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书籍众多,即使是专业学习中医的人,也很难全部都读过,但是有些经典名言,流传甚广,虽不能完全涵盖全书的核心,但也是一书之魂。如爱好中医的人可以像背诵唐诗宋词那样,张口就来,绝对是装X神句,甚是唬人。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记加粗黑字部分即可。话不多说,先安利一波:
1.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
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是针灸理论篇章《九针十二原》的开篇,黄帝仁心,不忍百姓为疾病所害,又不想百姓为药物所伤,请其师岐伯传授以针刺治病的方法。可谓仁心仁术的典范,也是学习针灸之人的开蒙句。
2.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同样出自《黄帝内经》,为《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名句,黄帝问岐伯为啥现在的人寿命不及古之贤者,岐伯总结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等健康总纲,也成为后世保持身体健康的总体纲领,饮食起居,不外如是。
同样效果的还有下一句: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3.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4.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两句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名言警句,其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更是被后代名家作为学习中医时的座右铭。仲景自谦,如果能吃透《伤寒杂病论》,虽不能治好所有疾病,也能做到见病而知其源头。
下一句则展示了张仲景的格局,精研方药之法,能救君王亲人,贫困百姓,还能养生以求身体健康,用来回答别人问你为啥学医,再合适不过!一句“上疗君亲,下救贫困,中保长生”,就问对方有没有被装到?!
针灸开蒙篇
5.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
出自《针灸甲乙经》作者皇甫谧自序,意思跟张仲景的“上疗君亲”差不多,但是将不精学医道不能救亲于危困,赤子之心,无以济之的无奈显示出来,又说这是古代圣贤精研医道的原因。一方面因为这句先设想君亲有疾而不能医治,给人以无奈,无助之感,比之直接上疗君亲,下救贫困中医中经典名句,更进一层。再者,张仲景的名言警句知之者甚多,既然是装十三嘛,当然是冷门的更拿得出手,更显博闻广识嘛(手动狗头)。
孙思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6.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7.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中医中经典名句,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 ,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这两句出自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第一句讲大医的仁术,一定不要妄自尊大,学医必须“博济医源,精勤不倦”,不断学习,夯实自己的医术。第二句讲大医的仁心,对于病人,不论身份贵贱,年长年幼,长相美丑,亲人或者仇人,国人还是外族,智者还是愚者,全都一视同仁,视如至亲。这两句出来,医者仁心仁术俱全,整个人的格局及高度都上去了。做到这些,你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中医爱好者了,任何人见了都得冲您竖大拇哥。
古书经典
当然,这些只是皮毛,真正能够让你赢得尊重的还是能够把握好疾病的走向,救人于水火之中。若能熟读医书经典,并在合适的场合,抛出合适的经典条文,使用正确的方药,解决病人的疾苦,那才是大才!
本篇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杏林,一个爱好钻研的小中医,欢迎跟我一起交流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我们下期再会!
欢迎加入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