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p 1、王成祖: 《中国地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 p 2、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地学史: 《中国古代地理学史》,1984年。 p 3、刘盛佳: 《地理学思想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p 4、[美]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 《地理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 p 5、盛叙功: 《西洋地理学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p 6、中国地理学会: 《地理学发展方略和理论建设——世纪之初的回顾与展望》,商务印书馆,2004年。 引言 p一、地理学说的出现 p 1、中国地理学说的出现 p“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 《周易·系辞上》,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之句。唐代孔颖达解释说:“天有悬象而成文章,故称文也;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 p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为 《汉书·地理志》,奠定了传统政区沿革地理学的基础。 p 2、西方地理学说的出现 p 西方最早用“地理”作为书名的著作是 公元前二世纪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的著作 《地理学概论》,为西方通论地理学的先声。 200年后 (公元前 64至公元20年),希腊另一位学者斯特拉波 ()写了 《地理学》,是西方区域地理学的发源。
“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 p 埃拉托色尼 (公元前275一前193)生于希腊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曾担任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馆长一职,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他在地理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第一,第一个创用了西文“地理学”这个词汇,并用它作为 《地理学概论》的书名。 第二,用简便方法丈量地球圆周长。 第三,编绘新的世界地图。 二、地理学史的学习方法 p 1、明了地理学发展各个阶段的社会现实背景及与地理有关的其他科学的发展。 p 2、现实社会的演进包括时间的演进和空间的演进两个方面,因此地理学史的研究须注意空间的考察,即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扩大。 p 3、地理学的演进主要是由记述的进入说明的,由实用的进入理论的,由附庸的进入独立的,在本质上、方法上、价值上,不外是由非科学的进入科学的。 p 4、学习中国地理学史时,须注意中西地理学的比较研究。 三、地理学发展史 p古代地理学 (上古至公元18世纪)上古时期 (公元前10世纪前后至公元3世纪)中古时期 (4~14世纪)近古时期 (15~18世纪) p近代地理学 (19世纪~20世纪50年代) p现代地理学 (20世纪60年代以来)1、古代地理学 (上古时期至18世纪末)这一时期的地理学是工业革命之前的农牧业社会的产物,特点如下: 第一,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
第二,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 第三方志与地理,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本国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呈现多元化。 ①上古时期 (公元前10世纪前后~公元3世纪 ) 以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的成果最著. p 希腊地理学的根基:吸收埃及几何学、两河流域数学方面的成就,奠定西方地理学中的数理传统。 主要成就:地理视野由巴尔干半岛、爱琴海扩大到整个地中海及古代西亚、北非,主要人物希罗多德、亚历山大大帝;地圆说与地动说,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对地球圆周的测量计算,埃拉托色尼;对地表位置的测定 (经、纬网格线的创立),希帕库斯;南北五个气候带的划分,亚里士多德。 p 罗马承袭希腊文化,其文化本质具有轻理论重实际,轻形式重内容的特点。在地理学上地方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比较兴盛,地理志方面很有成就,其代表人物为斯特拉波 ()和托勒密()。托勒密的著作 《大综合论》、 《地理学指南》 (八卷)。 p 中国为地理知识的萌芽和积累时期,最早的地理著作是战国时代的 《尚书·禹贡》和 《管子·地员》。而东汉班固 《汉书·地理志》的出现标志着传统地理学的形成。4~14、 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想有长足的进步;欧洲 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想则出现了停滞和倒退 。
欧洲:公元395年,日尔曼民族入侵,罗马帝国分裂。地中海文化衰落,欧洲进入由基督教文化占统治地位的“黑暗时代”,封建农业制度盛行,地理科学停滞不前。人们除了对欧洲内陆及北海、波罗的海沿海地方所知较前人广泛外,其世界知识仍不出希腊、罗马时代的范围。地图绘制退化,出现了“TO”形地图。 p 阿拉伯: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由此兴起。其版图北达阿尔卑斯山,南止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东至印度洋。其主要成就是促进了东西文化交通的联系。 古代阿拉伯地理学的成就: 气候学921年,巴尔基搜集了阿拉伯旅行者的气候观察,编成了第一本 《世界气候图集》;稍后,马克迪西提出将世界分成14个气候区的方案; 地貌学11世纪早期,阿维森纳观察中亚山区,提出褶曲抬升山岳的运动和侵蚀切割地形的均变过程。 p 中国这个时期在方志、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如法显的 《法显传》、玄奘的 《大唐西域记》、郦道元的 《水经注》、沈括的 《梦溪笔谈》等著作。裴秀提出“制图六体”,正确地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与距离等问题。 p③近古时期 (15~18世纪)地理学处于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时期。
本期的重大事件是中国的郑和“七下西洋”和西方的地理大发现。 p 社会背景: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的兴起使得地中海商业贸易重新活跃,活字印刷术和航海指南针的发明,促使了新的商业航路的开辟。 p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东西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马可波罗 (1254—1324) 新航路的开辟 p 1487年—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非洲西岸航行,到达南端好望角。 p 1497年—1498年,葡萄牙人达·迦马开辟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大陆南端到印度的航线。 p 1492年—150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女王的赞助下,先后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证实了前人有关地圆的学说。 p1519年—1522年,西班牙人麦哲伦及其同伴,第一次完成人类环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p 郑和 (1371-1433),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昆阳 (今昆明市晋宁县)人。1405—1433年曾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航程万余里。在中东方向,郑和船队最远航行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在非洲方向,郑和船队最远航行到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p ①扩大了人们的地理认识。
地圆说得以证明,更正了过去错误的海陆分布观念,除了南北极和澳洲以外,世界的轮廓大体明白了。 p ②地理大发现期间,成功地在远程航行中运用了罗盘,并精密地测定了经度,技术的改进和数据的积累导致了地图学的革新,出现了G.墨卡托用投影法绘制的地图集,他因此成为第一个将整个地球表面描绘在平面上的人。 p ③通过15世纪末到18世纪的地理探险和发现,出现了一些学术价值较高的地理著作。德国B.瓦伦纽斯的《普通地理学》首次将地理学领域区分为专论和通论两大部分,前者描述地区特征,后者揭示全球性法则 2、近代地理学 (19世纪~20世纪50年代) 近代地理学是同工商业社会相适应的知 识形态。它的特点是以对地球表面各种现象 及其关系的解释性描述为主体;其逻辑推理 和概念体系渐趋完善;学科 日益分化,学派 林立。德国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较早受 其影响的是法、英、俄、美等发达国家,然 后受影响的是不发达国家,包括中国。 ①近代地理学的奠基者洪堡 (1769~1859 )李特尔(1779~ 1859) p 洪堡为自然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他半生游历半生著述方志与地理,足迹遍欧洲和南北美洲。
他的主要著作有两部: 《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30卷),是新大陆自然、经济和政治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和拉美北部的第一部区域地理著作; 《宇宙论》,他提出世界年均温等值线图和大陆性概念、以及植物纬向水平地带学说,是地理学的重要理论著作。 p 李特尔是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学会的创建人,也是近代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最早阐发者和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他对区域的开创性见解,集中于19卷的 《地学通论》中,该书确定了区域的概念和层次。他还认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差异性中的一致性,从而导出这门学科的两个基本部分:系统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 ②地理学专业在大学里的确立1874年德国首先在大学里设立具有教授头衔的学者们领导的地理学系,标志着新地理学的开创。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大量设立地理系,地理学开始成为一个职业领域。③地理分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p 近代地理学是继地质学、人类学之后,作为一门基础 自然科学开始发展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了各分支学科的分化,在气象学、海洋学、土壤学等独立发展后,一些地理学家强调区域或景观的方向,另一些学者则推行了人文化运动,使地理学的人文分支蓬勃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后,地理学逐渐向参与经济工作过渡,西方的应用地理学和苏联的建设地理学应运而生。 p 洪堡: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 p 德国F.von李希霍芬、法国E.de马东:自然地理学 p 美国W.M.戴维斯和德国W.彭克分别创立侵蚀轮回学说和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标志着地貌学的建立; p 奥地利J.F.von汉恩的 《气候学手册》、俄国..沃耶伊科夫的 《全球气候及俄国气候》和德国W.P.柯本的世界气候分类,为气候学奠定了基础; p 英国A.R.华莱士对世界动物区划的划分为动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p 俄国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性学说等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p 李特尔和德国F.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学; p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英国H.J.麦金德的陆心说和美国I.鲍曼的民族 自决论,为政治地理学奠定了基础,等等。 p 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1833年5月5日生于卡尔斯鲁厄,1905年10月6日卒于柏林。长期从事实地考察,对地理学方法论和自然地理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1868~1872年间在加利福尼亚银行和上海西商会支助下多次到中国考察旅行,经历了绝大多数省区,调查了地质、矿藏、黄土、海岸性质与构造线分布等。
p 主要成就: p 1886年出版的 《研究旅行指南》,他系统地叙述了野外考察、收集资料和制图等一系列方法;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地表形成的过程,对地貌进行了形成过程分类;还研究了土壤形成因素及其类型等。 p 1877~1912年撰写出版的 《中国》 (5卷,附地图集2卷)一书,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地质基础和自然地理特征的重要著作,并创立中国黄土风成的理论。 p 他培养出许多地理学家,如斯文·赫定、S.帕萨尔格和O.施吕特尔等,对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p 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1858年9月25日生于德国的莱比锡,1945年3月7日卒于布拉格。1878年毕业于莱比锡大学地质系,后受F.von李希霍芬影响专攻地理学。致力于自然地理学,特别是地貌学的研究。1906~1926年任柏林大学地理学教授、并兼任由他创立的柏林大学海洋地理研究所首任所长,1917年任柏林大学校长,1910~1930年间曾先后3次任柏林地理学会会长。 p 主要成就: p 首创“地表形态学”一词,著有 《地表形态学》(1894)一书,探讨了地表形态的起源、形成过程以及各个区域内各相似形态的地理位置与 合情况。
p 研究了阿尔卑斯山冰川周期变化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其学生E.布吕克纳的协助下,撰成 《冰川时期的阿尔卑斯山》 (3卷,1901~1909),将阿尔卑斯山的第四纪冰川时期划分为三个间冰期和四个冰期,创立了第四纪冰川地层学。这是他对冰川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重要贡献。 p 美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美国地理学奠基人。1850年2月12日生于费城,1934年2月5日卒于帕萨迪纳。186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90~1912年任哈佛大学教授。是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的发起人之一,曾任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主席和美国地质学会(AGI)会长。1889和1890年,戴维斯先后发表 《宾夕法尼亚的河流和河谷》 《新泽西北部的河流和河谷》两篇论文,提出侵蚀轮回学说,用发生学观点解释地貌的发生和发展,推动了地貌学的发展,并产生广泛影响。 p 柯本 (1846年—1940年),德国气象学家,以研究气候分类法和世界气候区划著名于世,1900年提出“柯本气候分类法”,并被广泛采用。重要著作有 《气候学》第一卷 《普通气候学》(1906), 《地质时代的气候》 (1924) (和A.L.韦格纳合著), 《气候学手册》五卷 (1930~1940年分卷出版,和R.盖格尔合编)。
此外,还和H.希尔德布兰松等合编 《云图》(1890),这是希尔德布兰松等所著 《国际云图》的先导。 p 柯本以植被分布为基础,以气温和降水量为指标,将全球气候分为5个主要气候型,每一主要气候型再按降水季节分配、夏热或干旱程度,分成若干副型。 p 评价:柯本气候分类是气候经验分类法的典型代表,已经在各国广泛使用。这一分类在理想大陆上的分布很有规律性,表明它虽属经验分类,但也反映了气候的形成因子。 优点是方法简单,只需温度和降水资料,就可应用;气候型的界限与植被分布界限大致一致;用几个拉丁字母表示气候型,易于记忆和识别。 缺点是主要以温度为划分标准的纬度地带性的A、C、D、E同主要以降水为划分标准的经度地带性的B型并列;受高度的影响,C型可以出现在热带,D型可以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E型可以出现在任何纬度地带;C型范围过宽,如东亚大陆气候和地中海地区的气候有明显差异,却同属C型。 p 俄国自然地理学家、土壤学家。1846年2月17日生于斯摩棱斯克州,1903年10月26日卒于彼得堡 (今列宁格勒)。最早提出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的概念,创立成土因素学说;提出土壤剖面研究法和土壤制图方法;以土壤发生学观点进行了土壤分类,并划分出俄国的主要土壤带,建立土壤地带性学说,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土壤发生学派的主要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 《俄国的黑钙土》(1883)和 《关于自然地带学说》(1899)等。 p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曾译F.拉策尔。1844年8月30日生于卡尔斯鲁厄,1904年8月9日卒于阿默兰。1886年接替F.von李希霍芬,任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他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p 主要成就: p 《人类地理学》 (2卷,1882、1891),第1卷主要探讨各种自然特征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第2卷主要论述了人类的分布和迁移。该书全面叙述了人文地理学,并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应用到人类社会中去。 p 1897年著 《政治地理学》,把国家比作有机体,认为国家是地球表面上具有确定的 织和生命分布的人类集团。强大的国家为了生存必须要有生长的空间。 p 第一个系统说明了文化景观概念,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时期的历史面貌的写本,主张对田地、农庄、村落、市镇及道路进行分类,以便了解其分布、现有的相互联系和历史起源。 p 麦金德。 (1861年—1947)英国地理学家,英国近代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1904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RGS)作题为 《历史的地理枢纽》的讲演,提出陆心说(即心脏陆地说)。
麦金德是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念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陆心说曾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对推动英国大学地理教育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④近代地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果,形成了3种传统和3个学派: p 生态传统与环境学派 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德国F.拉采尔,主要著作 《人类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拉氏学生、美国E.C.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E.亨廷顿著有 《文明与气候》和 《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 人地相关的可能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E.维达尔·白兰士及其弟子J.白吕纳。其名言是“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生态调节论其宣扬者是美国H.H.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成为人类生态学,并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p 法国地理学家,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p 维达尔-白兰士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研究,认为地理学家的特殊任务是阐述自然和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提出“可能论”的人地相关论点,认为自然环境提供了许多可能性,而环境的利用取决于人的选择。他坚持地理学研究应该集中在个别区域上,认为地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在于划出有用的自然区域或地区。
p 维达尔-白兰士的地理思想一直受到法国地理学家的推崇,被誉为“维达尔传统”。他长期任教,培养了许多地理学人才,形 1845年——1918年 1845年——1918年成具有特色的法国地理学派。 p 描述传统与区域学派 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A.赫特纳,继承者是美国R.哈特向。20世纪初,李希霍芬及其弟子赫特纳提出了地理学的核心应是区域研究。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 《地理学的性质》和 《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 p 综合传统与景观学派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O.施吕特尔提出景观学说,认为地理学的中心是对可见景观的研究,景观是一个区域结合的外貌单元,其中“可以感觉到的”具有地域意义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共同形成一种独特的结合。20年代中期,美国C.O.索尔发表著名论文 《景观的形态》,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位。他认为景观由两部分叠加构成:自然景观,即一地区在人进入前的原始景观;文化景观,即被人所改造过的景观。 3、现代地理学 (20世纪60年代以来) p 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并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计算机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
现代地理学的特点:①它发端于现今经济和科学最为发达的美国,首先影响英国和北欧,继而波及西欧、苏联、东欧、日本、中国以至全世界。计量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和流派为:美国W.L.加里森和E.L.厄尔曼为首的华盛顿大学派,英国R.J.乔利和P.哈格特为首的剑桥大学派,瑞典T.哈格斯特朗为首的隆德大学派。 ②强调地理学的统一性。近代地理学时期部门地理学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地理学的统一性,削弱了地理学综合性的特点,使部门地理学的再深入研究遇到了很大困难。6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性的人口剧增、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城市化,以及区域开发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是任何部门地理学能单独承担的课题。地理学自身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都要求它加强一体化,充分发挥地理学固有的综合性特点。 ③理论化和数量化。 为加强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建设统一地理学,需要探讨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以及它们所遵循的总规律,于是理论地理学应运而生。 理论地理学是关于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模式的学说,它从机理角度阐述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其特点是重视所有地理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p 从50年代起,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综合性科学方法论的兴起,电子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导致地理学研究方法的革新,使野外考察与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的调查和解译结合起来,从单纯的类型归纳向理论演绎过渡,从一般的实验和分析向模拟实验、分析模式化过渡,从人工制图向自动化制图过渡,于是地理学由定性向定量发展,出现了地理数量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领域。 p 数量地理学是应用数学方法研究地理学方法论的学科。是地理学中发展较快的新学科。它运用统计推理、数学分析、数学程序和数学模拟等数学工具,凭计算机技术,分析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种要素,以获得有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