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孔子及其门徒弟子作《易经》的启示

儒家 周易 2023-07-31 14:04

最早系统解读《周易》(最初称《易》)大概始于孔子,孔子及其门徒弟子作《十翼》(即《系辞传》(上下)等十本书)对《周易》进行解释,认为《周易》包含丰富的儒家哲理,并将《周易》作为儒家经典六经之一,尊称《周易》为《易经》。后世儒家在此基础上对《周易》进行了反复深入的解读。但儒家的解释大多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我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孔子及其门徒、乃至后世儒家,根本没看懂《周易》。

首先,一般易学研究者(包括儒家)认为《周易》有简易、变易、不易三个含义,但儒家的解《易》并未给出其各卦如何变化来反映变易。传统易学虽有变卦、覆卦、卦变等说,但几乎没有清晰统一的关于各卦变化规律的解释。传统的各卦排序也根本没有反映《周易》各卦的变化规律。

儒家《易经》传统排序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孔子三十二代孙、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说《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序方式是“非覆即变”。其中“变”指两卦六爻的每一爻阴阳都相反,如乾和坤、师与比;“覆”指卦的符号上下倒转,如屯与蒙、需与讼。儒家认为,这些相反或相对的卦所以要连续排在一起,是由“物极必反”的易理所决定的,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规律,决定了事物总是以一种波浪起伏的状态向前发展。

本人认为,无论是“变”还是“覆”都不能反映事物的变化顺序和规律周易天地》,虽然物极必反,但不会两极突变,只会渐变,就象冬天必须经春天才能进入夏天一样,否极泰来只是有些人的错觉或臆想。另外互“变”的两卦未必相互对立,就象春和秋气温可能相同一样。

再者,西汉孟喜的十二辟卦变化违背自然变化规律。孟喜提出的十二辟卦(又称十二消息卦),即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卦,并认为它们分别对应农历各月份。十二消息卦变化都是从下开始,自下而上逐渐变化,即从复“卦”到乾“卦”是“阳”爻自下而上逐渐增加,从姤“卦”到坤“卦”是“阴”爻自下而上逐渐增加。历代易学家对这十二消息卦都非常推崇,认为其较形象地反映了天地间阴阳进退消长的自然规律,反映了一年四季交替变化的规律。然而,事实上孟喜的各卦变化规律无法推及所有卦,甚至本身就不正确,因为它虽然符合儒家主要依靠下层自省、“克己复礼”带动社会完善的思想,但却完全违背四季变化是由太阳开始的自然变化规律。

第三,强拉伏羲做“易更三圣”不仅反映后世儒家不太了解中国历史,也反映儒家根本就未看懂《周易》。伏羲画八卦只不过是造字,当时至多是文明的萌芽,还没有很多政治经验(包括儒家哲理)传承,把伏羲看成“易更三圣”岂不是把中华文明提前好几千年。强拉伏羲做“易更三圣”反映儒家对《周易》内容的认识模糊不清,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对周文王的贬低或是对孔子的吹捧。

第四,《系辞•上》说《周易》是“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但圣人如何反映天地变化规律,儒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第五,儒家的解《易》无法令人满意。

总之,我认为孔子及其门徒、乃至后世儒家,根本没看懂《周易》。正是儒家没看懂《周易》周易天地》,才导致其解释和儒家其他理论一样,空洞的大道理多,实际能用的少,“百无一用”。周文王管理周族、图霸天下涉及到的品德、知识、经验、智慧要比孔子所见到的“至德”多得多,孔子及其儒家门徒所看到的《周易》很可能只是管中窥豹,未见其本来面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