古文献学研究《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四库总目》是清代学者对历代学术著作进行总结性考证和评论的辉煌成果其编纂对学术文化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近现代对《四库总目》研究从一开始单纯从解题中寻求资料到重视《四库总目》自身的学术成就从对内容的订误添补到总结其学术批评方法从把其定位为历史考证著作到着重于《总目》体现的学术思想从体例研究的角度而言《四库总目》《纂修官原撰提要》以及《阁书提要》三者关系密切学者黄爱平在其博士论文《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中专门把《四库总目》拿来和《纂修官原撰提要》以及《阁书提要》进行举例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三者中以《四库总目》的体例最严谨最有条理LMIFKIG但对于其解题的具体体例形式仍未加详细说明后来的学者不乏对之进行补充研究但尚不够细致完整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另一方面《四库总目》中史部以其特有的学术价值在近年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编年类史书尤因独有特色和在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有加深研究的必要《总目》在编年类的序言中说编年纪传均正史也其不列为正史者以班马旧裁历朝继作编年一体则或有或无不能使时代相续故姑置焉无他义也今仍搜罗遗帙次於正史俾得相辅而行LM"A可见《四库总目》纂修者认为编年类史书的重要性丝毫不低于纪传体类的正史所以对其评论也必然如纂修纪传体史书解题般严肃认真而编年体本身又具有区别于其他史部书籍的特点如纵向性特征明显从内容的时段可以判断成书时间的上限等总之编年体史书的特点及重要性使之能通过解题清晰地显现出整部《四库总目》解题所具有的学术特色因此本文拟以编年类史书为例勾勒分析《四库总目》解题的体例和内容包括对编年体史书的考证与评论以期归纳总结出《四库总目》纂修者的学术思想倾向一《四库总目》解题的体例如上文所述历来学者在研究《四库总目》时必须要涉及到组成解题的各个小项的问题"其实也就是解题的体例问题各种研究论文从研究需要出发按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归纳事实上《四库全书总目·凡例》也进行过简单的表述每书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论世知人次考本书之得失权乘众说之异同以及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皆详为订辨巨细不遗而人品学术之醇疵国纪朝章之法戒亦未尝不各昭彰瘅用著劝诫其体例悉承圣断亦古来之未有也但是全面把解题中各个小项涵盖进去并整理出其大致编排次序的工作还未有人做过笔者对《四库总目》中编年类史书包括存目共计种书逐目进行整理和归纳除书名下必有的卷数和采辑外将解题中所涉及的各种内容分小项按次序排列如下作者或注释者时代作者姓名字号作者籍贯作者官爵"作者其他已见著录的著作互见法作者生平事迹及在正史中的著录情况撰书缘由作者学术意图也包括助事者的情况书的内容体例-流传情况历代目录著录的情况存佚情况版本考订包括版本出自何以及版本的异同提要纂修者的点评考证历代学者对该书的评价"《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对该版本的校勘整理等工作情况提要纂修者对该书的全面评价这是《四库总目》中每一解题小项的大体排序其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是并没有具体的哪个解题真的将上面的所有小项都包含进去总是各有侧重二是上述的到项与作者紧密相关几乎每个解题中都会讨论三是有一些小项可能会出现互相渗透的情况四是涉及到对书的评价的几个小项根据各书的具体情况使用的方法不一或详或略位置上飘忽不定各有所归关于各书的解题各有侧重的问题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解题为例进行说明该目解题包含的小项可算是编年类书目中最多的但也仅仅包含十二个小项该提要首先曰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井研人官至礼部侍郎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是书述高宗朝三十六年事迹仿《通鉴》之例编年系月与李焘《长编》相续宁宗时尝被旨取进《永乐大典》别载贾似道《跋》称宝祐初曾刻之扬州而元代修宋辽金三《史》时广购逸书其目具见袁桷苏天爵二集并无此名是当时流传已绝故修史诸臣均未之见至明初始得其遗本亦惟《文渊阁书目》载有一部二十册诸家书目则均不著录今明代秘府之本又已散亡其存於世者惟《永乐大典》所载之本而已以上引文有条理地论述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作者的时代姓名字号籍贯和其生平在正史中的著录情况然后是该书的内容体例以及流传历代著录存佚情况等等该书的解题还不仅于此在下面的大段论述中馆臣根据该书在收罗材料上无不胪采异同的特点作出在宋人诸野史中最足以资考证的评论再根据书中内容对历史史实据实直书而反驳了《宋史》称其重川蜀而薄东南的观点然后进一步考证了书中史料交代了《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对该书的校勘整理情况最后对该书作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实际上没有哪一篇解题有必要将所有的小项都包含进去否则就会显得笨重拖沓在这点上《四库总目》的纂修者处理得当有的解题注重作者的考辨有的则注重版本来源的考证有的则集中在历代以来对该书优劣的评价总之是针对各书在学术发展中存在争论的焦点问题而各有所重编年类史书历代常有注家所以有时候甚至不谈本书仅论注家的优缺如解《资治通鉴》虽名为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但是因为《资治通鉴》本身是一部妇孺皆知的著作其本书作者内容和体例纂修者均无需再详细介绍所以将解题的内容主要放在选择该注本的原因上详尽地介绍了胡三省音注的得失之处与他注本比较的优劣之处这无论是对了解历代学者对《资治通鉴》的研究情况解决学术争论问题还是对后学者选择更好的注本以品读《资治通鉴》均大有助益更有甚者如《竹书纪年》的解题几乎都是对版本的考订《竹书纪年》多为他书所引用解题自晋代发汲冢书开始一直而下以现存本对照历代著作中所引之内容证明现存之本非历代所引之本最后判断其书为明人钞合诸书以为之结语是其伪终不可掩盖整个解题体现出明显的考镜索源务实细致的特色用力精当重心突出是精彩的版本辨证范例"二《四库总目》解题的考证《四库总目》解题的考证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对作者的考证尤多尽管《四库总目》不同目下的小项各有取舍各有详略然而上述中第一到第六个与作者紧密相关的小项却是每篇解题必备而且位置一定均在解题之首可以说《四库总目》纂修者对作者问题是极为重视的其他的小项可以或省或略但是在作者考订的问题上却绝不含糊这当然是受到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优秀学术传统知人论世重视作者考证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纂修者知道如果想让《四库总目》起到学术上考镜探源的效果就必须把作者问题交代清楚否则解题中分析的学术背景后世对书的评价和书的时代意义就纯属空谈了所谓知其人之始终可定其品之贤否作者的人品对后人而言确实是判断书的价值和可信度的重要参考因素《四库总目》考作者涉及考生平事迹里爵等方面其中对不著撰人名氏一类史书的作者考证难度最大然《四库总目》的纂修者仍力图从本书内容用语和其他材料中或作出推测或作出判断下面就以此类为例加以论述《四库总目》考证典籍作者有几种情况一是推测作者的时代如考辨内府藏本《宋史全文》的作者先力求否定因编书者将李焘《进长编表》冠之书前而盲目断定该书乃李焘《长编》的粗陋旧说纂修者首先从书的内容中论证提出焘成书在孝宗时所录止及北宋此本实载南宋一代之事其非出焘手明甚再从他种材料中寻求支持因《永乐大典》宋字韵内亦多载《宋史全文》与《长编》截然二书从而彻底否定是李焘所作《长编》的看法紧接着根据这一版本的目录有称得前宋之书的文词判断盖本元人所编而坊贾假托焘名诡称前宋盛行耳《四库总目》的纂修者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甚至考虑到反对者会提出的意见于是对《永乐大典》所载《宋鉴》甚多独不见《宋史全文》之名的问题提出或亦杨士奇等编辑时因标题而致误欤的可能至此该书作者的年代已经基本确证在这篇解题中《四库总目》纂修者的严谨性还体现在不对没有其他材料支持的论据作出臆断该书的别本之末有商邱宋荦《跋》《跋》中认为此三十六卷是元人所刊卷首割去著书人姓名卷末割去大元字其为元胡宏《续通鉴长编》无疑这个作者时代的判断基本与纂修者判断的方向一致但是由于没有其他材料证明纂修者还是谨慎论其则又臆断之语未见其有确证也可见其考证之慎重再如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成宪录》因其记明太祖至英宗五朝之事先判断出该书成书时间的上限再进行庙号的考证根据

二李全书和李王全书_2-3岁宝宝早教全书全书_四库全书日历

论《四库全书总目》解题的体例、考证与评论——以史部编年类解题为例1

四库全书日历_2-3岁宝宝早教全书全书_二李全书和李王全书

明太宗庙号嘉靖十七年前称太宗后改称成祖此书仍称太宗从而限定成书时间的下限作出此书作於成化后嘉靖前也的判断通过书中内容对君王的称谓来判断作者的时代甚至成书的时间是《四库总目》纂修者常用的且可信度相当高的一种方法除上例外再如浙江孙仰曾家藏本《秘阁元龟政要》也因其书中称明太宗为成祖而判断出则嘉靖以后人作也二是推测作者的身份背景这比推测作者时代的难度更大一般来说只有存在较多辅助材料的情况下才能成功地对作者所属的社会阶层和学识情况作出判断如两淮盐政采进本《靖康要录》先从前代对该书的著录当中交代该书作者名号早已佚失陈振孙《书录解题》曰《靖康要录》五卷不知作者是振孙之时已莫知出谁手矣再通过书中记事具有日月载文俱有首尾推测作者的学识和所处社会阶层决非草野之士不睹国史日历者所能作虽未臆断作者的真实身份但是根据前人的记载还是对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学问作了初步的判断另如《两朝纲目备要》前代诸家书目皆不著录该书似乎无据可考但通过考证他书对该书的引文首先判断出其在元代时称《续宋编年》又因书中不避宋代讳猜测非宋人所著或许作者已为元时人但是书中的感情倾向又明显向宋而叙元代得国缘始多敌国传闻之词因此判断其作者的身份或宋末山林之士不谙体例者所作欤一本史书的价值和可信度跟其作者的身份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来说官府中人饱学之士所能涉猎到的资料较多所著之书也比较可信而山林草野之士所撰写的史书则后代学人在参阅时要更多抱存疑之心引用为史料也不能成为确证这就是《四库总目》纂修者要尽力对作者身份作出判断的原因三是通过详细地考辨辨明前人诸家说法作出精确论断如江苏巡抚采进本《元经》旧本题"隋王通撰唐薛收续并作传宋阮逸注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率先疑阮逸依托为之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作此怀疑《四库总目》纂修者通过书中的避讳情况明确晁陈二人的怀疑是正确的因为书中有直书杨坚辅政若是隋朝时人王通所撰则王通虽妄以圣人自居亦何敢於悖乱如是哉然后根据陈师道《后山谈丛》何《春渚纪闻》邵博《闻见后录》并称逸作是书认为师道则笃行君子断无妄语从而确定此书为宋代阮逸所作然后才对该书的真实作者阮逸进行介绍考证笔法从容周详有理有据使人信服无复所疑以上数例显示出《四库总目》纂修者在人物考辨上的功力除了考证作者外《四库总目》解题还有大量内容比如考证各书的版本情况史料来源及书中内容的讹误《四库总目》解题的版本考订大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版本自何处以及版本的异同其中更多的是考证不同版本内容体例的差异而版本的出处谈得比较少《四库总目》收录了许多永乐大典本所谓因世无传书而辑自大典如《西汉年纪》今他书散佚惟此本以载入《永乐大典》独存对于传世典籍在考证内容体例时则强调历代著录版本内容体例跟现存版本的内容体例不同之处解题通常会比照几个版本中内容的不同也会对比不同本子的优劣以资学人参考和选择如《通鉴前编》后来浙江重刻之本列《举要》为纲以经传子史之文为目而《训释》仍错出其间已非其旧又《通鉴纲目》刊本或以此书为冠题曰《通鉴纲目前编》亦后来所改名今仍从原本与《纲目》别著於录以存其真焉以往《四库总目》常因在版本交待上语焉不详而遭到批评事实上它对于《四库全书》中所采用的究竟是什么时代的本子原刻本还是重刻本刻本还是抄本等等问题上确实著录得不够清楚令人遗憾但是它毕竟还是在对不同版本的考订和优劣判断上作了不少工作如果完全放弃从中取得版本考订的信息是舍弃了一份非常宝贵的资料至于考证典籍中内容的讹误及史料来源等方面在《四库总目》的解题中更是俯拾皆是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解题所提到原本所载秦熺张汇诸论是非颠倒揭示书中所载《中兴圣政草》吕中《大事记讲义》何《龟鉴》诸书似为修《永乐大典》者所附入等等洞察秋毫审慎有加是考辨典籍值得借鉴的方法三《四库总目》解题评论的特色四库馆臣往往会对介绍的典籍作出一个简单的评价这个评价被放在历代作者的评价之前甚至于书的内容体例之前然后论述他人看法在最后才对这本书优劣高低作出一个全面结论如上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解题所体现出来的体例但是像这么完整的范例不多纂修者常常把自己的意见融会到其他各个小项当中去比如在介绍书的内容体例后加上一两句评语或者以选择判断前代评论的形式来表现即利用诸家评论中所举出例子或加以赞成或提出反对意见点到即止总体来说《四库总目》的纂修者习惯先举出例子和书中实存的内容然后再加以评论以保证评论不流于虚谈事实上《四库总目》的纂修者对于评价的体例和内容是有客观标准的尤其是对史部书籍的评论《四库全书总目·凡例》中就说论史主于示褒贬然不得其事迹本末则褒贬何据而定今所录者率以考证精核辩论明确为主庶几可谢彼虚谈敦兹实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考证精核辩论明确的标准来论史书的优劣如在《资治通鉴》的解题中大部分的篇幅用以评胡三省《通鉴音注》《四库总目》的纂修者认为虽《通鉴》文繁义博贯穿最难但三省所释於象纬推测地形建置制度沿革诸大端极为赅备论其精核又从《通鉴音注》在《周显王纪》《唐穆宗纪》《唐代宗纪》篇章中至《通鉴》中或小有牾亦必明著其故的做法论其凡若此类并能参证明确而不附会以求其合深得注书之体接着较以其他的《通鉴》注本如尹起莘《纲目发明》心术之公私学术之真伪尤相去九牛毛也给予了胡三省的《通鉴音注》高度的评价《资治通鉴》的注本众多从《四库总目》纂修者的取舍和评价中可以明确看出以考证之精确为判断标准二是在褒贬评论的时候《四库总目》纂修者力求做到言必有据以例为证不务虚言如对晋"袁宏撰的《后汉纪》的评价就是在细致地论述了该书与张之书在内容上的不同而得出的今取与此书互勘《记》所有此书往往不载其载者亦多所点窜互有详略如《记》称卢芳安定人属国夷数十畔在参蛮芳从之诈姓刘氏此书则作刘芳安定三川人本姓卢氏王莽末天下咸思汉芳由是诈称武帝后变姓名为刘文伯及莽败芳与三川属国羌胡起兵北边以及朱穆论梁冀池中舟覆吴谏父写书事皆较《记》为详《记》称明德马皇后不喜出游未尝临御窗牖此书则作性不喜出入游观《记》称杨秉尝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天下以为名公此书删下一句又如序王龚与薛勤丧妻事《记》先叙龚而追叙勤此书则先叙勤而后叙龚叙吕布兵败劝王允同逃事《记》叙在长安陷时此书追叙於后亦颇有所移置从这些内容的对比当中已经可以显出二书优劣得失然后纂修者才画龙点睛的点评一句而核其文义皆此书为长接着又回到与荀悦所撰写的《汉纪》的比较上来其体例虽仿荀悦书而悦书因班固旧文剪裁联络此书则抉择去取自出鉴裁抑又难於悦矣最后要作出全面的评价了也不自己妄下判断而是通过前代著名学者的评论刘知几《史通·正史篇》称世言汉中兴作史者惟袁范二家以配蔚宗要非溢美也在整个评论的过程中如同藏身幕后居中调度所评必有所自绝不妄自空言得失三是纂修者力求公允的态度在评论时即便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历代他家之见也要摆出来而且通常置于己说之前然后再作评论例如《皇王大纪》的解题曰陈振孙《书录解题》尝讥其误取《庄子》寓言及叙邃古之初无徵不信《四库总目》纂修者为该书作者作出辩护认为然古帝王名号可考统系斯存典籍相传岂得遽为删削至其采摭浩繁虽不免小有出入较之罗泌《路史》则切实多矣未可以一眚掩也这是对书的优劣采取公允客观的态度紧接着又对朱彝尊《曝书亭集》中称该书与马《绎史》体例相似的问题作出考辨否定了彝尊的提法朱彝尊和陈振孙都是《四库总目》纂修者比较看重的学者但馆臣并没有盲信其观点而是敢于质疑不过质疑时总将己见置于他人意见之后一方面显公正谨慎另一方面也不至于使得己论流于空泛因此从《四库总目》解题当中可以了解其他许多学者的对于典籍的研究态度和成果《四库总目》纂修者公允的学术态度表现在编纂解题的时候对前代学者意见的尊重和广泛采用在《四库总目》的解题中有两位学者的意见经常被引用一是陈振孙一是顾炎武以陈振孙为例仅仅在编年类目收入的史书中引用其评论就达到七次这在浩瀚的中国历代学者中不可谓不是偏爱了而这两位学者历来是以细微缜密严谨精勤并且态度公允而著称的《四库总目》反复引用二人言论其学术倾向与之相类就勿庸置疑了总而言之《四库总目》中解题的编纂具有严格的体例在体例规范的同时纂修者合理地安排每一个解题的侧重点灵活地运用合并融合和换位的技巧使得解题虽有整齐的规格但重点突出简洁凝练能够使典籍所涉及到的多个方面得到精心考证从而作出言必有据精当公允的判断充分显示出《四库总目》纂修者的学术功力《四库总目》解题特点和成就使其堪称一个学术宝库虽然《四库总目》中确实也存在许多错误有些甚至是浅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利用其中有价值的资料更重要的是无论对加深中国古代目录学的继承和研究还是对于各门专学的评论和考究《四库总目》解题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范例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参考文献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永纪昀等纂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责任编校文方

2-3岁宝宝早教全书全书_二李全书和李王全书_四库全书日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