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蔚林:“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解加上课后作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课前学习加上课堂研究。传统的课堂上,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承受者;在“翻转课堂〞上,老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一、先学后教符合教育规律传统教学构造是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或者感悟稳固;“翻转课堂〞的教学构造是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传授的识得过程与根本的习得过程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的习得与悟得过程发生在课堂。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悟得是指学生通过考虑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让其成为自己智慧的一局部,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层面得到改变的过程。知识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碰撞,悟有所得,让知识进入认知本体,才能称为素养。悟得是一种意义理解,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是一种智慧,是“道〞。默多克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经营方式……教育是唯一有待开发的领地。微视频可以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素材,便于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可以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
微视频的作用就是提供分解、嚼烂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当然学校提供的网络微视频一定要基于本校学生的心智程度与理解才能,不同学校的学生对慕课的要求是不一致的。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不难追溯其端倪。?周易?“蒙卦〞有载:“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源于师生交往的教育,不能开场于“我求童蒙〞,而必须开场于“童蒙求我〞,学生学而不厌,老师诲人不倦,才能志趣相投彼此互动什么是易经课堂教学的核心,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提醒。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将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我看来,江苏洋思、河北杜郎口、山西新绛的成功经历的内核也就是先学后教。二、设法唤醒学生的内驱力在国家大力倡导课改的背景下,真正走进我们的根底教育课堂,感觉还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不少老师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还在用凯洛夫五步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稳固――布置作业。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老师传授知识,猛灌猛填;课后学生猛练猛写。“翻转课堂〞的流程是:老师提出具有热身作用的问题,学生看视频自主学习,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反应练习,甄别疑难;老师搜集问题,再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归纳成几个问题,围绕教学目的,交流互动,释疑解惑。
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乃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三、“翻转课堂〞的要点和局限“翻转课堂〞的要点应该是:围绕教学目的,直奔主题;展示知识的发生、开展、应用、互相关系;多运用归纳思维,少一点演绎思维;尽量让学生归纳整理,老师点拨与延伸。“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两遍――第一遍,带着问题自己学,第二遍,再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这样就有了直接面对新内容、新问题、新情境的时机。学生只有在自学理解的根底上,课堂与师生互动交流才有效,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入性、批判性,知识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翻转课堂〞的优势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开展,学生由此可吸收来自全球的视频知识解读,可以反复看,复习时再看。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考虑,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的强者,适应于终身学习的大趋势。“翻转课堂〞的局限是在知识传授中,老师肢体语言、人格魅力缺失;新课、稳固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的难以定位;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没有预习,课堂就成为空中楼阁;课堂起点进步后,不同程度学生可能拉大差距。判断一项教改的标准在于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率什么是易经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否针对当下时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有改革的成功经历。“翻转课堂〞作为一项改革,也许热一阵就会过去,但它的思想理念一定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