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客正在深圳华艺美术馆举行的“草木春深”李卓个展,为夏秋交接的深圳平添了几分颇具季节冲突感的草木气息。展览将持续至9日,数十幅代表作,勾勒出温婉灵动的山水景观,水草交错晕染出的墨绿色,荡涤在页面上,洇开一层浮动的光泽。在李卓的笔下,连晦暗的泥沼池、乌云密布的天空都另有一番光彩,那些关乎春天的艺术写照,足以激起人们的想象涟漪,已远去数月的春季仿佛还近在咫尺。李卓,1978年生于辽宁丹东,200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近年他启动了世界各地巡回参展的艺术生涯。卢森堡、巴黎、新加坡、台北、香港„„他频频留下佳作,把自己独特的艺术实践向海外辐射。他的画作总是能将人引向终极哲学问题的深邃思考———人和自然如何和谐统一?人们应该用何种视角理解时间之轴?一幅幅与寻常写生无异的风景之作,实则暗含突兀的“机关”,静幽地传达着某种批判、反思的寓意。“李卓的作品中,没有静止,一切都在旋转。那是一种草木蓬勃的悸动,一种有序的创作过程。艺术家批隙导窾,把自然吸收到作品中。他的这些作品,像是一种本质的勃发,直奔主题,像是对绝对的要求。他的画层层叠叠中国文化艺术体系,明暗交错。加之微妙的色调构成的张力,富于变化的韵律,空间运用的平衡,纯粹而丰富的色彩,画面表现的动态,以及准确、敏锐而细腻的用笔,都使画面显得充满生气。
”欧洲人文科学院院士安特格利博达曾如是评价。南方都市报(下简称南都):你所参展的数幅作品,都有一种看似静态,实则布满“张力”的感受。其中一幅作品画有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这种冲突感顿时让静态的画面霎时运动起来。这算不算一种“魔幻主义”的写实?李卓:有超现实的成分在里面。我习惯在画面里营造突兀的对比、静态和动态的相互转换,从而达到某种不确定性和紧张感。南都:你曾辗转东欧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览,卢森堡、新加坡、克罗地亚等地,较之更“老迈”的北京、台北与更年轻的深圳,这些城市的艺术生态各有哪些特色?李卓:欧洲的艺术生态较之北京等地更加成熟、相对完善,收藏群体也相对独立。台北的文化氛围比较浓郁,相对于北京艺术生态的集中和多样,台北比较单一和分散。而深圳在没有任何文化包袱的情况下,我也相信她必将更加包容和富有希望。南都:你对时间、生命、宇宙这些终极概念有着怎样的认识?感觉你的许多作品都包含了非常深邃的哲学叩问。李卓: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是和他整个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历紧密结合的,艺术的过程是艺术家个人内心的不断的自省,抑或一种个人情感的提炼。时间,生命,宇宙的问题是哲学【艺考生】的终极叩问,也是艺术要去探究的根本,但必须要与个人的真实体验紧密结合。
正如我的一个展览的题目“你曾告诉我那里在哪里”。南都:作为一个中国内地青年艺术家,近年频频在海外办展,这种“留洋”现象是否已逐渐成为风潮?如何看待中国艺术在海外的话语权问题?当代艺术格局中,中国的劣势地位,能在未来有所改变吗?李卓:青年艺术家“留洋”现象的确耐人寻味„„相较之下,国外的展览机制、展览体系更加完善。而我本人在国外不断参展的同时,也不断提醒着自己,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个人独立经验的思考,钻研与不同体系相对抗的艺术的存在。当代艺术的话语权在西方,很多年来国内艺术家也是在西方的体制下进行创作。但随着个人价值的提升以及理念的完善中国文化艺术体系,中国艺术家更多关注本土的问题,着手于个人的独立判断。我相信在头脑更加清醒的当下,独立意识增强以及民族的强大,将使中国的当代艺术从西方的语境出走,亦将建立自己本土的当代艺术体系。采写:南都记者周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