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的互动形成了文化,不同地理环境造成不同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不同。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长达两千多年。以我们传统的眼光和认识角度来看,人类在长久的发展历史中,大多是脚踏着坚实的土地,在地面铁犁牛耕、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在地面上编织着家族与社会农耕文明下的中国文化,在地面上演绎着悲欢离合而又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人生。然而我们如果换一种眼光和角度看世界,就会发现,人类实际上是一只脚踏着大地,一只脚踩着海洋的。而远在西方的欧美国家以海洋文明为依托,海洋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资源,提供经济便捷的交通运输。
下面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我认为的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不一样的思考模式。
(1)从定义上看,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Eg:中国。海洋文明是指随着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的国家的航海事业的发展,海洋贸易的繁荣而逐渐衍生发展出来的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科学的文明。Eg:古希腊、英国。
(2)在对待传承与创新的态度上,农耕文明强调传承和积累,主要是指对可耕种物种的传承,以及其他与耕种有关的科学技术的知识积累方面的传承。因此在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都是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具有实用性。
而海洋文明重视创新,海洋文明的发源地在古希腊。希腊地区多丘陵,土地贫瘠,并不适宜农业发展。所以,希腊人要生存,就必须向海洋发展。而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海洋远比陆地要变幻莫测的多。他们必须依靠不断改进他们的船只、工具,才能尽可能保证在无常的大海中生存下来。因此西方的科技成就重视理论和实验。
(3)从生活形态上看,在农耕文化中,人们可以依靠农业发展自给自足,这就决定了农耕文明安土重迁,不倾向于打乱已有的生活秩序,寻求的是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而在海洋文化中,以海洋为基础的文明体不能够自给自足农耕文明下的中国文化,这就需要他们积极向外寻求资源,向外拓展,寻求的是一种崇尚冒险的生活状态。
(4)从对外策略来看,农耕文明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他们并不热衷于开疆拓土,对周边小国的态度往往是只要求称臣纳贡,而不是直接划归到国家的版图之内。同时,农耕文明基本不会主动对外进攻。在古代,中国有过数次在拥有几乎压倒性的优势时,仍然选择赔款求和,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北宋时期的“澶渊之盟”。与之一脉相承的是,中国传统具有厚待俘虏的历史。在西汉时期,汉武帝三征匈奴,耗尽西汉几代皇帝积攒下的财富。但在匈奴纳贡称臣后,仍然归放所有的俘虏以及缴获的数百万牛羊财富。
而海洋文明强调发展商业,具有开放外向的特征。以海洋文明盛行的西欧为例,西欧人口相对稀少,市场狭小,所以,发展海外市场就成为了海洋文明最重要的经济要求。在发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殖民地掠夺也成为其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式。
(5)从对待商业的态度来看,农耕文明既然能自给自足,对于商业的需求自然较弱。而在海洋文明中,生产相对单一,在不进行殖民的情况下,需要依靠商业贸易互通有无,所以在中国,商业长期受到压抑;而在海洋文明中,贸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6)从对待神灵与自我来看,农耕文明的社会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农耕文明因为靠天吃饭,由于对抗大规模自然灾难的需要,所以对权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注重;与此同时,对能制造各种灾难的自然,也有一种神灵崇拜。而海洋文明则强调自我与理性,人从陆地进入海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挑战,征服海洋会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和进取精神。尤其是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主义兴起,神也具有了人性。
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各有所长,农耕文明长于稳定,而海洋文明长于创新。我们不能单纯的认定,海洋文明打败了农耕文明,就能够证明海洋文明具有足够的优越性,我们就要放弃自己的文明,而全部向西方学习,全盘西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博采众长,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明灿烂辉煌。
参考资料:
1. 胡曦嘉.浅析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差异[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224.DOI:10.16660/ki.1674-098x.2010.34.170.
2. 谢宇主编.蔚蓝的海洋: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