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东方文明曾经有过极具辉煌的成就。而在众多的文化和民族中,中华民族是具有极高的智慧的,而这种智慧集中体现在中国传统易经文化之内。
阿里创始人马云坦言:《易经》包罗了宇宙万物产生、变化的根本规律,我很庆幸自己读得早。
曾国藩床前、案头都放着《易经》,一生反复通读。
在2004年于北京召开的文化高峰论坛上,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现场发表了一篇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有关《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这在当时的文化界、科技界就引起了很大反响。
那么杨振宁作为一位科学家,却为何要选择与科学背道而驰,毫不相干的玄学著作上?这部有着“千古奇书”之称的《易经》,究竟蕴藏了什么秘密?
在这次演讲中,杨振宁总结了三条关于《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一,《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第二,《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第三,《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在杨振宁看来,《易经》就是经典的源头活水,在《易经》的影响下,产生了诸如《道德经》《黄帝内经》等无数著作,还发展出了道家、儒家、医学、甚至于兵法等等。
《易经》认为一切的变化都是在交互中来的,可以从变化和交互之中看到万物的复杂性。宇宙万物变化莫测易经的哲学发展观是指哪些,即使到了今天,科技高度发达,依然有许多问题无法解释。人类社会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关于生命的起源,时至今日也是众说纷纭。
《易经》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就是“变易”,你懂的了这个东西,那你就知道万物的起源问题。这是《易经》的最高智慧。
古代中国学者的哲学思考,就是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得到启发。《易经》中的“阳相抱三爻成卦”的组合方式,引导后世人建立起了去初步的宇宙观。老子即是据此建立起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物起源模式。
《易经》的思维模式与现代科学有相似之处。
例如数学界中的模糊数学,它是一种研究表现和处理模糊信息的数学工具。这门新的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就很快受到被以往既定思维模式困扰已久的各界人士的欢迎,然而很少有人认识到,它只不过是《周易》象数思维的一种现代数学表达方式。
所谓“象”与“数”,就是时间与空间。我们知道易经的哲学发展观是指哪些,时空是密不可分的,象数也总是相互融为一体的。比如我请你吃饭,只告诉是今天中午,不告诉你吃饭地点,你吃不到饭;相反只告诉地点不告诉时间也不成。这就是现代数学里的模糊信息。
不仅是思维模式,《易经》中还探索了现代哲学经常提及的发展观。《易经》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变易,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在变化之中。如《易经》中所言,“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现矣。”《易经》六十四卦本身的编排顺序就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
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冯友兰先生,就曾留下遗言:“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